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很多歷史教師而言,上好歷史課難,而上好歷史復習課就更難了。原因就在于,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知識點較為瑣碎的學科,而在進行復習的時候,由于涉及的內容量比較大,其中包含的知識點就更多了,再加上復習課中涉及的知識對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這樣,在復習課上要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難上加難。作者就結合自己在歷史復習課中的一些感悟,總結了幾點上好歷史復習課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夠為歷史復習課的有效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復習課 開展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溫故而知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復習課是必不可少的課型之一。尤其是像歷史這樣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的、對記憶要求比較高的學科,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性地回顧復習,這樣才能不斷地鞏固和強化學習的效果。很多時候,對于歷史教師而言,上好歷史復習課比上新課所接受的挑戰(zhàn)更大。因為在上復習課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知識都是學習過的東西,對于學生來說,知識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如果教師在開展復習課的過程中不注意復習的技巧,就很容易讓復習課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以下是筆者結合在初中歷史復習課中的一些實踐,總結出的對于上好歷史復習課的幾點看法。
一、讓學生做好復習課前的準備工作
與新課講授相比,復習課的課堂容量往往比較大,因此,在復習的時候,教師不可能像上新課那樣對各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很多時候,對于一些史實都是一句帶過,學生要想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課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開展復習課之前,要讓學生對復習課中所涉及的章節(jié)內容做一個提前的準備,為了保證準備的效果,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一個預習導案,從而保證復習的效果。
二、復習之前先摸清學生的“家底”
在上復習課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目前掌握的知識程度,然后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實施相應的復習計劃。一般在開講之前,教師都會用提問或者習題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例如,筆者在復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這部分的知識時,在上課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一個選擇題:推動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新文化運動的推動;B.五四運動的推動;C.十月革命的推動;D.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工人隊伍的壯大。這個選擇題,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迅速地熟悉課本,有目的地尋找答案,明確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另一方面,教師能夠摸清學生能否正確區(qū)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時間及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qū)別。這樣,摸清了學生的“家底“以后,接下來的復習課應當怎樣開展,重點要集中在哪里,教師基本上就能夠做到心里有數(shù)了。
三、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精讀課本
在上新課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jīng)把課本上的內容看過了幾遍,而復習的時候,一些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也已經(jīng)把課本內容復習了一遍,于是很多教師就認為,在復習課堂上就沒必要讓學生再看課本上的內容了。事實上,這是一個思想上的誤區(qū)。歷史教材上的知識都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以后的精華內容,僅僅依靠學生看幾遍是無法消化課本上的精華內容的。教師在上復習課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精讀課本,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活動。為了引導學生更深一步地閱讀課本,筆者經(jīng)常會采取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例如,在復習到鴉片戰(zhàn)爭這部分的內容時,筆者首先在黑板上羅列了幾個問題:鴉片戰(zhàn)爭為什么會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zhàn)爭?為什么?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的失敗是偶然還是必然?為什么英國會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不是法國、美國等其他國家?這樣,有了這幾個問題的引導以后,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不再是光用眼睛了,同時還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筆者還讓前后四位學生組成一個臨時的討論小組,一邊看書一邊進行思考和討論。就這樣,在各個學習小組的思考和討論中,針對筆者提出的幾個問題,學生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梢哉f,在復習的階段,由于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深刻,學生不再滿足于對史實的記憶,而是學會了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達到深化和鞏固知識的目的。
四、及時進行課堂檢測
經(jīng)過一節(jié)課的復習以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到底怎樣,教師需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那么,怎樣才能夠心中有數(shù)呢?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習題來進行檢測,通過做練習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通過練習效果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從而對復習策略進行改進。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一些學生易錯的題目,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發(fā)現(xiàn)盡可能多的問題。
五、注意復習課后的反思工作
反思行為在學習活動中非常重要,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反思的人往往其自我提升意識和能力都很強。關于這一點,很多教師可能都有感受,在班級中,那些成績較為突出的學生往往都是一些善于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同樣,教師要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后,同樣要進行積極的反思活動。思考一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有沒有實現(xiàn),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對于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對于哪些問題還存在一定的疑惑,等等。為了增強反思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積極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從學生那里獲得最直觀的意見,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嘗試著與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互相借鑒彼此成功的經(jīng)驗,吸取各自的教訓,這樣,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能力的提升。
復習課作為初中歷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復習課的有效開展往往直接影響著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復習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要結合具體的復習內容,制訂出科學的復習方案,這樣,才能夠通過有效的復習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實現(xiàn)歷史學科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薛炳榮.初中歷史復習課的探索[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5).
[2]馬大慶.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復習課教學策略略談[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24).
[3]郝艷美.如何上好初中歷史復習課[J].教學交流·理論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