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的效果與學生課堂參與度密切相關。就如何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參與度提出了三個建議:提供合適有趣的學習材料;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提倡合作學習。
關鍵詞:英語課堂;學生為中心;參與度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語言教學已經(jīng)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從以知識傳授為重點轉向以學生的參與和知識發(fā)展為重點。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最主要的渠道,課堂教學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離開了學生的積極參與,
教學就好比是無水之源。北京師范大學曹才翰教授也曾指出:“學習是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必須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xiàn)這個過程?!币虼?,如何提高學生課上參與度是擺在全體大學英語教師面前不可忽視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一、提供合適有趣的學習材料
教師應為學生選擇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可理解的學習材料。首先,應從改革教材入手,目前國內大學一般多年只用一本教材,很多教材已經(jīng)跟不上學生的需求,存在教材結構不合理、課文生詞多、可讀性不強、話題重復等問題,學生覺得無聊,老師也提不起精神,這樣,學生沒有了最基本的課上語言輸入就更談不上輸出,學生的課上參與度自然就低。其次,教師應提供一些與課本內容有關聯(lián)的學習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如布置一些課后活動增加語言輸入的頻率和機會,同時也提高了輸出的機會和質量。根據(jù)克拉申“輸入假說”,理想的語言輸入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關聯(lián)、非語法程序安排以及要有足夠的輸入量。所以,要有效輸入語言,教師就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且優(yōu)質有趣的學習資源,其難度應該略高于學生當前水平,有了有效輸入必然會有語言輸出,學生自然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
教師應該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F(xiàn)在大學英語一個班級大概都有五六十人,很多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相差懸殊,性格差別也很大,要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第一,教師要很熟悉每個學生的特點,知道什么問題問什么的學生,什么樣的課堂活動能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比如,一個教師設計的活動不合理,操作性低,學生的參與度就不會高。或者一個教師沒有掌握良好的提問技巧,在課上總問一些全班都不能回答的問題,這勢必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影響他們的課上參與度。因此,教師設計的活動應多給學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應多給學生一些激勵。第二,教師應考慮學習者的不同性格特征,一個班級總是有內向和外向的學生。到目前為止,并無什么定論認為外向或是內向的性格更能促進語言學習,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總有一些課堂活動更適合其中一種性格的人。因此,一堂課內,教師的活動設計應兼顧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以提高那些因性格因素造成的課上參與度不高的學生。對那些外向的學生可設計一些活動如角色表演和演講,而對內向的學生可以設計對話、翻譯和寫作方面的活動。
三、提倡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或是小組學習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演練機會及提供語言學習成功的機會。諸多研究表明所有的學習者,
不管是優(yōu)秀還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受益。首先,合作學習提供學習者更多的輸入和輸出機會。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說的機會更多,因為在同一時間很多學生可以說話,得到的反饋也越多。其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準備的時間越充分,他們的焦慮就越低,課上表現(xiàn)就會越好,從而提高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也會相應提高。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而不是僅僅掌握語法規(guī)則和英語句型;以學生而不是老師為教學過程的中心。換言之,就是要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Longman,1985.
[2]Jane,A.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A Map of Terrai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3]劉湘.英語課堂學生參與度調查與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140-141.
[4]陳萍.高校學生參與度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簡介:
吳理好,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學。
(作者單位 浙江溫州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