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提出的識字目標是:“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睘榱耸箤W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我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識字,在教學實踐中讓枯燥的識字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機械記憶、形象思維處于優(yōu)勢,因而我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漢字。我教《兩只鳥蛋》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把鳥蛋送回家”的讀詞游戲。老師說:“鳥蛋突然不見了,鳥媽媽的心情怎么樣?”孩子說:“鳥媽媽會焦躁不安的!”老師接著說:“讓我們來做個森林小衛(wèi)士,一起把鳥蛋送回家吧!”隨著孩子們準確讀出寫在“鳥蛋”上的詞語,一個個遺落在地上的“鳥蛋”都“飛”回了溫暖的“鳥窩”,小鳥一家團圓了,再加上掌聲或“謝謝”等動畫效果,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識字、認讀的樂趣。
二、自主識字,滲透學法
新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苯虒W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尋找和自由選擇識記漢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給生字配詩配畫,讓生字充滿詩情畫意。如第二冊“溪”字,好多學生受“小溪”中“小”字的影響,將右半部下面的“大”字寫成“小”字。教師先要學生發(fā)揮想象,讓“溪”字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再展示課件,溪水從山中流出,那三座山如同“溪”中的“■”,彎彎曲曲的溪流碰到了一塊大石頭向大河流去。于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出一首兒歌:“三點水,爪字頭,上扭下扭碰石頭,溪水都往大河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幫助學生準確認識和理解,記住了生字的形,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拓展閱讀,鞏固提高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字的最終目的是閱讀。在教學中,教師可將所學生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組成詞,串成句,連成段,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再現(xiàn),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
四、展本激趣,體驗成功
在識字教學中,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課外識字本,除了結合“語文園地”的“展示臺”,讓學生收集商店名稱、商品名稱等以外,我還根據(jù)課文內容來確定主題。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進行創(chuàng)新識字。
(作者單位 江西省吉水縣文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