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學要注重指導學生自己探索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充分挖掘探究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把發(fā)現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發(fā)現問題,這是思維的開始。為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寬松、和諧、充滿信任的氛圍,使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勵學生不要怕想錯、說錯或做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探究各種科學奧秘的“自由”。如講《身邊的植物》時,我出謎語:“架上爬秧結綠瓜,瓜頭頂上開黃花,生著吃來鮮又脆,炒熟做菜味道佳。”通過謎語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喚起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某些表象,從中學到了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再如,在教學《無處不在的力》時,首先在裝滿水的杯口蓋上一個硬紙板,然后,杯口朝向各個方向,而杯中的水卻沒流出來。學生觀察后立刻活躍起來,紛紛提出不同意見。演示不僅能促使學生主動思維,積極發(fā)現問題,還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把思考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如在《滑輪兄弟》一課教學中,當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應用輪的省力“后,先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上哪些物體安裝了滑輪,有什么好處,接著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安裝有滑輪?你還想給哪些物體安上滑輪?以此引導學生把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再讓學生做“巧搬東西”游戲,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出每件物品用什么方法搬運,搬運每件物品的方法可能有幾種。學生興趣盎然,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在想象中訓練了創(chuàng)新思維。
三、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達到使學生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和能力的目的。在《電與我們的生活》一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動腦筋,用桌上的材料把電路連接起來,使小電珠發(fā)光。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進行著探索實驗,不一會兒,教室里很多小電珠都發(fā)光了,有的是一個小電珠發(fā)光,有的還是兩個發(fā)光。這種探索實驗由學生自行操作,取得了成功。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訓練了創(chuàng)新思維。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虎林市偉光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