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立虎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科學,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掌握數學語言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46-01
一、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中感悟數學語言
游戲是兒童最樂于接受,最愿意參與的一種活動,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輕松、愉快。在一節(jié)課接近尾聲時,我就設計了“拍手游戲”,讓一名同學在“9”之內任意拍,然后,讓全班同學根據這個同學拍手的次數,拍手相應,湊足10。游戲開始了,同學們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拍手聲整齊、響亮、準確,課堂氣氛空前高漲。游戲結束后,同學們的臉蛋都興奮的紅紅的。從而,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感悟數學語言。
二、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語言
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比如:在教學《現代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運算時:44×25=?我教給學生的一種算理:44×25=11×(4×25)是根據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數分解為兩個數的乘積,再運用乘法結合律。我講述后,又請幾名學生復述這種算理并且出了幾題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說。接著再問,還有比其它的解題方法呢?既讓學生鞏固這種算理,又再次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轉為學生講,老師聽的輕松氛圍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發(fā)展數學語言
1.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方式。小組(同桌)討論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fā)表見解、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如名數之間的化法:3米6厘米=( )厘米,可讓學生敘述:3米等于300厘米,3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306厘米。簡單的兩句話,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并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地解答。2.組內展示。在每個組(前后4人)中選出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有傾聽別人敘述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敘述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讓學生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有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大小比較之后,課堂小結時,我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紛紛舉手發(fā)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后進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并進,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在觀察和操作中,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門戶,是獲得知識的前提。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應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和概念的本質特征。比如,教學生認識長方形時,學生往往誤認為只有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才是長方形,為避免學生把非本質特征當成本質特征,出示一些斜放的長方形讓學生來辨認,從而使學生獲得長方形的正確概念.其次,操作和觀察要有次序。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有次序的精細的觀察習慣,而且有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形成正確的概念。比如,讓學生按次序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再引導學生觀察六個面的形狀,最后觀察長方體相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再次,要盡可能地調妙生的多秘覺器官參與觀察和操作,讓學生通過著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疊一處、舉一舉、分一分等多種不同的操作觀察形式,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感受物休的特征,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準確的概念。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內容和自已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但這種能力還是低水平的,判斷時仍舊離不開對圖象和實物的感知,有時能反映數學的某些規(guī)律性,多數只能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推理也只是進行簡單的直接推理,在教學中應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學生雖然不會說加法各部分名稱,但是能判斷推理出:“加號前面的數和加號后面的數調換幾個,得數不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能夠初步認識某些數學規(guī)律。
總之,數學語言的培養(yǎng)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聽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