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工作者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管理,讓他們健康成長、努力學習,已成當務之急,文章就“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相關的分析與探討,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與觀點——即不能以傳統(tǒng)的思維教育模式來對待當今的大學生,社會在發(fā)展,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要對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進行適當的改變與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70后”“80后”畢業(yè)的大學生,已在社會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隨之過渡的“90后”的大學生,他們或正在大學校園里接受知識的雨露,或正為即將的就業(yè)做著準備,本文著重探索“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90后”的大學生存在著異于“80后”大學生的特征,“非主流”“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觀念已漸漸植入他們心里;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父母的百般呵護,使得他們對社會的看法異于“7、80后”,然而社會對“90后”的看法與其自我意識間存在著較大的分歧,“90后”大學生并不像人們通常想得那樣的“標新立異”“嬌生慣養(yǎng)”“野蠻自私”“神馬都是浮云”而是表現著較為復雜的綜合特征。因此關于“90后”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照搬對“70后”“80后”大學生的教育模式,社會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因此“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當有所創(chuàng)新。
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來臨,出生在“90后”的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熟練地運用網絡已不再是難事,“QQ”“MSN”等聊天軟件的靈活運用,“淘寶”、“人人”、“開心”等網頁的飛速玩轉,讓“70后”“80后”不禁自嘆不如,難以望其項背,也正因如此,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亦應遍布網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要求,隨即全國各高校相繼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了許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新方法,比如利用QQ群、QQ空間、飛信群、MSN、E-mail、專題博客、微博、BBS、論壇、思政類網站等。適度地對“90后”網上教育交流管理,深入到他們的心里,了解到這一代學生特有的思維與想法,從而因材施教,達到教導育人的最終目的,實踐證明,上述方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隨著網絡游戲諸如傳奇、魔獸世界等的蔓延,很多自制力相對比較差的“90后”逐漸被游戲所“游戲”,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從而貽誤了學業(yè)。對他們而言,“游戲”要勝過枯燥的“論壇”思政類等網站,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他們找到了異于現實中虛幻的自我、尊重,以及征服的喜悅。
大家都曾有過類似這樣的體會吧:到學生宿舍后,三三兩兩的幾個人,帶著耳機,吆喝著,桌子上有的放著外賣,凌亂不齊,見到老師來了,有的客氣地打個招呼,有的抬頭看了一眼又繼續(xù)游戲,更有的壓根就沒抬頭,眼睛直視著屏幕,這就是獨有個性的“90后”。也許對于初次遇到此種情形的我們會勃然大怒,也許會表面強作鎮(zhèn)靜,而內心波濤洶涌,也許會面對如此“驕橫”的“90后”而束手無策,更多的是無奈……可是當我們了解了“90后”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他們的特征,那么也就不難理解他們如此“奔放不羈”的行為,從而也達到了更好地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教導育人的目的。下面來看這樣一個例子:校內網(xiaonei.com)成立于2005年12月,于2009年8月更名為人人網(renren.com),是中國最早的校園SNS社區(qū)。目前,校內網是中國大學生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校園網站,也是現在最具影響力的校園類網站,校內網目前已開通國內2200所大學,擁有超過1800萬的在校大學生用戶,日均訪問量2.8億,日登陸人次1200萬。作為真實社交關系網絡,校園網的用戶黏度甚至超過主流門戶網站。根據艾瑞市場咨詢公司的報告顯示,校內網在“人均月度瀏覽頁面數”、“人均單日訪問次數”、“人均單日瀏覽頁面數”、“人均單日有效瀏覽時間”、“人均單次瀏覽頁面數”五項指標名列第一,均超過主流門戶網站。筆者在網上百度了一下,為什么很多人沉迷魔獸?1.厚重的歷史內涵;2.多元的游戲體驗;3.豐滿的劇情任務,4.高端的平衡測控;5.不屈的團隊精神;6.細膩的細節(jié)表現;7.豐富的周邊效應;8.珍貴的朋友情誼;9.有趣的小小驚喜,10.承載的不朽期望。如今,連上班族也都玩起“人人”、“開心”、“魔獸世界”等等,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自制力相對較差的大學生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了。
