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解析】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必修五§3.3.3《線性規(guī)劃問題》,主要內容是介紹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圖解法,用圖形計算器來幫助學生學習在多元變量的約束條件下,尋求目標函數的最優(yōu)解問題,通過學生的自我實驗、自我探究、自我總結,真正體現了“做中學”的學習模式,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也成為學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線性規(guī)劃的意義及其相關概念,理解線性規(guī)劃的圖解法,并會求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值,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圖形計算器的動手能力和探究意識。
2.過程與方法:本節(jié)課是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qū)域的知識為基礎,將問題轉化為線性規(guī)劃問題來解決;教師可激勵學生從探究入手、講動結合,借助圖形計算器的直觀演示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意識,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學情分析】
以前學生對函數的理解僅是一元變量,而這是二元變量和不等式的運用,這給學生帶來較大的挑戰(zhàn),從而突出方法的重要性;本節(jié)課放在解析幾何學習之后,通過直角坐標系中數形結合的處理方法,形象直觀易懂,使學生學得輕松,同時領悟數形結合思想妙處。
【教學策略分析】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圖解法求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難點是如何尋找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最優(yōu)解。
2.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用圖形計算器和多媒體),讓學生增強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3.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最優(yōu)解因線性約束條件的不同而不同,隨線性目標函數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我設計了一組變式問題,在線性約束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改變線性目標函數,看最優(yōu)解的求解過程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從而讓學生了解求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最優(yōu)解應注意的兩個關鍵點:一是隨著線性目標函數的直線從原點向右上方平移,其函數值是逐漸變大還是逐漸變??;二是線性目標函數何時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以及已知最優(yōu)解的情況,來確定目標函數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線性規(guī)劃的圖解法
難點:尋求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最優(yōu)解情況
設計意圖:可能遇到的疑慮和困難:(1)圖解法中,為什么要將求目標函數最值問題轉化為經過可行域的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的最值問題?如何想到要這樣轉化?(2)數形結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為此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并作合理適度的引導。學生通過對圖形計算器的運用,進行深入探究思考。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能促使學生獲取直接經驗,領悟數形結合思想,從更深層次理解“以形助數”的作用及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在生活、生產中,經常會遇到資源利用、人力調配、生產安排等方面,都是在多個約束條件下的問題,下面讓我們從一個具體事例開始:(蘇教版)必修五:書P72。
2.問題:若實數x,y滿足條件4x+y≥104x+3y≤20x≥0y≥0,求函數z=2x+y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教學預設:教師啟發(fā)、學生活動。
設問1:能否用圖形計算器作出這個不等式組的圖形?
設問2:方案一:先求出x和y的范圍,再求2x+y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方案二:由構造的函數z=2x+y直接求最值?(學生分小組活動、驗證)
設計意圖:以景激情,以情激思,利用圖形計算器立即畫出圖像;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既有行為參與又有思維參與,從而激發(fā)興趣,豐富經歷,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用圖形計算器的操作步驟:
