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計算一下斑馬(自然界中的弱者)和獅子(自然界中的強者)的數(shù)量,就會發(fā)現(xiàn)斑馬在數(shù)量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梢哉f,正是因為獅子和斑馬存在著數(shù)量上的差異,自然世界的食物鏈才得以平衡持續(xù)。
那么,作為獵物的斑馬,其數(shù)量如果減少了會怎么樣呢?假如強者不停地捕食弱者,直至弱者滅絕,原本平衡的食物鏈關系就會崩潰,最終強者也會跟著消失。這就是自然界的法則。
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制下的現(xiàn)代金融領域,同樣上演著弱肉強食的戰(zhàn)爭。在當下競爭激烈的金融世界,強者深知這樣的自然法則。他們?yōu)榱吮苊膺^度扼殺金融競爭中的弱者,保持著“不助其壯大,不趕盡殺絕”的原則。因為如果沒有了可以收取利益的對象,他們自己也無法獲利。這可以說是金融界的法則。
相信很多讀者都有作為個人投資者進行交易或投資的經(jīng)歷吧。不管是股票、外幣存款、投資信托,還是外匯交易,都有人積極參與??墒?,有多少人能認識到自己只是交易中的“斑馬”呢?
當讀到這本書時,希望您記住這一點——普通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甚至國家投資,幾乎都是“斑馬”。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無論是專門從事外匯交易的筆者本人,還是著名的對沖基金經(jīng)營者,以及那些在市場上被稱作“專家”的人,大多數(shù)也都只是“斑馬”。正如世界級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于次貸危機而破產一樣,他們終究還是沒能逃脫草食動物的命運。100多年來,每當金融泡沫產生、經(jīng)濟混亂來臨,數(shù)量居多的草食投資家們都被一小部分的肉食投資家所吞食。
20世紀是美國掌握霸權的時代,勝利的只有美國金融帝國一家。說起這背后的原因,也許您會驚訝——這100多年來世界經(jīng)濟的動蕩,其實都是美國對各國的欠賬所引起的。而作為債主的日本——尤其是在這40年里——曾經(jīng)幾次把美國的債務一筆勾銷。當然,也處于下風的位置。
回顧歷史,英國在18世紀進行了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獲得了無可比擬的經(jīng)濟實力。他們作為世界工廠制造了大量產品,并將其銷往世界各地,從而控制了世界經(jīng)濟。但現(xiàn)在看來,這種控制只是暫時性的。因為隨著英國成為經(jīng)濟大國,其國內的生產成本必然上升,加之技術和產業(yè)形態(tài)可以跨國界傳播,一些新興國家也可以對產品進行模仿、改良,制造出更廉價的商品。于是,大國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國外生產的廉價商品大量涌入。實際上,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出口已經(jīng)大大低于進口,這就可以看出其制造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從很早的時候起就開始下降了。
當時的英國出現(xiàn)了兩大問題。隨著英國不斷購買外國的商品,作為關鍵貨幣的英鎊也被銷往全世界。這時如果采用金本位制,當貿易對象國想將手中的英鎊換成黃金時,英國也必須滿足他們的要求,結果大量黃金從英國流出。第二個問題是,英國沒有像美國在《廣場協(xié)議》中所做的那樣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保護本國產業(yè)。因此,“世界工廠”轉移到了新興的美國,英國國內發(fā)生產業(yè)空洞化。當國內的產業(yè)低迷時,國內利率也隨之降低,于是,與國外的利率差也隨之增大,瞄準利率差額的投資基金便紛紛從英國轉向海外。
恰逢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為此,英國必須籌措物資和作戰(zhàn)資金。大量購買物資導致了黃金的流出,同時,為了籌措作戰(zhàn)資金,英國不僅變賣手中的債券,還從美國借入大量資金,喪失了自己債權國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金本位制重新生效,經(jīng)濟實力受損的國家紛紛使本國貨幣貶值,只有英國為了維護本國的威信,保持之前的匯率不變。這也導致了更大規(guī)模的黃金流出,加速了美元成為霸權貨幣的進程。
如果國力上存在差距,那么國外廉價商品的輸入是不可避免的。到底怎樣才能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呢?我們可以把英國當做反面教材,從中得出這樣的答案:改變國家間交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匯率,以提高進口商品價格。
