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畫像在“文革”前,每逢“五一”、“十一”就掛出10天左右,自“文革”開始改為天天掛,一直延續(xù)至今。其間1958年至1959年,天安門城樓曾沒有任何掛像,至今仍是個謎,期待歷史沉淀并賦予真相。1967年10月1日所用毛澤東像版本一直懸掛至今,按照現(xiàn)在的慣例,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像每年至少更換一次。
天安門在歷史上一直是皇權(quán)的象征,是封建社會帝王將相所向往的宮殿。新中國成立以來,天安門為社會主義的人民所改造,但仍改變不了其象征權(quán)利的特點。無論是“五四”還是“六四”無不是因為天安門所擁有的特定身份——權(quán)利。而今天它仍象征著這個國家,象征著這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體制。天安門被賦予的這種特殊意義和身份是歷史積累所造成的,歷史的腳步無疑是它轉(zhuǎn)動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