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每個大學生幾乎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輔導員應掌握大學生自殺危機干預的方法,須增補自身的心理危機干預常識;對大學生須加強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責任教育;同學間互愛教育。論文從高校輔導員的視角探求大學生自殺危機干預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自殺;輔導員干預;心理知識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3-0067-03
從在校大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青春發(fā)育的后期,其自身生理、心理活動變化較大,常有較多的負性情緒體驗。同時大學生們開始脫離家庭獨立生存,會經(jīng)歷很多生活轉變,面臨諸多的問題,如情感情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學習問題、就業(yè)問題和社會適應問題等。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必然會面臨很多心理困擾,如果缺乏應對各種問題的明確指導,往往容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案例一:某大三男生,稱得上高富帥,多才多藝,是校話劇團的骨干,父母都是高校教師,但他們因性格不合長期爭吵,最終在他十歲時離了婚,他跟了母親,母親再婚,繼父亦為高校高職稱人員,對他視如己出。這位校園的“公眾人物”自然就少不了有女生向他“拋出繡球”,但聰明傲氣的他則心中早另有目標——話劇社的一個“小師妹”,盡管“小師妹”不喜歡他,已拒絕了他的“酸溜溜表白”,可他仍死纏爛打。一個寒冷的傍晚,他和“小師妹”單獨在一個偏僻的辦公室排戲對念臺詞,臨了他又一次“表白”,但遭到明確的最終拒絕,絕望的他由愛生恨,一時沖動竟拿起墻腳的一塊木板拍擊了那“小師妹”的頭部,該女生奪門沖出哭哭啼啼求救,他自己一個人待在屋子里越想越不知所措,最后竟用隨身軍工刀割腕自殺(后被及早送醫(yī)院搶救過來)。
案例二:2006年夏的一天,某教室正上著數(shù)學課,課堂上,一男生被老師抽查到黑板前推導一道公式,眉頭緊鎖的他,啟發(fā)再三也未能如愿,但居然還和老師“犟嘴”,一向以嚴格著稱的老師非常惱火,極不客氣地批評了他,并半開玩笑地斥責他腦袋是木頭做的,甚至揚言期末考試考上80分也不讓他及格,并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字——“蠢豬”!他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覺得無法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心理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他便用了最簡單,也最愚蠢的辦法——吃安眠藥自殺來解決問題,所幸被人發(fā)現(xiàn)及時才避免了一場大禍。
案例三:今年七月期考的第一科考試,考場上,一“大一”女生用ipad2作弊,被監(jiān)考老師人贓俱獲,老師當場終止她的考試,讓其離開考場。而后,此學生思來想去覺得羞愧、學業(yè)無望而尋死覓活。原來該生是北京人,其父母一直不和,正在辦理離婚手續(xù),她從北京來西部求學,就是想離開那紛擾之地清靜一下。這學期以來她非常煩惱、無心向學,已向學院提出了退學,這次之所以作弊就是因沒把握及格才鋌而走險的,而我們的監(jiān)考員在開考半小時后就發(fā)現(xiàn)她極不尋常,老在看監(jiān)考員而不是答題,這位監(jiān)考員“欲擒故縱”,故意出考場吸煙,其實是想抓她個“現(xiàn)行”,不出所料,監(jiān)考員如愿以償了,他為自己的戰(zhàn)利品而洋洋得意,故意在考場里舞動著沒收的試卷大聲嚷嚷,以儆效尤,馬上終止作弊女生的考試,并逐出考場。這位女生哽咽著跑了出去,想到今天的違紀行為將使自己受留校察看處分、全校各處張貼處分文件,最最要緊的是畢業(yè)后還沒了學士學位!去哪能找到工作?覺得家里和學校都如此不容自己,活在這世上還有什么意思?她跑到野外漫無目的地走著,整整一天都沒吃東西……幸虧政工老師一直對家庭情況特殊的她倍加關注,馬上動用了突發(fā)事件處理機制,對她的違紀行為進行了特殊處理才轉危為安。
案例四:某大三女生,是校學生會干部,在宿舍里和舍友們關系不太好,但卻對學生會的工作很投入,常常以辦公室為“家”,平時,為了不影響舍友休息,她每每是中午就洗澡洗衣服,做完一切雜事,午覺起來后就離開宿舍,直到深夜才歸舍,一天中僅有午休、晚上睡覺時才在宿舍,與舍友基本沒有什么交流,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比較單純也比較復雜,她與舍友們彼此都相互不想溝通。舍友們嫌她深夜回來刷牙出出進進弄出響聲影響大家休息,就合伙“整”她,她和舍友們的摩擦不斷,日積月累升級,她和舍友們的關系不禁緊張起來,有一次她感冒了幾天特別的虛弱,那天深夜,她又因雞毛蒜皮之事和某舍友吵起來,吵得聲嘶力竭,千萬委屈齊上心頭,一氣之下竟昏暈過去,被舍友們送了校醫(yī)院。但醒后她一夜未眠,第三天中午她上街買了農(nóng)藥,晚上七時服藥,幸虧被及時搶救才免去一場大禍。據(jù)室友講,在這之前,她把所有衣服洗得干干凈凈,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一雙來不及洗的鞋也裝好鎖了起來。
