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2012年8月24日,是中韓建交20周年的紀念日。這20年來,中韓經濟關系實現(xiàn)了飛躍式的發(fā)展。
第一是物質交流。反映在雙邊貿易額上,中國成為了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韓國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國。1992-2011年,由63億美元增加到2206億美元,增長了35倍。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韓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中受益匪淺。除了剛建交的1992年外,建交后每年韓國都實現(xiàn)了貿易順差。20年來,韓國對中國貿易順差累計達2726億美元,超過同期韓國外貿總順差額2397億美元。這意味著若沒有對中國的順差,韓國每年將出現(xiàn)1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其次是資金流。1992年,韓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額達1.4億美元,去年則達35.8億美元,增長了24.3倍。韓國對華投資已經是中國吸引外資最重要的一個來源,中國也成了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
截至2010年底,韓國在華直接投資累計超過350億美元,在中國有三四萬家韓資企業(yè)。許多韓國大企業(yè)如三星電子、LG公司、現(xiàn)代汽車公司都將中國市場作為他們的主戰(zhàn)場。
再次是人員交流。1992年,兩國之間的游客只有13萬人,2011年,達到640萬人。據(jù)韓國旅游發(fā)展局的資料顯示,2011年韓國出境游客人數(shù)達1270萬人次,其中前往中國大陸的有418萬多人次。
2011年到韓國的980萬名外國游客中,中國游客達222萬人。20年來,中國到韓國來的游客年增長率超過22%。增速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中國人的收入增加。中韓建交前,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差無幾,但現(xiàn)在已經拉大到7.2892萬億美元(中國)和1.1162萬億美元(韓國),相差近6倍。人均GDP方面,中國也在快速追趕,目前韓國和中國分別為2.2422萬美元和5430美元。
在韓國居住的外國人共達140萬人,其中中國國籍者(包括持有中國國籍的朝鮮族)達78萬人。建交20年來,中韓之間的跨國婚姻也大幅增加。在2011年韓國2.9762萬對跨國夫妻中,有9328對是韓中夫妻,所占比率高達31%,居首位。
中韓建交還改變了韓國大學的教育市場。最具代表性的變化就是中文系的迅速崛起。1992年兩國建交之前,韓國大學中,中文系在高考志愿中的排名還落后于英語系、德語系和法語系。但建交之后,隨著進軍中國的企業(yè)不斷增加,中文系的受歡迎程度迅速提高。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全球考生中,韓國人最多。去年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13.15萬名外國人中,韓國考生達6.5767萬人。
在韓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也改變了韓國大學的風景。據(jù)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介紹,韓國國內8.9萬名外國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達5.9萬,所占比率高達66.2%。
同樣,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中,來自韓國的留學生也占40%以上,僅北京語言大學就有數(shù)以千計的韓國留學生。
中韓密切的經貿關系為韓國在2008年克服全球金融危機助了一臂之力。據(jù)韓國產業(yè)研究院調查,以2010年上半年為準,韓國與中國的貿易在韓國克服經濟危機中的貢獻率約達52%。但若中國不能維持目前的高增長勢頭,韓國經濟將首當其沖。韓國現(xiàn)代經濟研究院預測,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下滑1個百分點,韓國經濟增長率則將下降0.4個百分點。
目前,中韓正在就簽署中韓FTA進行談判,如果兩國在未來2-3年內如期簽署FTA的話,兩國關系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