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晨香
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落日》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第一個是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他穿著一身潔凈的嗶嘰軍服,左胸上兩行勛綬,向在場迎接的美國軍官舉手還禮后,拾級登梯走到上層甲板上?!泵看瓮瑢W們晨讀第一次讀到這里的時候,文里“拾級”一詞中的“拾”字總是讀成“shí”,經(jīng)過糾正后,方知其正確讀音是“shè”。但同學們往往一臉茫然,不知為何如此讀,更有意思的是,有個同學還站起來問,“這個詞不是撿著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的意思嗎?挺形象的啊,怎么會讀“shè”呢?”
這位同學想當然的把“拾級”中的“拾”字理解為“撿”,所以認為理所當然應該讀作“shí”,其實古代學者也有這么想的,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三:“拾級聚足,此言升階歷級,每一級則并足,然后更登也。拾者,猶言一一拾取?!蹦敲词聦嵕烤故窃鯓拥哪兀壳易屛覀冏菲湟?、溯其義,一探究竟。
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拾”字有以下幾個義項:1.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撿”。2.收拾?!笆帐皹翘荨憋@然荒謬,不用多言。那么學生理解的“撿樓梯”呢?“撿”必然有一個彎腰的動作,而“拾級”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逐級登階”,這個動作應該不會貓著腰去做,我們來看一些例句。徐遲《黃山記》:“仿佛可以從這長虹之腳,拾級而登,臨虹款步,俯覽江山?!庇嗲镉辍段幕嗦谩そ闲℃?zhèn)》:“系好纜繩,拾級上岸,才抬頭,卻已進了沈廳大門。”結合語境來看,文中人物做這個動作應當都是直著腰板,輕盈而上。把“拾級”理解為“撿樓梯”完全不合邏輯。所以用其中任何一個義項來解釋“拾級”都是不妥當?shù)?。要想弄清“拾”的意義,就要先明確一下“拾”的讀音。
《集韻》中的“拾”的讀音有多個,其中讀“shè”的意義與“拾級”的意義相合,《集韻》:“拾,躡足升也。”其讀音為“實攝切”,上字“實”取聲母,下字“攝”取韻母、聲調(diào),切出的讀音為“shè”,因此“拾級”的“拾”讀“shè”,而不讀“shí”。實際上,這里的“拾”是通假字,“拾”通“涉”?!吧妗笔且粋€會意字,甲骨文的“涉”字,中間為水之象形,兩邊各有一足,會淌水而過之意?!吧妗钡谋玖x為徒步淌水過河。《說文解字》釋為:“涉,徒行厲水也?!痹~義擴大后,由徒步過河,泛指從水上渡過,“涉”由涉水之意又引申為“經(jīng)歷,經(jīng)過,進入”。鄭玄注:“拾當為涉,聲之誤也,級,等也。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后足與之并?!编嵭忉屨f:“拾應當為涉,因為音近而發(fā)生了錯誤(其實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通假字),級是等的意思,‘涉等聚足說的是前一只腳上一級臺階,后一只腳也跟著上去與前一只腳并攏。”
“拾級”語出《禮記·曲禮上》:“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步以上。”這段話說的是古人待客上臺階的禮節(jié)。主人與客人互相謙讓登階,謙讓之后由主人先登,客人跟著,主人跨上一級,兩腳并攏,客人亦跨上一級,兩腳并攏,客人的前足步剛好和著主人的后足步,如同這樣地連步上去。把鄭玄的解釋放入這“上下文”中合情合理。用“涉”代“拾”沒有任何矛盾之處。因此我們今天將“拾級”讀為“涉級”,“涉”就是登上的意思。現(xiàn)“拾級”多與“而上”組成短語,表示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向上登。如:“一位鶴發(fā)童顏、年過八旬的長者告訴記者,他的養(yǎng)生之道就是每天晨曦中到煙墩山拾級而上?!?/p>
值得注意的是,“拾級”在古人那里是兩腳同踏一級后緩慢而上,我們現(xiàn)在登山爬樓多是兩腳交替輕盈而上,仍然會習慣性地使用這個詞,也算是對這個詞的誤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