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筆畫是指用簡練、概括的線條勾畫出物象形態(tài)與特征的圖畫。它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形象化手段,省時、省力、省料。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種在講課過程中隨手畫下來的圖畫,比起現(xiàn)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圖畫來,都有很大的優(yōu)點。”韻律詩往往與所在單元內(nèi)容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并饒有興趣地朗讀一首韻律詩?筆者在執(zhí)教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4 H部分的韻律詩時,利用簡筆畫創(chuàng)設了情境,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中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韻律詩如下: A letter for me
I’m rowing in the sea./A bottle is near me
There’s a letter for me./It’s from my Uncle Lee
It says,let’s meet at three./On the beach under the tree
在讀完這首小詩之后,我的腦海中就閃現(xiàn)了幾個元素:大海、海灘、陽傘、人物、躺椅和椰子樹。而這些元素我都可以通過簡筆畫將他們呈現(xiàn)在黑板上。我采用了如下教學策略,利用簡筆畫將這首小詩的詩境體現(xiàn)在黑板上,讓學生在立體的詩境中感悟這首詩的韻律。
一、由“線”到“面”引出大海
(在空白的黑板上用藍色的粉筆畫出一條類似半個橢圓的曲線)
T:What’s this on the blackboard?Guess.
S1:It’s a watermelon,I think.
S2: It’s a playground./S3: It’s a...
通過這個想象猜測的游戲激發(fā)興趣,立刻把課堂氣氛調(diào)動了起來,學生們顯得非常雀躍,舉起小手爭相回答這個問題。(在曲線的右側(cè)畫出較寬的藍色陰影)
很快,有些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比較占優(yōu)勢的學生脫口而出:是大海。我便在陰影部分寫下sea,運用語義場理論在英語詞匯的教法教授了sea,并且強調(diào)了ea的發(fā)音。然后教師運用簡筆畫對小詩的教學進行了拓展,操練了句子:There’s/There’re ...in the sea.
二、由“面”到“面”對比海灘
(在已經(jīng)有了大海的黑板上用粉筆在曲線的左側(cè)畫出較寬的白色陰影)
T:Look at what I am drawing. It’s white in some place,it’s yellow in some place.
S:It’s 沙子./ T:It’s sand. And this is the beach.
在白色陰影部分寫下beach,讓學生通過單詞sea的發(fā)音嘗試讀一讀beach,大部分學生不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操練就能讀出這個單詞。海灘的呈現(xiàn)是讓學生們對比右側(cè)藍色的一片,聯(lián)想出白色一片是白得耀眼的沙子?,F(xiàn)在看來,黑板上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就很清晰,對比也很鮮明,到現(xiàn)在為止,學生都一直積極地融入我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
三、由“海”到“岸”,讓孩子們盡情馳騁
課前,我調(diào)查過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地域和家庭各方面的因素,幾乎都沒有看見過湛藍的大海和金黃或潔白的海岸?!按蠛!焙汀皊ea”,兩個遙不可及的名詞,也是兩個近的不能再近的單詞,因為不知從幾年級的語文課本上開始,我們就接觸了大海,讀到了大海,也想象過了大海。在課上我讓學生再一次盡情地描述自己腦海中的大海。
在教授了sea之后,我提問:在教授了beach之后,我提問:
T:What’s in the sea, do you know?
T:What can you see on the beach?
S1:There’re many ships in the sea.
S1:I can see many 人.
S2:There’re many 海龜.
S2:I can see an umbrella and a chair.
S3:There’s...
S3:I can see...
(簡筆畫 T: Look. There’s a boat here.呈現(xiàn)描述的景象 There’s a boy .He’s rowing in the sea.)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學生向往大海的心情溢于言表,即使是用英文夾雜著中文,每個學生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真實,甚至還能聯(lián)想到人們躺在躺椅上,頭上頂著一把大的遮陽傘。如果這節(jié)課可以無限制地延長,我愿意和他們一起想象站在海灘上嬉戲;在海里見到了自己喜愛的海洋生物……我都不忍心將他們拽回到現(xiàn)實中。
寥寥數(shù)筆,簡筆畫快而生動的特點就展現(xiàn)了出來。用語言描述韻律詩的句意,無疑只現(xiàn)了皮毛,未見其血肉,且枯燥乏味,但是能夠讓學生在立體的“詩境”中體會詩的句意,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們能夠正確區(qū)別韻律詩與教本其他內(nèi)容。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在欣賞的角度上學習韻律詩,掌握韻律詩的特點,慢慢地向英語語言文化靠攏。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白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