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人的社會,任何社會活動都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離開了人以及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無法開展任何活動。
教學更是離不了管理,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種人的互動活動,管理對象中的各個不同因素和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去掌管和推動。學生的管理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使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得到最優(yōu)配置,進而獲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更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和學生進行交流。教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性,還要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為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尤其是在小學這個階段,千萬不可抹殺學生的好奇心以及積極性,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受到心理的創(chuàng)傷是很難恢復的,我們要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的教學是相當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于教師說過的話會很放在心上,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去嚴格地要求自己,用正確的方法和方式去對待學生以及和學生進行交流。體罰,這種事情是不可取的,而且會在學生的心里留下陰影。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很脆弱,也很感性,所以我們的學生很可愛也很讓教師頭疼。對于不聽管教的學生,說重了也不行,不說更不行,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發(fā)揮自身的魅力。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真的是對自己好,這樣才能用愛去感化這個學生。小時候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我們做的不是去抹殺而是怎么樣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去好好學習。
新課程改革指出:中小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成長好壞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國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從而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學校不僅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要使學生具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學這個階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機,一定要給學生樹立起一個信念,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在學生發(fā)展的階段需要我們的教師去悉心教導,給學生一前進的方向。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是相當不成熟的,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看一個學生,去肯定或者否定一個學生。在學生犯下錯誤的時候,教師要進行批評,但是這個批評也是需要技巧的。教師自身的素質不一樣,所以對學生批評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有的教師可能會這樣說:你這個學生,真的是沒救啦,到社會上也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就這么一句話,我們的教師可否想過會給我們的學生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響。也許就是因為教師的一句話就改變了學生一生的命運,這么說一點都不夸張。所以,我們的教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考慮,自己應該怎么樣去處理學生的問題,這么說會給學生怎樣的影響,怎么做才是更合適的。
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以平等的關系出現(xiàn)的,我們的教師應當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就要耐心地去管理。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管理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是管理工作的最終歸宿,也是我們教師處理問題的最終的集合。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陽邵鄉(xiāng)霍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