宇雪豹
在對前列腺進行超聲檢查時,同時要檢查雙腎、膀胱,并對前列腺的大小及膀胱殘余尿量進行測定,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必做檢查。選擇到行B超檢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分析其臨床資料,觀察殘余尿量與腎積水發(fā)生率關系。分析前列腺體積與患者年齡關系,探討殘余尿量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超檢查中的檢測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yī)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年齡41~90歲,平均(67.2±11.7)歲。均經(jīng)腹部B超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方法確診。同時排除合并其他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選患者均行B檢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颊甙螂壮溆蟛捎酶共砍曁筋^對患者兩側腎臟、膀胱、前列腺進行常規(guī)掃查,觀察患者是否有腎積水及腎積水發(fā)生程度。排空膀胱后下腹部膀胱橫切面測量膀胱內暗區(qū)的左右徑、前后徑,縱切面測量上下徑。膀胱內殘余尿量可根據(jù)上述三個徑線計算出。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前列腺體積進行測定,前列腺體積的計算公式為:長徑×厚徑×寬徑×0.52。其中長徑和厚經(jīng)為正中縱斷面測量出的、寬徑為最大冠狀切面測定出的。根據(jù)以下標準對膀胱殘余尿量情況進行劃分:殘余尿量<15mL為正常,16mL<殘余尿量<50mL為少量殘余尿,殘余尿量>50mL為尿潴留。根據(jù)殘余尿量情況,把150例患者劃分為A組(殘余尿量正常)、B組(少量殘余尿)和C組(尿潴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殘余尿量與腎積水發(fā)生情況分析 本組150例患者中,A組51例,腎積水4例,腎積水發(fā)生率7.8%;B組61例,腎積水5例,腎積水發(fā)生率8.2%;C組38例,腎積水10例,腎積水發(fā)生率26.3%。C組腎積水發(fā)生率顯著高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殘余尿量情況與腎積水發(fā)生情況
2.2 3組患者年齡與前列腺體積情況 C組患者年齡顯著高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和C組前列腺體積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前列腺增生時可導致在其內穿行的尿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膀胱出口受阻,膀胱內殘余尿量增多。當膀胱內尿量增多,其內壓力增加,引起上尿路尿流動力學改變[1-2]。正常男性膀胱內殘余尿量<12mL。研究認為,當膀胱內殘余尿量>50mL時,膀胱逼尿肌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
表2 3組患者年齡與前列腺體積情況
結果顯示,C組腎積水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說明當膀胱內殘余尿量>50mL時,膀胱內由于殘余尿量增多而致膀胱內壓力增高,膀胱逼尿肌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導致上尿路輸送尿液受阻,形成了膀胱內尿液反流入輸尿管;當膀胱壁增厚時,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發(fā)生梗阻,上述均可引起上尿路積水發(fā)生,從而最終導致腎盂積水,腎臟內壓力增加,使腎功能減退[3]。本文結果顯示,當膀胱內殘余尿量<50mL時,前列腺增生患者腎積水的發(fā)生率很低。所以可以通過殘余尿量測定來推斷前列腺增生對尿流動力學的影響。當膀胱內殘余尿量>50mL時,要及時解除尿路梗阻,減少膀胱內的殘余尿量,防止腎積水發(fā)生。本文結果還顯示,前列腺體積越大,膀胱內殘余的尿量就越多,說明患者膀胱內殘余尿量與前列腺體積有關。當前列腺增生時,可導致穿行其內的尿路梗阻加重,從而引起膀胱內殘余尿量增加。
綜上所述,B超有助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測定殘余尿量,了解患者尿流動力學情況,了解腎積水發(fā)生情況,為患者選擇處理方法提供參考。
[1]郭江鴻.超聲診斷在老年人前列腺增生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9):119.
[2]張誠,花雪琴.不同年齡段前列腺增生癥的超聲檢出率及病因分析[J].東南國防,2004,6(3):194-195.
[3]徐莉,晏繼銀.前列腺疾患的超聲診斷價值[J].咸寧醫(yī)學院學報,2003,17(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