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對學生體現(xiàn)出生命關懷。同時,生命教育的實現(xiàn)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是,當前高校生命教育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大學生傷害生命的事件不斷出現(xiàn)。因此,在高校進行生命教育變得迫在眉睫。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265-02
我們知道,教育以育人為根本,培養(yǎng)出的人不僅是為了要適應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完整意義上的人。當下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一個問題:為什么近幾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fā)生?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也已經(jīng)變得迫在眉睫了。值得注意的是,生命關懷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視角開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同時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生命教育內涵解讀
20世紀60年代美國吸毒、自殺、他殺、性危機等危害生命的現(xiàn)象泛濫,在這一背景下生命教育思想被提出并付諸實踐,它對于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熱愛,消解對于生命的漠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的是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他于1968年在加州創(chuàng)建“阿南達村”學校,開始倡導生命教育的思想。幾十年來,他倡導的生命教育理念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并得到了傳播。將這一概念明確化的則是1979年在澳大利亞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目前,在我國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也悄然興起了。關于生命教育的內涵在學術界并沒有統(tǒng)一認識,一般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依據(jù)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生命關懷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生命價值和生命的真正意義,關注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使其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和創(chuàng)造智慧的過程。主要是教會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生命教育這種教育思潮,既是一種價值追求,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其內涵應該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關注生命主體。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進而重視、珍惜生命;二是培養(yǎng)生存能力。生命主體要學會關心自然、社會和未來,培養(yǎng)生命主體的生存能力,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保護環(huán)境;三是提升生命主體價值。探討生命意義,提升生命質量,形成健全人格,這也是生命教育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進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時下,大學生淡漠生命的現(xiàn)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從每年出現(xiàn)的大學生自殺、吸毒、墮胎等現(xiàn)象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在面臨挫折和壓力的情況下,有的學生選擇了這條不歸路。因此,在高校迫切需要加強生命教育。當然,學生們無視生命的現(xiàn)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中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有的大學生表現(xiàn)出無所適從而顯得焦慮和迷茫。再有就是面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這些天之驕子抗壓和抗挫能力較差很容易就出現(xiàn)了輕生的念頭,尤其是大學生出現(xiàn)就業(yè)難的問題時,很多學生陷入了生命的困惑之中。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下,我們更應該教育學生關注生命,尊重生命。同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應承擔起這一神圣的職責和崇高的使命。
1.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生命教育,這不但能夠幫助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營建勃勃生機的課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體悟生命與生活,培養(yǎng)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生命質量??梢哉f,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是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钡牵覈咝T?jīng)一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忽視這個充滿生命力的“第一前提”而單純追求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為國家輸送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我們要在進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里,把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教學當中。為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并幫助他們努力實現(xiàn)多方面的精神層面追求,引導他們?yōu)橹\得長足發(fā)展而努力奮斗,從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一方面,能夠使大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并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懂得生命存在的價值和真諦,從而做到珍愛生命、關愛生命。既認識到生命的偉大與崇高,又認識到生命的渺小與脆弱;既懂得人類的生命價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存在的意義;既珍愛自身生命,又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過程中加深同學對新時代思想道德素質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精神領域的追求,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化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去戰(zhàn)勝生活中面臨的種種挫折與挑戰(zhàn)??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生命教育都是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終極目標的,都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健全、完善的人格為宗旨。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成為實現(xiàn)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戰(zhàn)場。
2.大學生淡漠生命現(xiàn)象使得高校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生命教育理念是應對當前大學生生死觀缺失的需要。在物欲極度膨脹的今天,大學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經(jīng)受著非比尋常的價值抉擇和心理考驗壓力,這也就導致了日常生活中一些高校出現(xiàn)了大學生傷人傷己的極端例子。近年來,大學校園里頻繁發(fā)生了一些自殺及殺人等暴力事件,這些事件的背后無不向世人表明大學生生命意識淡薄問題已發(fā)展到很嚴重的程度。2008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就發(fā)生63宗大學生自殺事件,2009年大學生自殺趨勢有所上升,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學生自殺,還有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人事件和中國政法大學的弒師事件。人們不禁要問:大學生怎么了?探討這些沉痛的事件,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些大學生生命意識淡薄?;诖私逃ぷ髡咂惹行枰龑W生理性感受生命之珍貴,親情友情之美好,讓他們懂得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熱愛生命。同時還應加強針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情感,引導學生關注弱勢群體。探討大學生生命觀缺失的原因,一是大學生對關于生命知識的了解缺乏。具體表現(xiàn)為不懂得關于生命形態(tài)的知識,不懂得人的生理結構以及生活習性等,不懂得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因此,加強生命理論的教育,使大學生掌握生命理論的知識,學會冷靜處理一些突發(fā)的威脅人身安全的事件,正確進行自我保護與防衛(wèi)。顯然,這些理論知識的掌握在生命教育中起著基石作用。二是一些大學生以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為出發(fā)點進行選擇性學習。如對待課程學習重視專業(yè)課輕視人文基礎課,擇業(yè)方面關注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層面追求。在這種趨勢之下教師更要把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努力營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實現(xiàn)師生平等交往的自由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到充分尊重、激勵每個學生,用尊重和愛來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理念的缺失要求滲透生命教育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起點、載體和終極目標。教育的實現(xiàn)須通過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發(fā)展需要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又是不斷促進人生命發(fā)展并實現(xiàn)生命質量的提高。但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忽視這一原點,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中小學長期缺失生命教育,加之社會和家庭又沒用給予生命教育足夠的重視,進入高校后這種狀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一方面,高等教育以專業(yè)性聞名,為緩解當下就業(yè)壓力,眾多高校往往側重對學生專業(yè)技能和知識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的生命教育。伴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越來越偏重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職場技能的培養(yǎng),其根本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順利就業(yè)。高校雖然開設倫理學、哲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課程,內容也涉及一些有關人生、生命的問題,但生命教育還沒有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課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與生命教育相一致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就理所應當?shù)某蔀榇髮W生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那么,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滲透生命教育,切實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生命教育過程中的基礎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對生命教育理念重視不夠。教育是一種人和人的交流,作為教育載體的教師更應該強化和學生進行情感的互動,真誠地尊重、理解學生,讓生命與生命產(chǎn)生共鳴。可是一談到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會使學生們心生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思政教師教學過程中偏重抽象的政治和道德說教,缺乏對學生的人文和情感關懷。缺乏從生命本體出發(fā)探索生命和生命價值。具體表現(xiàn)在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以學生為主導,不顧學生的感受和反饋,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一些教師在處理學生違紀行為時,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以制服學生為目的,而對學生的一些正當合理的需要和一些實際問題缺乏必要的關愛和幫助。以這種方式傳授理性知識,勢必會遮蔽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把內化在自己頭腦當中的知識轉釋給學生,“一張嘴,一本教材,一講半天”。即使涉及生命教育的內容也只是乏味式地講解,聽者昏昏欲睡。學生作為生命個體,他們的情感、心靈和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其生命遭到嚴重的漠視。這種缺乏實效性的生命教育無法使學生領悟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當大學生處于與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疏離的困境與焦慮中時,出現(xiàn)自殺輕生、傷害他人的事件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于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人文關懷[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0).
[2]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3]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王麗娥.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J].濟研究導刊,2011,(14).
(責任編輯:范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