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新課標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xiàn)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秷A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因此,上課伊始,我在課件上出示的是熊熊燃燒的六個大字——“圓明園的毀滅”,以增強學生感官印象,將這幾個烙著中華民族恥辱的大字銘刻在學生心中。因為在課前已布置學生通過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了一個初步的、大致的了解,我也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了一些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圓明園。因此,在課文講解時,我并沒有出示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而是通過一組今日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殘垣斷壁來引發(fā)學生質(zhì)疑:“風景如畫的圓明園現(xiàn)在為什么雜草叢生、破爛不堪?”“是誰毀了美侖美奐的圓明園?”“他們?yōu)槭裁匆獰龤??”——這是學生從內(nèi)心油然而生的疑惑,而這些疑惑正是本文在理解過程中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后,我出示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蓖ㄟ^朗讀,學生對圓明園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認識,然后追問什么是“不可估量”?“不可估量”說明了什么?并讓學生用其他的關聯(lián)詞表述此句,這樣做既鞏固了學生運用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又明確了圓明園的毀滅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文化史來說都是一場浩劫。這一過渡,無形中使學生急于了解其原因,為課文第二部分的講解做好了鋪墊。介紹“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達到教學結構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用課件出示了圓明園的平面圖,幫助他們了解圓明園占地面積之大,景觀之多以及“圓明三園”名稱的由來,并用“眾星”(許多小園)環(huán)繞著“月亮”(圓明三園)的動畫圖示,幫助他們理解“眾星拱月”的意思。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明白園內(nèi)的景觀分為哪幾類,我設計了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的練習,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完成練習,并讓他們數(shù)數(shù)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個“有”字,說明了什么?從而體會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的含義,同時出示課件,圖中那“金碧輝煌”的殿堂,那“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以及風格各異的建筑都令學生贊嘆不已,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了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一段話,“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旯笔箤W生在品味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第一句話在全文中起過渡作用,通過朗讀讓學生總結圓明園收藏文物的特點,并用課件幫助他們理解為什么“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贝藭r,學生心中充滿了自豪之情,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最后部分內(nèi)容教學是本課教學的最亮點,也是整個教學的高潮,在前面幾個板塊鋪墊、渲染的基礎上,我話鋒一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順勢導入第五部分的教學,是誰毀滅了圓明園?為什么要毀滅它?恰好與教學伊始學生的疑惑契合,我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以及結合課后習題學習本段,同時引導學生,燒毀一幅名畫只需要幾秒鐘,燒毀一座精美的建筑也只需要幾個小時,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化為灰燼了,——化為灰燼了……使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受,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產(chǎn)生了對英法聯(lián)軍的刻骨仇恨,達到了以愛激恨的目的,同時讓他們明確圓明園的毀滅不但是侵略者的罪惡,更是清政府腐敗的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總結,圓明園的毀滅已成為歷史,但忘記歷史就是背叛,為了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出示,生齊讀),達到思想教育的終極目標。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萬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