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財富》上看到,今年一位中山大學名叫鄭楚然的大四女學生向全國500強的CEO寄上一封倡議就業(yè)公平的信件,不禁又為新一代年輕人喝彩。過去幾年,另一名大學生雷闖不斷地通過到各地拍磚、給總理寫信和上告就業(yè)單位等行為來反對乙肝歧視,年輕人在追求社會公平與正義方面從不缺乏動力和勇氣,然而,僅靠鄭楚然和雷闖不足以撼動這個社會的劣根性。
反對歧視,我們這個社會一直缺乏土壤,更為悲哀的是我們很多人面對一些歧視行為從來沒有想過那是一個問題,這點從我們的城市管理中就能看出來。有多少人行天橋會考慮到行走不便的人?有多少盲道不是在坑視力障礙者?然而上至領導,下至施工者,甚至路人甲乙丙丁都不以為然,幾乎沒有人為此呼吁。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就沒有被教會學會尊重,甚至不少人不自覺中都會產生歧視別人的心態(tài),地域歧視、性別歧視、職業(yè)歧視、年齡歧視種種。
甚少人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成為受歧視的那個群體一員怎么辦?我相信,當所有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歧視的問題才能得到廣泛的討論,當整個社會的氛圍都不認同那種歧視的行為時,那時才可能變得更公平。
然而,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需要的不僅是鄭楚然和雷闖等少數(shù)幾個人去吶喊,更需要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去喚醒那些還在沉睡中的大多數(shù)。
或許有人會說,就我站出來有用嗎?那雷闖已經給了你很好的答案,他的堅持已經喚醒越來越多的人和他一起去關注乙肝歧視的問題。我們要站出來去支持那些維權的人,甚至我們也可以去替他們說不。
其實,為他們說話也是為了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