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新的學習方式之一。以問題的提出為核心,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只有合理協(xié)調以上三者的關系,才能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性。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高效性
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問題的提出為核心,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完成學生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課堂教學新結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組集體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探索與發(fā)現的樂趣。合作學習中的每個組均為一個小集體。合作學習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個小集體發(fā)揮作用,完成探究任務。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認真考察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特征,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愛好、成績差異等因素做詳細了解,進行異質分組后,在組內對每個組員還須進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調配。組長要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務的前提下,組內不會的同學由他負責講解。同時他還應該檢查組內成員的完成情況。在小組學習中,他們一起朗讀、背誦、預習、復習、互相提問、復述課文、講故事、研究并討論疑難問題,還相互評改作業(yè)、舉行小測驗或自我測試,等等。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保證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呢?
1.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一個被學生接受、喜歡的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和接受。古人對這一點很重視,《學記》說:“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薄额伿霞矣枴氛f:“同言而信,信其所親?!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做能動的人來看待,尊重學生的人格,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大膽發(fā)言。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要刺傷其自尊心,要讓其得到鼓勵,使其精神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
2.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
好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比如在教學《背影》時,課前講一個故事:在2009年地震中,一個學校某班的學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別人都以為這些孩子沒有生還的可能,但其中一個男孩的父親卻相信自己的孩子還活著,于是不停地挖,幾天后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這個班的學生。這種父子間的深情為學生學習《背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啟動器和動力源,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他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陶行知先生認為,兒童獲得了言論自由,特別是得到了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如果小組合作學習時所要研究的問題不是學生所關注的,就很難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出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懂的問題,就是語文課“學什么”的問題。如果“學什么”能由學生決定,必定激發(fā)學生學習極大的熱情,這就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不善于發(fā)現并提出問題,這是因為他們不會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設置矛盾。
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寬學生質疑的思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去發(fā)現和提出問題。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討本文的主人公是誰?有的同學說是于勒,有的同學說是菲利普夫婦,還有的同學說是“我”。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取決于自主學習是否有效。沒有有效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只不過是個形式,走走過場而已。自主學習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其次,自主學習時應多采取默讀的形式,這樣更有利于思考。最后,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必須讓學生動動筆,劃出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邊作簡要批注,不明之處也作個記號,這樣的自主學習才是有效的。要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五、組織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
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要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組的組織工作,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組織基礎。成員的構成要考慮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具體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甚至是專提反方意見的“反對人”等。其次,要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針對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點,教師應該教給訓練和提醒學生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fā)下完善和發(fā)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并以一種虛心的態(tài)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最后,要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探究方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讀一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再通過議一議來深化理解。
總之,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具備一定前概念的基礎下進行;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加以引導和點撥,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引發(fā)他們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進行小組合作,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