(1)按p鍵,進入主菜單,直接按數字鍵5,進入“圖形”窗口;
(2)按e(類型),按u(下頁),按r(Y≤),回到“圖形函數”窗口,輸入10-4x,成為Y1≤10-4x;
(3)類似第②步與第③步,編輯不等式。每一次輸入完成后按l鍵,使不等式處于被選中狀態(tài)(如圖1);
(4)按L鍵,再按p(SETUP)鍵,撥動光標控制盤移動光標,落在“不等式類型”行處,按q(相交)(如圖2)。最后按d退出設置,回到“圖形函數”窗口;
(5)按u(繪圖),繪制出不等式組所給出的區(qū)域圖(如圖3)。
(6)按i,如圖,再按q(圖片),再按q(保存);再按q(1~20)。鍵入數字1,按l,把圖形保存為圖片1;
(7)按L鍵,再按p(SETUP)鍵,顯示參數設置窗口,如圖4;把背景設置為Pict01。最后按l鍵,退出設置;
(8)按p回到主菜單窗口,按數字鍵u,進入“動態(tài)函數”窗口;編輯y=A-2x,按l,選中它;
(9)再按l鍵(或r),如圖5,進入“動態(tài)變量”窗口,設置參數;
(10)按w(設定),進入“動態(tài)設定”窗口;進行如下的設置(開始值為-1,終值為9,步長為0.2),每一項設置完成后按l鍵,最后按l退出參數取值范圍設置;
(11)設定完后,按l鍵回到“動態(tài)變量”窗口,按e(速度),進入“動態(tài)速度”窗口,設置參數變動速度;按q,選擇“單步執(zhí)行”,按l,回到“動態(tài)變量”窗口;
(12)按l,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如圖6;不斷按l,依設置步長分別畫出相應的圖像。
可見,A的最大值是7.5,不斷按l可見A的最小值是0。
二、建構數學
1.基本概念:約束條件、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可行解、可行域、線性規(guī)劃問題、最優(yōu)解等概念。
2.求解線性規(guī)劃的最優(yōu)解的步驟(前提:指出線性約束條件和線性目標函數):
(1)作:作出可行域;
(2)變:變目標函數z=Ax+By,了解它的幾何意義;
(3)移:平移基線L,尋找使縱截距取得最值時的點;
(4)求:通過解方程組求點的坐標,并轉化為最優(yōu)解。
三、知識運用
問題:實數x,y滿足條件不變,自我設計目標函數。
活動1:你能否設計一個目標函數,使得最優(yōu)解何時只有一個?何時有無窮多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利用圖形計算器研究問題的一般程序,一要明確做什么;二是發(fā)現了什么;三明白為什么是這樣,并從中領會“變中之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活動,隨著a取不同的值,觀察圖像、尋找規(guī)律、抓關鍵位置、總結結論)
活動2:設z=ax+y,若使目標函數z取得最大值的最優(yōu)解有無數個,求a的值。
(部分學生記錄:①~④設置變量z的開始值為-1,終值為9,步長為0.2;⑤設置變量z的開始值為-6,終值為4,步長為0.2;⑥設置變量z的開始值為-4,終值為8,步長為0.2)
(目標函數在斜率從-2~-~0~~1~2變化下,發(fā)現縱截距與z的最值的變化關系)
活動3:設z=ax+y,若目標函數z僅在點(5,2)處取到最大值,求a的取值范圍。
(構造目標函數y=k(x-5)+2,使其過定點(5,2),發(fā)現斜率與z的最值的變化情況,如下圖。)
用圖形計算器的操作步驟:
前面同引例一樣,后面步驟如下:
(1)按p回到主菜單窗口,按數字鍵u,進入“動態(tài)函數”窗口;如圖1,編輯y=k(x-5)+2,按l,選中它;
(2)再按l鍵(或r),進入“動態(tài)變量”窗口,設置參數;
(3)按w(設定),進入“動態(tài)設定”窗口;進行如下的設置(開始值為-6,終值為6,步長為0.2),每一項設置完成后按l鍵,最后按l退出參數取值范圍設置;
(4)設定完后,按l鍵回到“動態(tài)變量”窗口,按e(速度),進入“動態(tài)速度”窗口,設置參數變動速度;按q,選擇“單步執(zhí)行”,按l,回到“動態(tài)變量”窗口;
(5)按l,進入執(zhí)行狀態(tài),如圖2-4;
設計意圖:用已知有唯一(或無數)最優(yōu)解時,反過來確定目標函數某些字母系數的取值問題,來訓練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去理解圖解法求最優(yōu)解的實質,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不僅教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教學生學習數學方法,在做中學,讓學生自己發(fā)現發(fā)明,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四、課堂訓練
如圖所示,已知△ABC中的三頂點A(2,4),B(-1,2),C(1,0),點P(x,y)在△ABC內部及邊界運動,請你探究并討論以下問題:
(1)z=x+y在處有最大值 ,在處有最小值 ;
(2)z=x-y在處有最大值 ,在處有最小值 ;
思考題:
(3)你能否設計一個目標函數,使得其取最優(yōu)解的情況有無窮多個?
(4)請你分別設計目標函數,使得最值點分別在A處、B處、C處取得?
【設計意圖】及時檢驗學生利用圖解法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情況,讓學生再一次深刻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妙處,完善了知識結構體系。
五、總結反思,留下懸念
(1)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
(2)學到了哪些思考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并將所學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