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中,強化技能經常被有意無意地使用。如教師各種形式的表揚、批評、物質獎勵以及給學生高分數(shù)等都為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行為,若主體學習時反應速率就會增強,反之則反應速率下降。據(jù)此斯金納把學習定義為反應概率的變化。在他看來,教是一門藝術,把學生與教學大綱結合起來的藝術,是安排可能強化的事件來促進學習,教師起著監(jiān)督者或中間人的作用,根據(jù)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理論,對教學進行改革,設計了一套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方案。
強化不是反復,反復是機械的、單一的,強化是指行為發(fā)生頻率或持續(xù)時間上的增加,其來源于行為主義在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其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反應采取各種肯定或獎勵的做法,或采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檢驗的方法,使教學材料的刺激與所希望的學生反應之間建立起穩(wěn)固的聯(lián)系,起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作用。
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在使用強化技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目的性。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它針對的行為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在呈現(xiàn)牛津英語8 A第四單元 Reading部分時,要求學生對自己熟悉的野生動物進行口頭描述。學生的表述對象五花八門,有老虎、獅子、狼等,只有一個學生對大熊貓進行描述,這與筆者事先預設想要的結果相關,筆者給了這個學生一面小紅旗,并由他的所述展開筆者的教學任務。其他學生回答與筆者預設的相差甚遠,他們表述的內容是對的,然而與教學內容密切程度不大,因此教學中不必對所有正確的反應給予強化,要選擇與能達到教學目標有密切關系的正確反應給予強化。
2.正確性。強化技能要用得合適自然、恰到好處。在課堂中,讓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答對了,你大力的表揚會使其感覺到老師小看了他,同時別的學生會想,這樣的問題我也能回答,從而引起他們的不服氣或不屑一顧,未能達到強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運用強化技能要適合班級和學生的特點。
3.情感性。強化技能的使用需要教師格外多的情感參與,態(tài)度要真誠,此外還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不間斷地關愛學生的責任心。對學生的錯誤不可夸大化,時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多以表揚的方式鼓勵他們動腦,使其個性得以彰顯。
4.個體與集體。在所有學生同時出現(xiàn)好的行為時,要集體表揚;個體在不同時間表現(xiàn)好,要給予公平公正的獎勵;在不同的時機,對學生要給予不同的表揚,實現(xiàn)其自我認定、自我評價。
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給他們適當?shù)膹娀逃拍苓_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強化技能的形式多樣,按照強化物的形式可分為三種:語言強化、符號強化和活動強化。
語言強化是教師平時用得最多的,它是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論??陬^語強化即對學生的正確行為進行表揚褒獎。如常用的詞not bad, right, good, very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well done等。書面語強化即在批閱作業(yè)、試卷時寫的文字,應多寫些激勵的話,真誠地說出他們存在的問題,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注意到了他們,時刻關心著他們。體態(tài)語強化即面部表情、手勢、眼神視線和身姿等運用,它能直接向學生傳達教師的情感,拉近跟學生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和期待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符號強化又可稱為標志強化。教學中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圖案來表示不同級別的褒獎。如,在學生有好的行為時筆者會給他一面小紅旗,這樣能給他帶來成功的快感;在他犯錯時給他一個失望的小臉,讓其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又增加了趣味性。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掌握所教的內容。
活動強化即通過活動形式本身達到強化效果。有獎競答、猜謎、演講等活動的運用,可使課堂形式豐富、氣氛活躍。在牛津8 A第一單元中,復習人物形容詞時,筆者讓學生描述自己心中最好的朋友,根據(jù)學生的描述讓其他學生猜其心中的朋友是誰,從而在活動中掌握形容人物特征的形容詞,對所學詞進行有效的強化??傊?,活動強化旨在通過恰當?shù)幕顒?,對初步形成的教學效果進行鞏固、強化,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新知識。
綜上所述,強化技能是改善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它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從學生內部學習動機出發(fā),不斷地挖掘深層次的東西,才可把強化的功效發(fā)揮到極致。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