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社會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媒體提供的物質生活方面的各類信息,而是更希望媒體能夠挖掘信息中的人文內涵,注重人的價值,關心人類身心的成長,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求。這就要求記者在及時、準確傳遞信息的同時,增加新聞報道的美學價值與審美功能,對個人的生存狀況與社會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深層思索,獲得心靈的升華與凈化以及審美的體驗與享受。
【關鍵詞】人文內涵 細節(jié) 精神 情感效應 真實美
現(xiàn)代社會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緊張、焦慮與壓抑,所以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媒體提供的物質生活方面的各類信息,而是更希望媒體能夠挖掘信息中的人文內涵,注重人的價值,關心人類身心的成長,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今天的新聞報道更應該強化美學價值與審美功能,讓人們在獲取信息,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時,對個人、社會的生存狀況與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深層次的思索,進而能有所感悟,有所體味,讓情感得到一定的升華與凈化,讓身心獲得一種審美的體驗與享受。
一、新聞報道中的主題美
主題思想美。新聞報道的主題思想是極為廣闊的,但必須是正確反映時代的精神,民眾的要求;必須具有廣泛的人民性和深刻的時代特色。主題思想不新,就失去了它的美的價值。《滁州日報》2011年新開辟的專版《民生聚焦》迅速崛起,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就是因為這類新聞報道直接反應和報道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體現(xiàn)的是對他們日常生存狀況的關切和關注,它強調的是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關注的是人的普遍生存狀態(tài)和社會權益,是對人類普遍生存狀態(tài)的剖析以及對人性的探求,是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以及對陰暗丑陋一面的暴露與鞭撻。所以令人備感親切,從而獲得一種情感的宣泄與審美愉悅。
主題風格美。“今天,憂郁的哀號響徹全城,穿透了巴格達一個中等家庭的墻壁。一夜未眠的五口之家靜靜地傾聽著,親身經歷著戰(zhàn)爭破壞他們的生活……他們現(xiàn)在聽到一點點聲音就膽戰(zhàn)心驚。當門‘砰’地一聲關上時,父親喃喃道:‘是風,是風?!瘍鹤悠鹕頃r,他的椅子重重地撞到了墻上,發(fā)出聲音,母親嚇得跳了起來。幾分鐘之后,他又來了一次,母親喊道:‘輕一點!一點小聲音都能把我嚇死!’
全家人都在等待著炸彈的來臨。幾分鐘過去了,母親說:‘太可怕了!我們非常痛苦,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們的日子會是這樣。’女兒點點頭,說道:‘我很恐懼,我渾身哆嗦,我怕房子會塌下來砸在我的頭上’?!边@是2003年3月24日,《華盛頓由日報》記者發(fā)自戰(zhàn)火紛飛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篇新聞報道《伊拉克女孩:我們躲在很黑很黑的地道中等待炸彈》中的兩段話,相信每個人看過之后,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內心為戰(zhàn)火中無辜而又無奈的伊拉克平民的命運深深憂慮。新聞報道所特有的現(xiàn)場氛圍,使通訊那么真實可信,那么感人至深,震撼力與感染效果遠非一般文學作品所能比。這是因為記者在報道中,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同時,注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又適當借用了一些文學敘事手法,賦予了這篇報道更多的審美特質,引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實踐證明,主題思想越集中,風格就越突出。主題風格的美雖然來源于所反映的人和事物的本身,而作者在這中間所采用的寫作技巧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個人,都具有其獨特的風格,有的風趣、有的深沉、有的悲壯、有的輕松,據(jù)此而寫的新聞報道其主題風格應當是十分鮮明的。
二、新聞報道中的形象美
“……片刻之后,一位身材瘦削的人來了,他頗有軍人的風度,兩只腳跟一并,用手碰了一下頭上退了色的紅星帽為禮。他濃眉底下的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把我端詳了一番。接著他綻開了友好的笑臉,甚至還露出了潔白的牙齒。他蓄著一把中國人少有的大胡子。”這是世界著名記者、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在通訊《初訪周恩來》中的一段話,作者用十分精煉的語言,形象、真切、生動的勾勒出了一位偉人的肖像畫,讀后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我們之所以感到上面的這段文字寫得很美,首先是因為它富有形象性。好的形象描寫能夠使文章傳神。在美學上,美感的基本點之一,就是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另外,凸顯新聞事件中的細節(jié),也是增加新聞審美特質的有效途徑之一。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處場景,都是細節(jié)。有時一個細節(jié)所傳承的信息、情感因素是任何其它語言畫面所無法替代的。
