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諧高效的課堂一直是數學教師所不懈追求的,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體驗過程,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過程,重視學生生命發(fā)展的形成過程,是教師在追尋有效課堂應該思考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過程
在建設“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有效數學課堂中,引發(fā)了教師對“什么是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學生在課堂里收獲了什么?”等問題的思考。以下是我對課堂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定位學習起點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及由此引發(fā)的認知結構的重組,我們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起點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新內容所必須借助的知識準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學生的學習起點要明顯高于老師所設想的,如果老師沒有從合適的起點上入手,而是硬把學生的學習起點拉到了最低點再進行展開,這樣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變成沒有價值的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探究興趣也就被扼殺了。
二、加深過程體驗
新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教學只有通過學生的探索發(fā)現,在發(fā)現中體驗,認知情感、技能、態(tài)度,才能協(xié)同發(fā)展,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數學學習。在教學“平均數”時,為了使學生把“平均數”引進平時的日常生活,并用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問題就在身邊。如教師利用學生期末成績引入,激起了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先從總分中去比,遇到了人數不一樣,產生了認識沖突,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引出了“平均數”,使學生從實際問題的困惑中產生了平均數的迫切需要。在輕松的氛圍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學生七嘴八舌地發(fā)表意見,在討論的過程中親自經歷平均數的產生過程,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得出了求平均數的意義和方法,并且學生自己道出了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使學生感悟到平均數的可比性。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就能讓他們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某一數學知識是怎樣應用的等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深入思維引領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而思維品質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三個轉化過程:一是生活現象到數學知識的轉化過程,二是建立數學模型的轉化過程,三是運用建立的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在這種轉化過程中,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才能實現。如“平均數”教學中,學生就“兩個班考試成績哪個班好一點”這一問題,以評價標準的矛盾來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入,使學生感受到求平均數比較成績這一必要性。這一階段學生對“平均數的產生“認知結構比較模糊,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安排讓學生來教學生,很自然地引出了“移多補少”的方法。
四、捕捉有限的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不是機械地執(zhí)行預設方案,而是要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教師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總希望學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課本上相同的答案,總希望學生提出自己預料中的問題。當學生回答出教師所想時,就笑逐顏開,非??隙ǖ刭澷p這位同學的想法。這種為完成所謂的“知識”“教學任務”,千方百計地按預定教案教學,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中來,絕不允許學生出“格”,這樣的課很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有的課堂盡管是一波三折,但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討論交流和教師點撥、啟發(fā),讓大家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就是有效課堂。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自然生成許多資源,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捕捉這些有限教學資源的意識,一些偶發(fā)性的資源就會稍縱即逝,使真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地處理和解決,這樣課堂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而要捕捉這些有限的教學資源,應著重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你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明確嗎?
2.教學中的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
3.你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學生突發(fā)的這些資源?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fā)資源、適時準確評價,然后巧妙地運用這些有限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五、進行適當的教學評價
新課程提倡鼓勵性評價。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能聽到“你真棒”的贊揚和“嘩嘩”的掌聲。然而有的是在學生回答了一個簡單問題后,其他同學是在老師的指揮下,一齊給予“棒、棒、棒,你真棒”的“殊榮”。殊不知:過多、太濫、無度的表揚,就會失去表揚應有的價值。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漸漸退去應有的喜悅,漸漸地“迷失了自我”,最終導致了“表揚依賴癥”,這種做法才是真正與新課標理念相違背的。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適當的教學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要打造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應該是我們每位教師的不懈追求。愿今天,課堂上少一些做作,多一分實在,讓我們的學生得到真正的實惠!
(作者單位 山東省海陽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