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盛
慢性胃炎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癥之一。該病不僅難以徹底治愈,給患者生活和身心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可進一步發(fā)展成為急性胃炎、胃潰瘍甚至癌癥,危及患者生命。隨著醫(yī)學界對祖國醫(yī)學研究的深入和重視程度的加大,中醫(yī)治療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1-2]。我們采用自擬的養(yǎng)胃湯對患者進行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從2009年3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結合臨床表現和胃鏡檢查確診。男87例,女33例。年齡27~68歲,平均43.6歲。病情分期:輕度34例,中度68例,重度18例。病程2~7年,平均3.4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治療
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具體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1)消除幽門螺旋桿菌(HP)。采用三聯(lián)療法:枸櫞酸鉍鉀(麗珠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70819),110mg,3次/d;替硝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41126),200mg,2次/d;四環(huán)素(安徽三超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060302),400mg,2次/d。(2)抑酸。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54374),10mg,1次/d。(3)保護胃黏膜。施維舒(日本衛(wèi)材株式會社,批號:J20030052),150mg,3次/d。以三聯(lián)療法為主,泛酸嚴重或胃黏膜損傷時加用對癥治療藥物。根據臨床反饋酌情調整用藥劑量。試驗組采用自擬的養(yǎng)胃湯進行加減治療。基本方劑:干姜5g,白芍15g,枳殼12g,黃連l0g,白術12g,黨參15g,茯苓15g,丹參20g,蒲公英20g,甘草5g,瓜蔞20g。加減:膽汁反流者加郁金l0g,柴胡l0g;泛酸明顯者加煅瓦楞子20g,烏賊骨15g。水煎服,每日早晚服用。兩組均以4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3個療程。治療期間,均配合一定的飲食、心理和作息習慣等調理。
(1)痊愈:治療后原HP陽性轉為陰性,臨床癥狀消失和胃粘膜病灶痊愈。(2)有效:治療后原HP陽性轉為陰性,臨床癥狀和胃粘膜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好轉。(3)無效:治療后原HP陽性無變化,臨床癥狀和胃粘膜病灶無變化或加重??傆行蕿槿始佑行?。
相關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3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具體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試驗組痊愈率、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率和一年復發(fā)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x2=5.513,P<0.05;x2=5.521,P<0.05;x2=6.563,P<0.05;x2=5.345,P<0.05)。不良反應主要為輕微的頭暈,嗜睡和胃腸道反應,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表1 臨床效果統(tǒng)計[n(%)]
慢性胃炎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飲食、遺傳、感染、免疫等。其胃粘膜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充血水腫,可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缺氧或營養(yǎng)障礙,破壞正常的胃腸功能,累及賁門、胃體,并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另外幽門括約肌功能的失調可引起膽汁反流,破壞胃粘膜屏障和溶解粘液,并導致氧自由基及胃蛋白酶反彌散進入粘膜,引起粘膜進一步損傷,導致病情加重。西醫(yī)治療原則為:(1)消除HP。(2)抑酸。(3)保護胃黏膜。三聯(lián)療法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以消除HP為主要目標,替硝唑和四環(huán)素可以有效消除HP,同時廣泛消滅其他病菌。枸櫞酸鉍鉀可以為胃壁建立一層屏障,起到保護胃黏膜和抑酸的作用,起效塊,可迅速改善癥狀。但HP很難徹底消滅,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變?yōu)長-HP,在癥狀緩解,藥物治療停止后再次發(fā)作,造成病情反復,由于西藥藥效猛烈,對于長期患者來說也有一定的傷害。而且其治療方針是從現行病情入手,并未改善發(fā)病機理,因此復發(fā)率較高。
中醫(yī)理論認為,慢性胃炎屬“胃脘痛”、吞酸”、“痞滿”、“納呆”等范疇,目前臨床分型較多,但不同文獻有較大差異。一般認為,其基本病理機制為:勞逸失常,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長期以往,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3-5]。因此,治療以補中益氣,活血化瘀,健脾溫胃為主[6]。本次研究所用方劑中,干姜溫中祛濕,黃連清熱燥濕,二藥合用,和中消痞,辛開苦降;干姜與甘草合用,和調寒熱;與甘草合用,配甘化陰,調和寒熱;枳殼益陰濟陽,理氣升清;白芍緩急止痛,蒲公英解脾胃之熱,入脾胃二經,健脾溫胃。
從臨床統(tǒng)計來看,試驗組痊愈率、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率和一年復發(fā)率等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x2=5.513,P<0.05;x2=5.521,P<0.05;x2=6.563,P<0.05;x2=5.345,P<0.05),提示其治療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應和復發(fā)率低。因此,我們認為,中藥加減治療慢性胃炎,安全性高,而且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黃宗良,邱圣紅,梁志嫻.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9,14(2):116-118.
[2]王計劃.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胃炎106例[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25(3):25-26.
[3]張滿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09,24(3):528-529.
[4]馬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6):89-90.
[5]李兆云.自擬益胃康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0,16(12):152.
[6]余秋煥,楊春曉.自擬養(yǎng)胃湯治療慢性胃炎73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