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生活(simple living)是一種生活方式,強調(diào)減少生活欲望,拒絕奢侈浪費,重視精神生活。梭羅的《瓦爾登湖》被視為19世紀倡導簡樸生活的重要作品。
1990年代初,美國社區(qū)教育家塞西爾·安德魯斯(cecile andrews)在社區(qū)里提倡“簡單生活圈”運動,引發(fā)數(shù)以萬計的居民參加。
日本作家和思想家中野孝次也帶來了日本的反思熱潮,1992年,他出版了《清貧思想》,在書中,他描繪了日本社會的變化,“一個大量生產(chǎn)大量消費的時代開始了。所有國民一夜之間都成為大生產(chǎn)運動中的中間一環(huán)——消費者。人們根本沒有冷靜思考的余地,去選擇人的真正需要。” 指出“清貧”不是貧窮,而是主動放棄多余的物質(zhì)追求,在簡樸當中體驗心靈的平和自由。
1988年,臺灣花蓮人區(qū)紀復回到花蓮鹽寮村,主動選擇了與自然相處的簡樸生活,重新尋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從此面朝大海,挑水種菜,劈柴做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鹽寮凈土生活 區(qū)紀復
黎明即醒,鳥唱雞鳴。
一日之計,在于清晨。
打掃庭院,落葉歸根。
洗米摘菜,升火煮飯。
細嚼慢咽,化作我身。
色香味形,素食天真。
初雨春耕,除草種菜。
菜蔬豐收,大家有福。
赤足凈灘,撿石漂木。
涉水登山,溯溪探谷。
愛護自然,不造垃圾。
資源分類,回收惜珍。
任意遨游,但要尊重。
大地自由,自然和好。
日落西山,露天洗澡。
天然浴室,身心除勞。
靜聽萬籟,蟲鳴浪濤。
熄燈點燭,默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