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讓學生貼近生活學數學,從運用生活情趣,實踐活動等方面來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
關鍵詞: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情境;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是因為只有做到讓學生盡可能地貼近自己的生活實踐,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且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才能更加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去。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努力聯(lián)系實際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
我們所接觸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和積極的作用,是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生活又離不開數學知識,應該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的存在。在數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努力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和因素,把孩子們所熟悉的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之中,就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才會親身體驗到“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是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比如說,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之后,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汽車的輪子是圓的?積極鼓勵他們根據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探究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和現(xiàn)象。讓孩子們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數學的頭腦去解決問題的意識,與此同時還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取了其他許多知識,發(fā)展了不同的能力特長,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二、運用生活情境,培養(yǎng)表達技能
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是讓他們被動地接受教材或者是老師交給他們現(xiàn)成的結論,而應該是一個必須有學生親身參與的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特色的過程,所以說生活中的許許多多問題和現(xiàn)象都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很多情境來讓學生鍛煉思維和想象能力,來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技能。比如說,在教學“歸一問題”時就可以這樣設計:媽媽給了夏明100元錢買學習用品。現(xiàn)在知道書包30元一個,圖書40元一套,日記本10元2個,文具盒10元2個,問夏明用100元錢每樣買兩個,你說錢夠嗎?如果不夠,怎樣來調整呢?你認為有幾種不同的買法?問題一經提出孩子們就積極主動地去展開大討論或者是單獨思考,千方百計地找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這樣不僅僅解決了數學問題,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孩子獲得生活情趣和表達能力。
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技能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蓖瑯拥牡览恚處煹慕虒W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所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有著生活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而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技能。比如說,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之后,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來測量一下學校操場上的那棵大樹的高度?很多學生都會覺得無法操作,太難了。還有的學生說爬上樹去,萬一摔壞了怎么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及時地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米長的竹竿說:“從竿長是影子的兩倍,你能想出測量大樹高度的方法嗎?這時學生就會很容易想到樹高也是影子長的兩倍,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地得出一個求樹高的公式:竿長=樹影長:竿影長,這樣的例子其實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來。只要教師肯于動腦和采取負責任的態(tài)度,就一定會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很多生活中實際問題,并且也隨之減少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簡單枯燥感,最終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科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
總之,沒有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希望學生僅僅是課堂上的旁觀者和聽眾的,都希望他們成為學習舞臺上的主角,生活中的佼佼者。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建設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神圣使命。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蒙縣泡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