案例五:夏季,某男生到女生宿舍曬衣場偷來文胸、三角褲、絲襪、高跟鞋,然后穿著它們裝扮成“偽娘”深夜在校園亂逛。另一男生則是有“暴露癖”,他多次在校園僻靜的林蔭道上看見獨行的年輕女性就脫褲子,故意暴露自己的性器官讓人看,女生都嚇得哭跑了,校園里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人人恐慌,以為是“有流氓”,很多女生不敢單獨到校園的樹林子晨讀了,晚自習不敢太晚了,最后一次是某日上午,在某男生宿舍進行清掃的女工,僻靜處突然有個男生對著自己一下子脫掉自己的褲子暴露他的性器官,女工“哇”一叫跑了。當時學校保衛(wèi)處都認為是“流氓”在作祟,布控蹲守,終于抓住了這兩位患心理疾病的學生,學校還以“耍流氓”名義處理了他們。那兩個心理患疾的學生思前想后,自己也不懂為何要這樣,真像是鬼使神差般,情不自禁就做了這“丟人”的事,感到在學校里已沒面子,就退學了。
案例六:去年夏天,一對大一的戀人,雙方都任性幼稚,戀愛半年后常因互相猜疑及瑣事鬧別扭,一鬧就歇斯底里一個哭一個哄尋死覓活,今天女的扯頸部裝飾用的水晶珠吞下,明天那男的惱羞成怒牛飲洗手液……折騰了兩三個月,無心向學,耽誤了不少課,全年級的師生為此而雞犬不寧(出走后連夜?jié)M世界找尋,為防其自尋短見,輪流值班半夜暗中看守),學院政工老師為他們費盡了腦子,耐心細致地開導、請心理咨詢師調(diào)解、班干們密切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通知家長到校陪護……但這兩位心智不夠成熟的“戀人”,硬是一直在鬧,不顧期末考試將近,連其中一位家長都無能為力表示:這樣不聽勸就只好“隨她去吧!”最后是“冷處理”,強行讓家長分別領回去在家休養(yǎng),分開又離開特定場景后兩人情緒才漸漸穩(wěn)定下來,后兩人在學籍上作了些調(diào)整,嚴重影響了學業(yè)。
在高校里,與學生日常交往較多且直接的,是政工人員(包括年級輔導員、分管學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院系副書記、院校團委會干部),他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思想與行為,在對待大學生教育和管理中不時地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個別“問題學生”(有家庭精神病史、家庭矛盾、感情受挫、考試失敗、經(jīng)歷坎坷、經(jīng)濟困難、性格,如果是采取“一刀切”,往往容易造成不夠和諧的音符,一不小心往往就可鑄成大禍,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成了空話,為此,引起筆者的一些思考,撰文與同行探討。由于篇幅限制(政治理論課教師、教輔人員等的思考已另文闡述),本文僅從政工人員的視角來探討。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生活矛盾的協(xié)調(diào)者,心理醫(yī)生和心理咨詢師,情感困惑的指路人和情感危機的調(diào)解者,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現(xiàn)者和學生自殺事件的善后者,是保護大學生在校健康成長的最后一道屏障,須增補常見心理危機干預常識,對于青年大學生的自傷自殺事件的預防和處理要具備一些救人的常識。
一、重視學生的嚴重失眠現(xiàn)象
臨床證明,失眠很可能會出現(xiàn)易激惹、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自我封閉、人際關系緊張、生活缺乏興趣、性欲減退、抑郁等精神癥狀,連續(xù)失眠幾天的人會出現(xiàn)緊張、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恐懼等負面情緒,可能出現(xiàn)定向障礙或共濟失調(diào),幻覺、妄想等嚴重的精神障礙。失眠人群患抑郁癥的人數(shù)為正常人的三倍,遇有抑郁癥伴嚴重失眠的患者,他們中的自殺率將大大增加,這時得強行帶他去“看醫(yī)生”,并迫其睡覺,只有讓其休息了才可能走出漩渦。輔導員應該主動地幫失眠學生改善生活環(huán)境、解除“心病”,繼而融入班級的同學中,一些“問題學生”由于某方面壓力過大,且遠離家人,又沒有多少知心朋友,因而導致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強,在長期積累的壓力時,又沒人理解、體會,于是會覺得生無可戀。
當然,也與“問題學生”長期形成的應對模式有著巨大的關系。當一個人面對壓力、面對問題時,其實有很多的應對模式,比如自我調(diào)節(jié);提升自己;或求助于親朋好友;積極改變現(xiàn)狀等,也有逃避現(xiàn)實;攻擊等負面的應對模式。上面那五位大學生,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沒有那份強大的力量去支撐他們?nèi)プ龀稣_的決定。
