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船山對言論問題的思考

        2012-04-29 00:00:00孫欽香
        船山學(xué)刊 2012年4期

        摘 要: 繼承孔孟對“處士橫議”之批判,并基于其嚴格的精英意識,船山對流俗之是非、私智私意提出嚴厲批判。認為國家應(yīng)該“止辯言而行實政”,認同諫官專職之舉措,主張廢止上書言事。反對朋黨之爭,對士人意氣陋習(xí)大為批評,認為國家應(yīng)該重“老成慎重之士”,不獎勵朋黨之爭。

        關(guān)鍵詞: 王夫之;處士橫議;精英意識;意氣;朋黨之爭

        中圖分類號: B2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7387(2012)04-0011-06

        船山繼承孔孟對“處士橫議”的批評,認為國家建官立政有明確職責(zé)之分,不應(yīng)該越分以滋事。這樣做益處在于:于國家而言,不開辯言,堅守諫官專職之舉措,有言論之職守者可言,無此職守者不容置喙。如此,政治實施才能不尚空言而行實事。于士人而言,不倡虛言、狂言,恪守言行,謹遵敦厚士品、養(yǎng)成溫良不激之士風(fēng)。本文即從這兩個方面展開對船山關(guān)于言論問題思考的研究,一是國家立政設(shè)官之各有專職角度,來揭示船山對于諫官專職之認可,對上書言事之批判;一是從船山對“處士橫議”、庶民之是非的嚴厲批評和對朋黨問題的分析,來說明船山對于士之敦厚溫良和平的品行的褒獎。

        一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儒家三綱五常被貼上專制、封建糟粕遺留等標簽后,仿佛此已經(jīng)是“真理”性的判定,無須做學(xué)理上研究和爭論??梢哉f對于傳統(tǒng)儒家義理之主要內(nèi)容的綱常名教問題,能夠平實客觀地做學(xué)理上的解讀基本上沒有。新近幾年學(xué)術(shù)界對此漸有改變,一些學(xué)者就儒家綱常名分問題展開不少同情式的了解。[1]

        船山作為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當然是堅守自孔孟以來所強調(diào)的綱常名教,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天道所賦予人之義,是人類社會之秩序。

        人物同受于太和之氣以生,本一也;而資生于父母、根莖,則草木鳥獸之于人,其生別矣。人之有君臣、父子、昆弟、夫婦、朋友,親疏上下各從其類者分矣。于其同而見萬物一體之仁,于其異而見親親、仁民、愛物之義。[2]

        人物萬象皆稟受于一陰一陽之道而生,此從其大原上來說,為萬物一體之仁。但是人物之生因陰陽多少時位之不同,而有草木禽獸與人之別,而有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天倫之秩序,所以從其別處來,為各有其分之義。[3]

        于是基于此綱常名分之義理思想,船山認為《孟子·離婁》“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之說乃是“先以尊尊、親親、重賢、敦故之道行于廟堂之上”,“勿使游談之士持輕重以亂天下之耳目”。[4]尊尊、親親、尚賢在船山看來乃是天命之秩序,固而需要有所維護,執(zhí)政者不應(yīng)該越次以“獎新進之游談”。[5]于是船山認為孔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說有兩個好處,“在國家不開辯言亂政之風(fēng),而在君子即為安土敦仁之學(xué)。”[6]具體而言:

        國家因政而設(shè)位,士人即以位而授政。朝廷命官之典,即君子素位之行也。在其位,則政即其政矣;任之,斯謀之。即非其獨任,而為官屬,為官聯(lián)相與共謀之可也。若夫?qū)W矣而未仕,仕矣而未受任,受任矣而各有所司,則雖明習(xí)于得失功罪之數(shù),而不越分以代為籌劃,而使必行。君子之不為謀,斷斷如也。與聞焉,則心知其是非,而但潔其去就。來聞焉,則但告以理之常,而不擬其事之變。守此道也,在國家不開辯言亂政之風(fēng),而在君子而即為安土敦仁之學(xué)。此之不講,官常亂而士行不修,處士橫議之漸不可長。[7]