新聞報道的形象美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外在形象美。在前面提到的對周恩來外表形象的刻畫就屬傳神。在這類描寫中,文字不宜多,用少量的筆墨點出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從而增強報道的美感?!肮_”他用英語說,“你找哪一位?我是這里的負責人?!彼又f,“我叫周恩來?!币粋€哈羅,十分簡練而又恰到好處的寫出周總理那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廣博的知識,寫得極富動感,看后使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人物的精神形象美。精神美是內在美,它往往勝過外形的美。先進人物的精神形象美,是形象美中更為深刻而帶有本質的美。人物的精神形象美不一定非得描寫那些大事情,往往在對一些不起眼生活瑣事的揭示中,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形象美。
“當時正是七月流火的酷暑天,原被告遠在30多公里外的石門山鎮(zhèn)一個偏遠的山村,到達原告家中,趙家忠已是汗流浹背。70多歲秦老太見我們大汗淋淋,忙催老伴去打盆冷水來讓法官洗洗。趙家忠見狀忙接過水桶,直奔水井,秦老太說什么也不愿意。趙家忠懇切地說,您老這么大年紀了,就當我們是自家的孩子。一句話說得老兩口淚眼汪汪,不再阻攔。趙家忠看到其家中的一口水缸空著,執(zhí)意把水缸洗刷干凈,直到把水缸打滿清水。事后,秦老太感嘆地說:幾個兒子成家后就沒有為我們打過一桶水,要是能有一個象你這樣的兒子多好啊。事后,原告的子女也為家忠同志的言行所感染,最終使該案調解結案?!边@是筆者和同事采寫的通訊《用生命鑄就天平—追記全國模范法官、鳳陽縣法院審判員趙家忠同志先進事跡》中的一段描寫。在此篇報道中適當加入情感因素,將人類永恒不變的情感再現(xiàn)出來,使傳播者與受眾雙方在新聞播報中達到一種情感互動,使人產生強烈共鳴,獲得一種精神的感動與滿足。這就是新聞傳播學上的所謂“情感效應”,實際上也就是審美效應的一種體現(xiàn)。該稿曾獲得安徽法制好新聞二等獎。
環(huán)境形象美。環(huán)境形象美是構成新聞報道形象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環(huán)境形象美的描寫,必須與新聞人物的精神形象相適應,服從內在的形象。環(huán)境形象的出現(xiàn),從寫作上講,很重要的一條是要把先進人物放在典型的環(huán)境中去描寫?!袄纤膽賽?、婚姻像他的人生一樣傳奇、轟動。比她小13歲的妻子名叫水小花,這是一個像她的名字一樣漂亮溫柔的女性。高挑的個子,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話語不多卻始終臉上掛著微笑。采訪中,記者看到當老水從桌上摸索著拿起一支煙,站在旁邊的水小花立即拿起打火機給老水點上,從吞吐的裊裊香煙里,映照著老水滿臉的幸福。當記者告訴老水‘你的愛人非常漂亮’時,他嘿嘿一笑笑‘我又看不見,但說一句心里話,沒有她,也就沒有我水瞎子的今天’?!边@是筆者采寫的通訊《水瞎子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雙目失明的殘疾人,10多年來共為洪災、貧困戶、殘疾人、孤兒等捐款100多萬元的故事。通過對老水夫婦日常生活一個場景的描述,來襯托老水實誠、善良的本性。(該稿曾在《安徽日報》刊登。)實踐讓我們體會到,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于反映形象美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三、新聞報道的真實美
新聞報道的真實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故事情節(jié)的真實和人物情感的真實。作為新聞報道的通訊,同文學是有所不同的,文學可以虛構,而人物通訊卻不能有半點虛假,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做到真實可信,真實本身就是一種美。曾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記者富蘭克林說:“用故事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白描、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事件中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突出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惫适禄找娉蔀樾侣剤蟮赖囊环N手段,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新聞中的人文情懷;真情往往是最打動人的。攝影界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就是當年非洲大旱,攝影師無意中拍到的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爬著去救濟所,旁邊是一只等待她死去的禿鷲的照片。照片刊登后引起了巨大轟動,無人不為之動容,同情過后更多的人回過頭來開始責備這名攝影師:為何不先救助那小女孩,而是先拍照?不通過鏡頭記下來,外人又如何知曉非洲的慘狀?我們講新聞要有人文情懷,但也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人為地杜撰、美化也脫離了新聞的本質。
而情感的真實美是靠情節(jié)的真實美來實現(xiàn)的。一個動人的真實的故事如果在描寫中,把某一個情節(jié)給虛構了,或者是夸張甚至歪曲了,那就會破壞整個通訊的真實美,從而導致人們懷疑整個通訊是虛假的。開頭所引《華盛頓郵報》記者的那篇報道,就是這樣一種具有較高的“情感效應”,也就是“審美效應”的作品。凸現(xiàn)其直觀形象、聲畫并茂的特色,讓觀眾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揭示真實,同時又對真實做出正確的、符合美學原理和審美評價,是我們每一個新聞從業(yè)人員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
西方流行一種新的報道模式,力主沖破傳統(tǒng)新聞報道觀念與寫作手法,大膽融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作手法,使新聞報道不僅關注事情的結果,而且更重視事件的過程,注重展現(xiàn)新聞事件中的細節(jié)與情節(jié),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去挖掘人物內心情感,刻畫人物個性。這樣的新聞其可感性自然會更強,更能讓人感動,其感染力和震撼效果與普通新聞報道不可同日而語,其審美功能也就會更強。
總之,在真實的基礎上,把新聞報道寫得更加美些,是一名新聞工作者需要努力探尋的?!?/p>
(作者:《滁州日報》新聞部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