輔導員除此以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治本之策。在當事人的身邊盡量營造一個積極正面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家校聯(lián)系,讓當事人的家庭成員來校協(xié)助引導很重要,這能夠讓“問題學生”有被關注和重視感覺,最后就是回歸班集體,讓“問題學生”在良性的人際互動過程中,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處理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比如案例二那位數(shù)學沒學好的同學,他感覺自己不如人,很自卑,輔導員應引導其增強自信心,從當事人身上找出他的閃光點,比如,他勤奮,善良,樂于助人。他經(jīng)常獨自在走廊、廁所等有燈的地方看書到深夜,他還獨自悄悄地去看望校園旁的一位孤寡老太太,為她搞衛(wèi)生,煮上自帶的面條、雞蛋……為此他還被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呢!大學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與學習環(huán)境,與中學是截然不同的,這時候學生有的不適應這種方法,也許就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現(xiàn)象,思想情緒波動會很大,極為不穩(wěn)定。但要讓他認識到,只要他努力,這種狀況是完全可以改變的,人各有所長所短,輔導員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能發(fā)揮他專長的活動,讓他找到自己的自信,幫助他們克服這種不穩(wěn)定的思想情緒,從而改變他們的錯誤思想認識和可能由此產(chǎn)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再退一萬步來說,實在學不好數(shù)學科目,也可以轉專業(yè)的,沒有走不通的路。
三、甄別心理障礙與品德問題
由于缺乏心理知識,人們常把心理問題看作道德問題,把“戀物成癮”心理問題“污名化”、“道德化”。因此,在社會上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是患心理疾病的當事人在強大的社會文化壓力面前,自己知道不適,但又對暴露自己的心理問題產(chǎn)生焦慮、恐懼和回避,在他人面前壓抑自我以避免被貼標簽,否則可能會被籠統(tǒng)的冠以“精神病”或“不正?!钡臉撕?。在筆者采訪的過程中,一些大學生會強調(diào)說自己其實沒有什么問題,不像“別人”那樣,只是覺得有點困惑來這里跟老師咨詢一下。如案例五的兩位男生,就是“戀物成癮”和“露陰癖”患者,這些疾病多發(fā)于男性,“戀物成癮”者大多在青春期通過接觸女性的貼身衣物來滿足對異性的好奇,在強烈的性欲望與性興奮的驅使下,反復收集異性貼身物品,從觸摸它們來獲得性滿足,所戀的物體成為他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或獲得性滿足的基本條件,這種“戀物成癮”等性偏好障礙成了“癮”,是一種沖動控制障礙。而穿著女性衣物則是對自己的性別認知有偏差,他認為自己是女人?!奥蛾庱薄眲t是在公眾場合裸露自己的身子或故意讓人看到自穿著的內(nèi)衣褲(或性器官)以達到性快感。
現(xiàn)在醫(yī)學界認識到這是一類“性偏好”障礙,此類疾病的原因很復雜,多和個人成長經(jīng)歷、家庭、社會文化環(huán)境、壓力、性教育不當?shù)扔嘘P。據(jù)醫(yī)學上表明:戀物癖通常開始于青春期,多見于男性,由于這種行為會引發(fā)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竊、搶劫等)去獲取異性的物品(如異性內(nèi)衣、絲襪、手帕等),“戀物癖”往往會影響正常性愛的質量,甚至對正常性愛不感興趣,同時可能造成不良的社會認知,所以需要治療。這種成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現(xiàn),是一種可以糾正的性心理障礙。年齡越小,糾正的難度越小。但卻沒被社會大眾正確認識,誤以為是“流氓”行為或“性變態(tài)”行為,對心理問題的自我感覺有“軀體化”的傾向,他們并不理解患者的痛苦;把心理問題身體化,外在化,明明是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卻認為是身體哪里出了問題,也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往往被認為是一類不良嗜好,錯誤地認為等到成年結婚后這些行為自然會消失,所以當事人本身不懂得去看心理醫(yī)生,很多人也都不懂。實際上,這類疾病如果不治療,會對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患者的許多行為,其本人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被他人發(fā)現(xiàn)后嚴重影響到聲譽和學業(yè),甚至有人由于無法承受被發(fā)現(xiàn)后的巨大社會壓力而走上絕路;另外一方面,這類疾病往往伴發(fā)過度手淫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伴發(fā)性格缺陷影響到與異性的正常交往,往往導致婚姻不幸;再一方面,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這類行為可能導致后代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由于社會成員對此認識不夠準確,心理疾病應該送心理醫(yī)生處進行心理調(diào)整治療卻跑到醫(yī)院去檢查身體,。