        船山從國家之“立政設(shè)官”之意義作用而論,認為就國家之治理而言,各個官職有各個官職規(guī)定好職責(zé)范圍,在哪個官職之任上就做哪個官職之事,在官職上有相互聯(lián)系而成事的,可以相互參謀。但對于沒有為官君子或為官但不任此者而言,雖能分辨事情是非得失,也不越分使按自己觀點意見施行。聽到此事,心里明白其道理但不參與其中。如果有人來咨詢于我,亦但是告之以是非道理之大者,具體實施不參與意見。船山認為能夠依此道而行,于國家而言,格守官常而不開辯言,在君子而言,能夠守士行以修德成業(yè)。

        因此船山對于自漢設(shè)諫議大夫開始,國家職官中有專職諫官這一舉措,是持肯定贊許態(tài)度。

        諫必有專官乎?古之明王,工瞽、庶人皆可進言于天子,故《周官》無諫職,以廣聽也。諫之有官,自漢設(shè)諫議大夫始?!G有專官,而人臣之得進言于君僅矣。雖然,古今之時易,而廣聽之與慎聽也,不得不殊;進言之跡同,而受益之與防邪,亦各有道;未可以一概論也。

        古之民樸矣,農(nóng)、工、商、賈各世其業(yè);士之游于庠序者,亦各有常學(xué),不能侈聞見,飾文詞以動當時。迨及戰(zhàn)國,教衰而人自學(xué),揣摩當世之務(wù)者,競尚氣說,縱之以言,則偏私逞而是非亂;則必擇其忠直而達治理者任之,而后無稽之言,不敢破圣道、紊綱紀,以熒主聽。則專官之任,亦未可謂盡非,時使然也。[8]

        《周官》是沒有諫職之設(shè),原因在于古之帝王下于庶民征詢諫言,此是廣聽。但自漢代設(shè)立諫議大夫始,后世遵此法以有專職諫官,于是臣民之得進言于人君范圍就被大大地限制了,船山認為此為慎聽。所以出現(xiàn)廣聽、慎聽之不同,乃是因為古今時事不同,在五帝三王之時代,農(nóng)工商賈是各世其業(yè),士人學(xué)于庠序之中,不雜異端邪說以亂其視聽。但自戰(zhàn)國以后,官學(xué)衰蔽,而人自學(xué),揣摩當時之所好以各提倡其說,船山認為此是“私智興而百家之邪說且逞”,而后公論亡。于此之狀況船山認為唯有選擇“忠直曉治理者”擔(dān)當諫官,才能防止無稽之言以倡,破壞圣人之道,擾亂人君之視聽。因此船山認為諫官有專職不可說是不對,乃是因時事不同而變更之,后世諫官專職乃是“慎之所以廣之”。當然船山并不是主張鉗制下輸于上之言路,而是注重指出應(yīng)該根據(jù)所諫之內(nèi)容,持不同聽言之道:

        諫官專立,職專諫矣。然非專諫于其官,而禁外此者之諫也。不淫聽于辯言,而不塞聰于偏聽?!G者以諫君也?!笮∪撼枷麓谑?,茍有言焉,則固天子所宜側(cè)席而聽者也。即言之過,而固無可尤也。外此,人與政其亟矣。然而人之賢不肖,銓衡任之;政之因革,所司任之;雖君道之所詳,而清諸其源,則是非著而議論一;爭于其流,則議論繁而朋黨興。[9]

