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語言能力的提高在于練習該門語言的多寡。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以強調(diào)平等與合作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練習口語的機會。本文重點在于探討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對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口語;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16-02
眾所周知,習得語言是為了交流。對于麗江師專外語系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在畢業(yè)后將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工作,部分學生將成為導游,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對于他們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提高他們語言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言的交際能力也至關重要。該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調(diào)查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否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一、影響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成績的原因
如何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口語能力一直是許多英語教師深感頭痛的事。經(jīng)過多年的英語學習,盡管擁有了大量的詞匯和很多語法規(guī)則,但很多學生仍不能流利和得體地用英語交流。影響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在高中階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一些學生,即使他們進入了大學,他們?nèi)允褂酶咧袝r的學習方法,如大量做習題之類來鞏固所學知識。一些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即使在口語課上他們也使用高中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口語,將很大的精力用來研究語法和句子結(jié)構(gòu),他們成了語法方面的“專家”,而忽略了語言的真正功能是為了交流。即便在開設了相當長時間的英語口語課之后,學生仍不能應用英語進行正常的交流。
第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口語能力得不到很大提高。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口語課堂中,教師的講解占據(jù)了大部分的時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很少交流。學生極少有屬于自己的時間練習口語。英語口語課實際上成了老師的口語練習課。
二、英力克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應用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1]國內(nèi)外專家對該學習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證明沒有別的教學方法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Gillies Ashman,2003)。[2]趙建華、李克東(2000)把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分為七種,它們分別是競爭、辯論、合作、問題解決、伙伴、設計和角色扮演。[3]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jīng)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等不同層次的不同教學中。
由云南省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段平華教授于2005年提出的“英力克”語言習得模式是英文EANLIC(即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Language In China)的中文音譯。這種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國這樣一個非英語國家的一定地域范圍內(nèi),或一定的人群中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類似于英語國家的語言環(huán)境,并將英語學習者投入到這個英語交際和運用的氛圍里習得英語。[4]為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合作學習模式被大量應用到《英力克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該課程中常用的合作學習主要有課堂上的雙人活動(Pair Work)、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課堂辯論(Debate in class)和課外的英語午談(English Noon Chat)(即每周一次的午間全體學生使用英語自由對話)、英力克之夜(EANLIC Night)(即每周一次的以班級為單位的英語晚會)和戲劇比賽(Drama Competition)。[5]
三、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在于探討合作學習策略在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口語方面是否有較為顯著的作用。來自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的40名學生加入到了為期18周的研究中。
在研究的前一個星期,研究人員安排了一次口語測試,預先測試的目的是在實驗之前得到在合作學習策略尚未使用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時學生英語口語的成績;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18周后,研究人員用同樣的測試方法對參與研究的40名學生進行了英語口語能力測試,并得出在將合作策略應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18周后學生的英語口語成績。
在這兩次英語口語測試中,每個學生的測試時間為8-10分鐘。測試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簡短的自我介紹和回答老師所問的一些簡單問題,這部分在口語總成績中占20%;第二部分是讓學生抽取來自《大學英語創(chuàng)意口語》教材中的一篇對話,2分鐘內(nèi)熟悉完對話內(nèi)容后就將材料交還給教師,然后將對話內(nèi)容復述給老師,這部分占40%;最后一部分是根據(jù)所給詞和詞組編故事,占總分的40%。
為了讓所有考生都明白考題要求,研究人員在兩次考試中都用中英文兩種語言設計了口語考試說明。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口語測試,對學生的表現(xiàn),老師邊聽邊打分。兩次測試方法一致,但第二次口語考試中,題目難度加大。
四、研究結(jié)果和分析
試驗結(jié)束后,研究人員將40名學生的實驗前后的兩次英語口語測試的成績進行了對比,得出合作學習模式在提高英語口語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通過以上表格可看出,在實驗前,學生英語口語成績總分為2584,平均分為64.6;實驗后的英語口語總成績是2978,平均成績是74.45;實驗前和實驗后的英語口語成績的總分相差394分(2978-2584=394),平均分相差9.85分(74.45-64.6=9.85)。實驗前和實驗后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變化,學生口語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五、教學建議
合作學習模式在麗江師專《英力克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的使用,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了將合作學習有效地應用到口語教學當中,以下是給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師的一些建議。
第一,在口語教學中,老師應該是一個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和督促者。長期以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養(yǎng)成了過分依賴老師的習慣,當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英語口語教學中時,一些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的學生不適應將任務交給合作小組完成的教學方法,總期望教師將知識灌輸給他們,結(jié)果在活動中常常消極等待,不知道如何去履行他們在小組中的職責,如何利用機會提升自己的口語能力,小組口語練習往往被幾個口語較強的學生控制。因此,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和指導好每個組中每個學生的角色的分配,也要督促好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合作,指導不同組的學生去完成他們自己組的任務,讓他們意識到組內(nèi)成員是一個不可分開的整體。
第二,合作教學中,老師應當管理好課堂,并擔當教學資源的提供者。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同,學習速度也不同,不同的接受知識的能力有時會導致課堂秩序混亂。為了不讓尖子生總覺得花太多的時間去等或是讓成績稍差者認為總跟不上,在合作學習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應該管理好整個班級的秩序外,還應當給在不同水平線上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資源和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便能使好生在提高自我的情況下,也能幫助到差生,實現(xiàn)互利,也讓課堂管理變得輕松。
第三,合作教學中,老師還應起到提醒和解難的作用。毫無疑問,合作學習的方法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實際交流。然而,因為學生英語水平不相同,一些學生不能流利的表達自己,當他們遇到一些用英語表達很困難的話題時,母語便成了他們的首選。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不時的提醒他們改變這種情形,并用適當?shù)姆椒◣椭麄兘鉀Q問題。
第四,教師應正確地評價學生口語能力,正確對待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和所取得的進步。我們不能總是表揚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成績平庸的學生。無論學生取得多少進步,我們都應該給他們一些鼓勵,即使有時我們給他們鼓勵僅僅是因為他們比以往多說了一些。老師的鼓勵對學生樹立自信和提高他們的口語成績起著重要作用。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任務被分配到不同的合作小組,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并且能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而這些技能都將在他們的未來的就業(y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45-90.
[2]Gillies R. M.& A.F.Ashman.(2003).Cooperative learning. London: Routledge Fainter.pp.36-53.
[3]趙建華,李克東.協(xié)作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0,(10).
[4]段平華.英力克習得模式專題研討會會議資料.2009,12
[5]陳志玲.“英力克英語口語”課堂內(nèi)外的合作學習[J].科教文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