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欣賞小說的語言,不僅要琢磨作者落筆行文中所散發(fā)出來的特殊味道,體會其語言風格,更主要的還是重點分析、細心品味小說中富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那我們老師應該如何在小說這極具現(xiàn)實意義和人生哲理的沃土之上,引導學生去感受小說語言的花香呢?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細咀嚼,慢品味
小說有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初讀小說,為情節(jié)所吸引,會自然讀得很快,其實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小說語言的魅力也在發(fā)生著作用,但是我們腦海里活動著的是語言文字符號所指稱的對象。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對語言還談不上欣賞。要欣賞小說語言,就要在初讀的基礎上,專以欣賞語言為目的慢慢讀,細細讀。
例如:課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寫那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緊?!币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贊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 “那雪正下得緊”一句,字面上也很平常,很容易忽略過去,要體味這個“緊”字的境界和神韻,需要加以想象,想到那實景,細細品味這“緊”字,就會像金圣嘆一樣覺得“寫雪妙絕”,富有神韻了。
二、換角度,多比較
通常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中,我們可選用不同的詞語,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比較揣摩。學生可以在思考活動中領會用詞的種種微妙關系,體會作者用詞的匠心,提高用詞造句的能力。
三、勤推敲,多聯(lián)想
聯(lián)想的方法是結合課文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促使學生對文字所展示的生活圖景或形象展開聯(lián)想。小說的語言富于形象,生動細膩,更適宜實用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祝福》寫爆竹聲是“鈍響”,寫鞭炮聲是“畢畢剝剝”,想象情景,會覺得這跟一般的感受迥然不同,再聯(lián)系語境,通篇寫的是祥林嫂的慘劇,“我”回故鄉(xiāng)本無好心情,對于祥林嫂的苦難,“我”是同情而又悲憤,就體會到作者這樣寫的意蘊和妙處了。
比如《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小說,作者采用了夸張的漫畫式勾勒來描繪套中人的形象,充滿了濃厚的諷刺意味?!翱峦哌B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領,使勁一推,別里科夫就連同他的雨鞋一起乒乒乓乓地滾下樓去。樓梯又高由陡,不過他滾到樓下卻安然無恙,站起來,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鏡碎了沒有?!边@一段充滿幽默感的動作描寫,學生初讀時沒有特別的感受,老師就讓他們靜下來,想象一下別里科夫滾下樓梯的情景,同學們都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樣學生們在想象再現(xiàn)的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就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小說語言的特色了。
四、重誦讀,悟情感
我們欣賞小說的一個重點,就是品味小說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有人說:“作品一被高聲誦讀,就成為好懂與易解了。”這話確實不假,尤其是對小說而言,就更明顯了。
賞析人物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了。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也可以放精彩的錄音片段,學生在富有情感的音響感染下,就可以更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荷花淀》一文,人物語言簡潔傳神,很有特色,尤其是開頭夫妻話別一段,水生和水生嫂的對話以及第二部分四位婦女關于去探夫的一段對話,都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情,我們可讓學生仔細揣摩人物情感,然后分角色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投入進去了。在朗讀的過程中,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有了一個透徹的體會。
以上幾種品讀小說語言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靈活采用。雖然沒有什么新意,但只要引導得當,不管是用于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閱讀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學生可以從中領略作品精妙的語言,提高用詞造句和形象思維的能力。讓語言之花,于小說沃土之上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