        船山認為諫官之設(shè),其職責(zé)在于諫人君,說其有專職并非是阻塞別的渠道以諫君,只是說要人君慎重以聽言,不要淫聽辯言,但又不能偏聽偏信。于是船山主張諫官固然有職責(zé)去諫君,但大小臣工乃至庶人都可以諫君,人君也應(yīng)虛心去聽。但對于“用人行政”之所進言,則應(yīng)恪守“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原則。船山認為各個官職負擔(dān)好自己所屬職責(zé),乃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此能達到是非顯著而議論便于統(tǒng)一。如果人人得進言以論“用人行政”之得失是非,爭于末流,極易造成議論繁興和朋黨之爭的出現(xiàn)。

        以要言之,言而議非乎我者,雖激雖迂,而不可忽也;言而褒貶于人、辯說乎事者,辯雖詳,辭雖切,而未可信也。[10]

        因此船山總結(jié)到:如果諫言是針對人君而來的,那么其言論雖然過激、迂闊,仍然不可輕易疏忽待之。就是說如果所倡言論是針對人君自身之修行而言,那么無論是諫官還是大小臣工,乃至庶民皆有進言的權(quán)利,并且要求人君應(yīng)該虛心聽取。但如果所進之言是針對用人行政之事,船山認為無論其言辭多么詳盡、克制,都不可信任。于是船山對于上書言事這樣行為極為批判:

        凡上書陳利病,以要主聽,希行之者,其情不一,其不足聽則均也。其一,大奸脅傾妒之心……其一,懷私之士,……其一,小有才而見絀,……非此,則抑有誦一先生之言,……故上書陳利害者,無一言之足以聽也。[11]

        船山認為凡上書言利病者,其用意皆在于要主聽,即皆在于鼓動君主以行己言。并分上書言事為四種:奸、私、小才、執(zhí)一先生之見者。船山認為此皆無一言值得聽之。對于上書言及人之修行不謹者,船山競以妖言目之,對其批判之嚴厲可見一二。

        并且,船山指明古代人人得諫于君還有一個用意在于:不以言為尚。

        古者人得進諫于君,而諫無專官,不欲天下之以言為尚也。圣王樂聞天下之言,而惡夫天下之以言為尚,上下交責(zé)于己,而不攻人以求勝,治之所以定,功之所以成,俗之所以淳,亂之所以訖也?!试粯仿勌煜轮?,而惡天下之以言為尚?!醒杂诖?,攻己之失而盡其辭,君子之所樂也?!醒杂诖?,攻人之失而發(fā)其隱,君子之所惡也。……故君子之聽言,止以自攻。[13]

        船山認為古代之人能進言于其君,無諫官之設(shè),其用意在于“不欲天下以言為尚”,就是說不欲天下之人以言辭辯論為追求目標。船山認為古之帝王樂于聽取天下人對自己的批評,而不是攻別人之惡。君子之所聽言,只是在于樂聽攻己之失,而不是校核別人之得失。如果有人于此,攻人之惡而倡言之,是君子所厭惡的。船山一再強調(diào)君子之所聽言,只聽攻己之言。對于攻訐用人行政者,遠而避之。因此說“故人主之宜遠躁人,猶其遠奸人也。則親親尊賢之道。其全矣乎!”[14]船山認為人君應(yīng)該遠離躁進善言之人,甚至過于遠離奸佞小人,并認為遠離躁人乃是成全了親親尊賢之道。

        綜上而言,對于人君來說,船山認為唯有諫言于己者才廣聽天下之言。對于用人行政之諫言者,本著“在其位謀其政”之職官職責(zé)是不許廣聽以倡亂,船山認為“若甄別人品而高下之,惟有銓選之職者”,而批評子貢之方人,并認為“孔子作《春秋》,論而不議,圣人之誠于斯見矣,非子貢之所能及也?!盵15]

        而對于國之大臣而言,船山認為其所應(yīng)持聽言之道又不同于人君。在用人行政方面,船山認為作為大臣是要集思廣益。但又指出大臣必有乾剛獨斷之事,此時就應(yīng)該“獨行其志。”

