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反思性教師”這一詞組不斷出現(xiàn)在各級各類相關的報紙文章之中。的確,做一名反思性教師,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更好地完成日常教育工作的前提。也許,正因為呼聲很高,到了教育、教學一線,許多老師們(尤其年輕老師)反倒有些惶惑:怎么反思?反思什么?反思之后呢?——只要是會反思就是“反思性教師”了嗎?
筆者結合自己參加工作10余年來的經歷和體會,感覺到,一名真正的反思性教師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積累
日常的教育生活,除了并不輕松的教學,更有繁重的案頭工作。如:幼兒寄語、觀察記錄、課后反思、不期而至的論文、教案的評比等等。老師們常抱怨:許多重復工作,耗費時間,荒廢業(yè)務,毫無意義!
在我看來,這些案頭工作是對教育實踐的一種理性的梳理、反思、提升,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上許多案頭工作是有重復之處,但并非就會是“耗費時間、毫無意義”。莫小看幼兒寄語,此是建立在老師一學期的觀察、了解之后的一個階段性評價,簡練、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之下體現(xiàn)的是你對孩子的關注和思考。對于寄語、觀察記錄是一種積累,而對于年復一年的寄語書寫任務、過去的精彩表述、獨特視角也是一種積累。建立在積累的基礎之上,無論是那一份案頭工作,抑或是實踐教育工作,都將會更具目的性、更有成效,也更會帶動教師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的提高!
二、計劃
幼兒園的工作安排往往是極有規(guī)律的。如,一學期一次的環(huán)境評比、早操更換、教研活動安排、固定的節(jié)日慶?;顒?、競賽活動等等。工作個三五年下來,便應對這些日常工作有個大致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工作思路,作出相應的計劃安排,以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效滲透、提高成效,從而避免中心活動來后,人仰馬翻的忙亂應付、難盡如人意的效果反饋。
此外,對于中心活動后的反思要及時記錄,因為空有的感慨極易被遺忘,而且對于周期性的中心活動安排,這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積累。
三、碰撞
在工作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有些人即便工作量再大,任務再重,也依然保持著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且在這種心態(tài)之下,將工作完成得從容自若、圓滿出色;而另一些人則從活動一開始便憂心忡忡。一些人總會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而另一些人則會通過加班加點,才能完成必須的工作。
疑惑、羨慕、問題……
碰撞中均會消融、釋解。
學會與同事交流與碰撞,借同事這面鏡子,反思自己,這也是一位反思性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