20世紀70年代,日本商品因其優(yōu)良的品質和便宜的價格而備受青睞。那時,美國停止了黃金和美元的交換,并用20年的時間使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從1∶360降低到1∶100以下,這一舉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用美元貶值的做法提高了國內進口商品的價格,這也讓美國避免了重蹈英國的覆轍。
前面只是從商品這一側面對美國的匯率戰(zhàn)略加以考察。其實,美國的貨幣戰(zhàn)略給美國帶來了更大的效益。
躲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浩劫的美國作為世界工廠不停地生產商品,也使美元走向世界各地,這是美國計劃的第一步。戰(zhàn)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將大量美元提供給歐洲用于重建,也促進了美元的流通。
一旦美元滲透到世界各地,確立了其作為關鍵貨幣的穩(wěn)固地位,美國就立刻從世界工廠的位子上退了下來。這樣,美國就成為了從新興國家購買廉價商品的一方。但是,如果一味地購買,貨幣信用的核心——黃金就會流出,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抑制消費?——這只是“斑馬”的看法?!蔼{子”則另有招術可以出奇制勝,它可以通過廢除貨幣和黃金之間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連續(xù)不斷的連鎖,在使消費持續(xù)的同時,不讓黃金流出。美國所走出的第二步,就是顛覆以往的常識,停止貨幣和黃金的兌換。在已經(jīng)大量流通的美元和美國絕對的國力面前,世界只能接受這個變化。
解除貨幣與黃金的連鎖后,仍不會使美元貶值的唯一方法,就是讓美元在世界范圍內流通,讓全世界的商品、服務等一切決算都通過美元進行,美國輕而易舉地讓貨幣變成了一張張鈔票。這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而對于包括日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失利。
在美國獨自走向勝利的過程中,其他國家又發(fā)生了什么呢?20世紀80年代前期,日本成為貿易黑字國(債權大國),美國則變?yōu)橘Q易赤字國(債務大國)。
1985年《廣場協(xié)議》簽署之后,雖然日元在外匯市場上迅速升值,日本的人壽保險公司購入美國國債的熱情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盡管貿易黑字幾乎都被用于向國外投資,日本的黑字依然在不斷積累。1986年《前川報告》的出爐,讓人們認識到這并不是件好事。
之后的20多年對日本來說是走出“世界工廠”的過渡期。和之前的英國一樣,日本經(jīng)歷了消費停滯和資本過剩,通過國內外利率差(特別是美元利率持續(xù)高于日元利率)和匯率,一條使資金從日本流向美國的渠道被打通了。
最近,在日本,關于儲蓄率持續(xù)下降的報道經(jīng)常見諸報端。但是,仔細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在儲戶中,工薪家庭的儲蓄率依然和過去一樣,保持著25%的較高水平。雖然工資難以提高是低儲蓄率的最大原因,但既然工薪家庭的儲蓄率沒有變化,就應該有其他原因導致了總體儲蓄率的降低。其中之一,是持有大量存款的退休者紛紛躲避長久以來的超低利率,將資金用于投資。1995年開始的低利率政策導致每年10兆日元的利息損失,原本可以用于消費的利息收入一旦被以零利率存入銀行,就成為了救濟銀行的工具。而要避免零利率,就只能把資金投向國外。也就是說,日本的機構投資者、政府和一般投資者,都在源源不斷地向美國提供著資金。
對于美國來說,雖然能獲得資金是件好事,但也面臨著還款的壓力。問題于是變成如何減少借款的實際價值。這時美國慣用的手段是操控匯率,而且也只有發(fā)行關鍵貨幣的美國才能熟練使用這種匯率把戲。
回顧歷史可以知道,世界的霸權每100年就會發(fā)生一次更迭。從古羅馬、威尼斯、西班牙,到荷蘭、英國,20世紀又來到美國的手中。假如這一規(guī)律持續(xù)下去,美國掌握霸權的時間也已所剩無幾。
當今,雖然美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由于次貸危機而開始崩潰,世界也正面臨著百年一遇的經(jīng)濟危機,但經(jīng)濟體制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摘自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別上美元的當——以日本金融戰(zhàn)敗為鑒》 作者:[日]巖本沙弓 譯者:崔進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