        集思廣益,而功不必自己立,大臣之道也。而抑有不盡然者,……用人則采公論,而后斷之以其真;……行政則訪群議,而后折以其理;……此其所當者也。若夫宗社之所以安,大臣之所以定,奸邪窺伺于旁,主心疑貳于上,事機決于俄頃,……如是者、離人而獨立,非為擅也。……無樂取人善之虛衷,不足以經(jīng)庶務(wù);無獨行其志之定識,不足以任大謀。[16]

        對于國之大臣來說,于用人、行政之庶務(wù),船山認為是需要廣泛聽取別人意見。而于事關(guān)國家生民大命之緊急,則需要大臣之獨斷,此并非是專權(quán)。因為關(guān)乎國計民生之大者,是需要大智慧、大氣魄與長遠眼光和識量的,專職人士于此大問題參不透徹,何以必須咨詢于廣眾之人呢?所以船山說有采納別人之善的雅量,能夠經(jīng)理政治活動中小事情,又能有獨斷之神用,可以擔(dān)當政治上大任,此才是國之大臣。

        道者安民以定國,至正之經(jīng)也。秉道以齋心而識乃弘,識唯其弘而志乃定,志定而斷以成,斷成而氣以靜,氣靜而量乃可函受天下而不迫。天下皆函受于識量之中,無不可受也,而終不為之搖也。[17]

        船山認為大臣以道事君,自修道于心而識廣,于是志氣安定,才能作出正當?shù)呐袛?,而不為天下言論所惑。天下大同者乃在于人情之好生惡死,好利惡害,好逸惡勞,然而不能只有生、利、逸,而無死、害、勞者,各有條理秩序以經(jīng)緯其間,天下才能各成其紀綱。于是陳言至于我前,而不為之動搖,則士安其業(yè),農(nóng)安其土,賢智之志不動,愚賤之情不鼓,各安所守,以貞天下之動。如果“天子不慎于聽言,而無恒鑒;大臣不自秉國成,而獎浮薄;一彼一此,以氣勢為榮枯”,[18]造成朋黨之爭局面,何有國計民生之利?

        總之,船山認為孔子所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主要是指國家不尚辯言。具體是說,于人君而言,有專門諫官以進言。此是說言有專官,但不是說言止于此。船山認為如果所諫者是針對人君之德行的,則自上而下臣民都可進言,人君也應(yīng)該聽。但如果其所進言是針對具體用人行政之事,由于這些事是各有專官負責(zé),就無論其所進言內(nèi)容如何,也不應(yīng)該聽,船山認為此是人君之慎聽。于國之大臣而言,固然須在用人行政方面集思廣益,但身為大臣在面臨重大事件之前要有獨斷之魄力和見識。

        如果所進言指向自己之善惡是非,則是主張完全言論自由、言路開放,并要求聽者以謙虛心態(tài)聽取臣民對自己的意見。但于用人行政或國之大事而言,卻需要專官專職來負責(zé),不漫無選擇地獎勵進言、上書言事,此于言論之人和事都有明確限制,而此限制之實行乃是因為政治實踐活動本身之專業(yè)性、隨時性、慎重性乃至獨斷性所決定的。船山這些說法,固不可目以近代政治言論自由或不自由,因為船山并非以言論自由與否作為其理論之基本立足點。就是說船山關(guān)于言論思想不是基于言論自由與否為其首要原則之下而進行的,而是把言論之思考、運用范圍放在如何保證進言、聽言之正當考量范圍之內(nèi)。因此筆者認為,不能用言論自由、專制等概念來分析解說船山言論思想。

        二、處士橫議、朋黨之爭

        不以言論自由與否作為政治事件中價值之直接體現(xiàn)者,一方面是保證國家政治活動安穩(wěn)有效地進行,不至于陷于議論繁興之泥潭,莫衷一是。其另一個效益在于培養(yǎng)敦實厚道之士氣,不激不躁,不成朋黨之勢。而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處士橫議、朋黨之爭、黨禍之害不絕于史,令人扼腕。對此之起因船山有一段分析:

        夫子曰:學(xué)校廢而教移于下,于是有聚徒受業(yè)、結(jié)友講習(xí)而群居者,此三代以下必然之事,而邪正分焉,不可不辨也。群居,以相輔也;群居終日,以精其業(yè)也。乃有辨物理之不必辨而拂乎人道之大經(jīng)者,所言非所必行、非所當行者,而一不循乎人倫庶物之則?!圆觳煊诿ㄖ殻鵂I營于詭異之為。如是者,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于道日遠,于德日喪,攖人之情,傷道之和。[19]

        由于周末官學(xué)衰敗,后世聚徒講學(xué)之事是在所難免的。但于此邪正分也。邪學(xué)之興是群居聚徒者不以圣人之道為準,不學(xué)圣人之學(xué),而“此自惠施、公孫龍之類聚徒立異者。”船山稱此現(xiàn)象為“世教衰而橫議行。”[20]因此船山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處士橫議,同孔孟一樣提出了嚴苛批判,并認定橫議乃是指庶民流俗之是非。

        當春秋之世,橫議巨興。橫議者,流俗之所執(zhí)也。流俗之識,趨時所重以為從違,唯其從違以為毀譽而人心蠱,大亂作矣?!麑嵉褂邳h人之口,而是非存于邱民之心,不可枉已。[21]

        船山認為橫議起于春秋之世。而所謂橫議乃是指以當時社會之所重為從違,因之起流俗之見識,船山稱之為“賤者之公論”,“無道之公論”,[22]其后果是“議論成于流俗,而是非枉于圣人”。[23]在其晚年著作《俟解》中,船山對流俗之是非批判可謂是嚴厲,認為庶民之害烈于小人,并認為庶民乃是禽獸,“雞鳴而起,孽孽為利?!盵24]

        王莽之后,合天下士民頌功德勸成篡奪者,再見于武氏。傅游藝一授顯制,而上表請改唐為周者六萬人,功若漢、唐,德若湯、武,未聞有此頁。孟子曰:“得乎邱民者為天子?!逼淙啵L(fēng)教尚存,人心猶樸,而直道不枉之世乎?若后世教衰行薄,私利乘權(quán),無不可爵餌之士,無不可利誘之民,邱民亦惡足恃哉?盜賊可君,君之矣;婦人可君,君之矣;夷狄可君,君之矣??鬃釉唬骸疤煜掠械?,則庶人不議?!焙笫朗酥h,大亂之歸也。[25]

        船山認為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士民之上書要求改朝換代這件事,在歷史上有王莽和武則天。此二篡逆者功不及漢高、唐高,德不及商湯、武王,竟有上萬計臣民上書請愿以戴之。于是船山又一次表達了對庶民之為利是圖品性的激烈抨擊。于是在船山政治哲學(xué)中他極力強調(diào)的一個需要糾正的說法,即針對《孟子》所說“民貴”、“得民者得天下”說法,船山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出不同于《孟子》之見解。并認為“《孟子》‘保民而王’是不得已之詞?!盵26]基于其對庶民、流俗之惡的分析和堅持,船山甚而重新解釋《尚書·泰誓》“天聽自民聽,天視自民視”,認為三代之后“天之聰明僅留于一二君子之視聽,而民無與焉?!盵27]可以說在儒家思想發(fā)展史上如船山一樣堅持“一二君子”之嚴格精英意識,強烈抨擊庶民者并不多見。船山此論固然與其切身經(jīng)驗有關(guān),但船山在明末心學(xué)家們使儒學(xué)不斷平民化、世俗化之時,能夠?qū)κ褡鳛槿好ブ匦杂写耸崂砗椭斏鞑荒懿徽f是其灼見。[28]

        相比較于對庶民的嚴厲批評,對于黨人之是非而言,船山的批評雖然也不少,但卻與以一定肯定。船山認為“智能出于兩端,謂之通識;力能舍兩端以有建,謂之大武?!盵29]而黨人之是非泥于兩端之內(nèi)彼爭我奪。

