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梢愿惺艿綄W生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但并沒有真正參與學習的進程,課堂上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課后收效甚微,很多老師為此感到苦惱。下面結合課堂實踐談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讓生活以活動的形式在課堂中再現(xiàn),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感受
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讓學生逐步了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許多品德,特別是公德,必須在公共生活的環(huán)境中,通過公共交往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為此,教師應該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處于活躍狀態(tài),產生思想意識的創(chuàng)造體驗,體會到行動和創(chuàng)造的愉悅,達到在實踐活動中內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必須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嘗試、探索和抉擇,更好地發(fā)揮個體的創(chuàng)造潛能,成為課堂學習和社會成長的主人。
二、有針對性地選題,讓實踐活動貼近生活,更具實效
在教學“家庭樹”時,根據(jù)書中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家庭關系,明白正是長輩們的辛勤付出,無私的關愛,才有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晚輩,你該如何對待身邊的長輩呢?學生圍繞問題,以小組形式討論,并以書面形式寫下來,每人一份,貼在家里對照著做,一個階段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調查,比一比誰是尊敬老人的模范。再把課堂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開展“獻出我們的愛”的活動,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在談到“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話題時,我們結合教材內容,設置“關愛生命”的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活動體會人與社會生命的關系,體會生命的可貴,要珍愛生命;在談到“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內容時,設置“關注未成年人成長環(huán)境”的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自身成長環(huán)境狀況及其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的影響;在談到“法不可違”的內容時,設置“未成年人不良行為”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不良行為帶來的危害,從而引導學生克服自身不良行為等等。在選題時,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確定選題范圍,拉近實踐內容與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易于操作,有認同感,易有體會,能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師做好學生活動前的輔導是實踐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有針對性的輔導可以避免學生無目標、盲目的活動,可以提高實踐活動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優(yōu)勢幫助學生找到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點,使學生的實踐活動得到理論支撐,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明確活動目的,讓學生不盲目活動,有方向走,有機可尋。二是給學生適當?shù)幕顒臃秶?,有目標、有目的地去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料。三是要把課題與教材相關內容、與學生熟知的道德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等要求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并實現(xiàn)在做中學。四是實踐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方法,需要準備的工作,要讓學生事先有所準備。如,在教《父母的疼愛》一課前,首先讓學生搜集資料,啟發(fā)孩子在生活中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父母是如何關心疼愛自己的,由于父母的愛表現(xiàn)在孩子的方方面面,學生比較便于觀察、搜集。當我在課程安排中讓學生講述父母疼愛自己的故事時,學生們不再是千篇一律地講述自己生病了,父母是如何送自己去醫(yī)院的事例了。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細節(jié),字里行間蘊藏著對父母深深的愛。寒冷的冬天,他們找到了媽媽溫暖的愛;豐盛的餐桌旁,找到了父母無私的愛;在自己的姓名中找到了父母期待的愛;在家庭相冊中,找到了父母甜美的愛……此時,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父愛和母愛的偉大。我也欣慰地體會到了孩子們長大了。
四、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讓學生做一個積極的生活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絕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吸引學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悅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關鍵是要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的生活者。我們要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回報、誠信的價值、人格的魅力……這樣,學生才愿意講誠信、重人格、求合作,才會有參與的興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生活經歷、聚焦現(xiàn)實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進行道德反思,促進豐富學生的體驗、感悟,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由感知生活經歷上升到形成生活經驗、生成生活智慧,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實現(xiàn)個人的發(fā)展。有人說,苦與樂是相依相伴的,學生經過自己艱苦的探究、辛勤的感悟解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獲得了寶貴的生活經驗……自然就會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為他們的和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郵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