既然“90后”的大學生,在校階段把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絡上了,自然也就是把時間消磨在宿舍里,那么加強學生的宿舍教育很有必要,如何把學生從宿舍引導到室外,到課堂上,這是一門不小的“功夫與藝術”:
1.必要的溝通交流
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溝通分為三個層次:溝而不通、溝而能通、無溝而通。無溝而通,這是最高的層次,溝而能通是其次,而對于我們的“90后”大學生,往往溝而不通,用他們的話說“代溝”,面對此種尷尬的處境,發(fā)火是無用的,更不能打罵,那樣反倒其反,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最終目的。那樣,我們就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出話題,起碼能把他們的目光從電腦轉移到你的眼神,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需要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廣泛涉獵,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了解最新前沿的一些動態(tài)的思想,包括游戲、科技等等,那樣我們也需要借助網絡這個輔助平臺,去開發(fā)自己的工作和思維模式。
2.正確的理解引導
首先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轉正思想意識,正確認識“90后”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和“錯誤”行為。學生正處于成長中的不定型時期,其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意識具有不穩(wěn)定性,極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暗示,但這種狀況又與他們相對成熟的心理和個性品質相矛盾。由于經驗缺乏,其結果必然導致一系列的思想矛盾沖突,并出現行為上的偏差,這是其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不應簡單地定義為“異?!薄ⅰ胺稿e誤”和“思想有問題”。樹立這樣的觀念,遇到問題就會冷靜,并給予理解,能理解學生,就等于打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入口,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否則,“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這種做法必將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加強,本想敞開的心扉頓時戒備森嚴、牢牢關閉;其次,堅持正面疏導,切忌權威壓服。這是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學生出現的思想行為問題總有其自認為充足合理而不可抗拒的理由,關鍵在于其思想未想通,必須理清思路加以疏通,而不能采取強硬措施,利用權威手段硬性注入,否則會導致口服心不服或口不服心也不服的不良后果。要疏導,必須從正面著手,耐心細致,循循善誘,講究工作方法和藝術,既要做到“曉之以理,細如雨絲;動之以情,深如父母”。思想政治工作要禁止像審訊罪犯那樣進行招供式的談話,對學生要尊重、信任、平等的對待,即尊重其人格的尊嚴和價值,信任其認識、轉變和成長的能力,像父母般的慈愛,如朋友般的友情,似園丁般的澆灌,何愁冰雪不能融化?
3.融洽的師生情結
當上述的兩步做好后,學生就會漸漸地信任我們,并把我們當作他或者她的朋友,原有的逆反情緒就會逐漸迷失而變得溫順,配合我們去做接下來的工作,這也是一種工作思維。不妨轉換思維模式,先找典型,然后以一帶二,二帶四……成遞進模式,要相信“人本善良”,只要我們對學生的關懷與愛護到位,他們同樣可以被感化,可以奮發(fā),并最終學有所成。而在這過程中,自然而然與我們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情誼,同時隨著遞進模式的運用恰當,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好情感,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成效,這樣我們就便于我們利用QQ群、QQ空間、飛信群、MSN、E-mail、專題博客、微博、BBS、論壇、思政類網站等,再適度對“90后”網上教育交流管理,也就游刃有余了。
不同的時代,造就了獨有個性的一代大學生,改變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于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也會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Z].2004-08-26
[2]CNET科技資訊網.國內主流SNS網站精辟分析 數據分析整理[OL].http://www.cnetnews.com.cn.2008-09-15.
[3]CNET科技資訊網. 校內網:陳一舟的第二章?[OL]http://www.cnetnews.com.cn.2007-12-21
[4]劉鐵松.關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A].2004,3.
[作者簡介]林學淵,上海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