        唐宋之季,黨人互勝之局,和戰(zhàn)遞興之策,均役、制產(chǎn)、議禮、言兵之反覆,有一不如斯者乎?君子口爭于廷,小人力蔽于野,而國隨以撲。[30]

        船山在此借春秋時期晉國之舍吳國還是利用吳國的爭論,論及唐宋之末亦是如此。朝堂之上各執(zhí)黨見,一方如此說,一方即反此說為是,無能越出此兩端之見以有為者,于是成黨爭之局,國家亦隨之而亡。船山痛惜地感嘆道:“春秋以降,中國日淪,如出一轍,悲夫!”[31]處今日今時,讀此文字仍讓人嗟嘆不已,可想見船山之悲痛更甚于我輩。船山認為朋黨之爭之所以成在于士之意氣、好激:

        漢之末造,士論操命討之權(quán),口筆司榮枯之令,汝南、甘陵太學(xué)之風(fēng)波一起,而成乎大亂。非奸人之陷之,實有以自致焉。同于我者為懿親,異于我者為仇訾,為意之所持衡而氣為之凌鑠。[32]

        船山通過對漢末朋黨之爭表述,認為之所以釀成黨禍,固然是由奸人之所迫害,但亦是士人之所自致。因為士人自為一黨,黨同伐異,完全是意氣用事,不顧公是公非,宋之季世亦如此,“一彼一此,以氣勢為榮枯,”[33]因此黨人之是非成而天下之公是非亂,“黨人行其好惡,天下喪其是非?!盵34]于是船山說:

        朋黨之興,而人心國是如亂絲之不可理,將孰從而正之哉?邪正無定從,離合無恒勢。……口給之士,聞風(fēng)爭起,弄其輔頰,議論興而毛舉起,權(quán)勢移而向背乖,貿(mào)貿(mào)焉驅(qū)逐于一起一伏之中。[35]

        朋黨之興起而使人心、國是迷亂,于是騰口說之士人,聞此風(fēng)而起,鼓舌弄筆,權(quán)勢利害而成黨人之議論。

        與對庶民流俗之是非毫不留情的嚴厲批評不同,船山對于士人之黨論多少還有點同情式認可。船山借助《春秋》許伯之義,認為后世之黨雖然成小團體之是非而不計較天下之公是公非,但對于末世之人心世道也有一助。

        三代之有伯,猶后世之有黨也。有伯而天子下替,有黨而公論下移。故伯之與黨,治世之所謂害也。…… 漢之李杜,唐之裴李,元佑之洛蜀,萬歷之東林,終以存士民之綱紀。伯竭其力,黨竭其死,僅與天下爭,而匪人者恒起而敗之,故君子惡之深焉。[36]

        三代之伯與后世之黨有相類似之處。船山認為在三代之時,有伯興則天子之權(quán)下落于諸侯伯者,后世黨議興則天下之公論被黨人之是非所破壞,所以說伯與黨皆是治世之害。但如伯興而能維護封建之統(tǒng)序不紊,黨在末世興起亦能以其死而與小人相爭,也算有維持人心、持存綱紀之功。因此基于對黨人之同情理解,船山極為嚴厲批判小人之迫害黨人,以釀黨禍。對于韓儔胄之禁道學(xué)、張居正之毀書院等行徑更是大為批判,認為三代以下之天下,“學(xué)之統(tǒng)在下久矣”:

        自周衰而教移于下。夫孔子豈為下而倍,尸天子之道統(tǒng)乎?教亡于天下,圣人之所重憂,不容不身任之,亦行天子之事,作《春秋》而任知罪之意也。教移于下,至秦而忌之,而速喪道以自亡。然則后之有天下者,既度德、量力、因時,而知不足以化成天下,則獎宏在下之師儒,使伸其教,……知教之下移而不錮之于上,亦賢矣哉!……韓儔胄、張居正亟起而掩塞之,嗚呼!罪浮于桀、紂矣。[37]

        船山認為周末官學(xué)衰敗,孔子開始私學(xué)興起??鬃右栽谙抡咝蕖洞呵铩芬嘤小爸艺撸镂艺摺敝畤@。秦試圖扭轉(zhuǎn)教化之權(quán)下移之勢,以吏為師,法酷而亡。船山認為后世之人君應(yīng)該度德量力,知不能擔(dān)當教化斯民之重任,理應(yīng)獎掖在下之師儒以講學(xué)傳道,認為三代以后興教化最好代表就是宋朝。于是認為韓、張之禁道學(xué)、毀書院之罪大于桀、紂。

        綜上而言,船山認為自周衰教權(quán)下移以后,聚徒講學(xué)不可避免,但邪正因此以分。邪者為處士橫議、流俗之是非,和以意氣為捭闔的黨人之是非;這些言論在船山看來皆是有害于世道人心,汩亂天下之公論,因此對此批判較多。但其間分殊在于船山對于黨人之議多有同情之言,并強調(diào)三代以后之世,教化之權(quán)利是在下者之師儒身上,而不在朝廷、人君身上。船山對流俗之批判基于其嚴格君子之精英意識,認為庶民不能自知義而趨利。船山極為強調(diào)治道必“養(yǎng)之以和平,裁之以中正,優(yōu)游泮渙,調(diào)人之氣而順其性”用之于天下而成“雝皡之化”,船山表述治世讓人舒心、暢快、適意。因此說船山對黨人之批評,乃是出于其維護“和平忠厚之世風(fēng)”考慮,消其“剛果刑殺之心”,革其“亢悖自恣之氣”,化其“乖戾之氣”,“養(yǎng)之于和平”。

        參考文獻:

        [1]如2008年學(xué)界關(guān)于“親親相隱”的爭論;景海峰:《五倫觀念的再認識》,《哲學(xué)研究》,2008年第5期。

        [2]《張子正蒙注》,《船山全書》(第十二冊),岳麓書社1992年版,第221頁。

        [3]“親疏貴賤之不同,所謂順理也;雖周知博愛而必順其理,蓋自天命以來,秩序分焉。知其一源,則必知其分流?!保ā稄堊诱勺ⅰ罚?16頁)

        [4]《讀四書大全說》,《船山全書》(第六冊),岳麓書社1991年版,第989頁。

        [5]《四書訓(xùn)義》(下),《船山全書》(第八冊),岳麓書社1990年版,第428頁。

        [6][7][9][15][19][20]《四書訓(xùn)義》(上)《船山全書》(第七冊),岳麓書社1990年版,第547、547、855、803、846、846頁。

        [8][11][14][25][32][35][37]《讀通鑒論》,《船山全書》(第十冊),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417-418、418、95、809-810、327、986-987、629頁。

        [12][13][16][17][18][33]《宋論》,《船山全書》(第十一冊),岳麓書社1992年版,第26,121-123、146-148、85-86、120、120頁。

        [21][22][23][26][27][29][30][31]《春秋世論》,《船山全書》(第五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434-435、524、438、518、458、495、496、497頁。

        [24]《俟解》,《船山全書》(第十二冊),岳麓書社1992年版,第478-480頁。

        [28]對此問題的分析,可參看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34][36]《春秋家說》,《船山全書》(第五冊),岳麓書社1993年版,第220、195頁。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产国品| 精品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妖干女同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97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顶级metart裸体全部|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色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台湾佬中文娱乐网22| 两个黑人大战嫩白金发美女|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尤物综合| 亚洲国产熟女精品传媒| 丰满少妇a级毛片野外|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av| 品色堂永远免费| 国产3p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亚洲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看片|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99精品精品久久免费| 日本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自拍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国码无码|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