這樣一來似乎國人就很少有心理問題,即使有問題也往往當事者內(nèi)心是知道問題的根源所在的,但因面子觀念,不愿意和別人談論內(nèi)心的負面問題,不希望暴露自己的弱點,而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保持一貫的健康、堅強等符合社會標準的個人形象。可見,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針對有心理疾患的學生,應當學會甄別心理問題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問題。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偏差等特殊問題,比如說有自殺傾向的同學,他們總是會在學習、生活上出現(xiàn)反常,這時我們輔導員不能將此類問題淡化,將其視為思想態(tài)度問題,簡單地談心了事,而應有職業(yè)敏感性,從心理疾病視覺探究其所以然,在自己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及時反映到心理醫(yī)生那,讓當事人接受輔導和干預,否則容易釀成嚴重后果。
筆者以為,要理解這些心理疾患的學生們,寬容、尊重他們,他們只是自身的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傾向發(fā)生了偏差。只是一種身體不適,和身體燥熱或寒涼一樣僅是身體在某時段的一種狀態(tài),只要到心理醫(yī)生處調(diào)整調(diào)整,是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的。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說:人們對穿女裝男人的一種厭惡,更多可能還是來自于我們的習俗。因為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大多都是異性戀者,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傾向都是一致的,所以會對這樣的少數(shù)群體產(chǎn)生一種不舒服的情感。這種大眾的惡心還是來源于我們強烈的性別觀念和嚴格的性別秩序。婦女可以穿牛仔褲,為什么男子就不能穿裙子呢?
四、不要讓“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現(xiàn)
一根稻草,沒有什么分量。誰也不會把一根稻草放在眼里??墒侨绻惆训静菀桓桓赝橊劦谋成洗a放起來,最終總有一根稻草會把駱駝背壓垮的。再小的分量,積累起來,也可以沉重如山。切勿做添放“最后”那根稻草的事情?;蛘f一個不當?shù)淖龇?,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diào)節(jié),會給大學生造成非常大的危害:馬加爵因為被冤枉打撲克牌作弊而殺死四位同學;案例一那位數(shù)學差的女生,因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她而想自殺;案例那個學生會干部因和舍友吵架想到死……一個個案例說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極限的臨界點,再增加任何一點點因素就會使之崩潰。一個溫柔延續(xù)的變化過程,一個突兀暴躁的結果。嚴厲批評、吵架……就是那根引發(fā)了突變的“稻草”!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但我們相信,是最后的那根稻草最終壓死了駱駝。“問題學生”長期的壓抑到了再也不能忍耐的地步,原來一根根加上去的所有的稻草在壓斷的過程中都起了作用,但是人們只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壓斷了脊梁,很多時候,駱駝還能承受多少,是一捆還是一根,并不知道,看到只是最后一根稻草放上去了。
因此,我們須加強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有關心理干預的能力,學工部應該開些正規(guī)、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技能訓練的講座,提高輔導員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和運用心理學理論的能力,在原有專業(yè)知識結構基礎上完善每一位輔導員的知識結構,如首因效應、近因效應等,將其運用到工作中去。如通過在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對照了解學生對事物反應的速度、強度以及靈活性等行為特征,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干預工作。
綜上所述,在校大學生自傷自殺事件的發(fā)生,給親人朋友同學帶來了悲痛,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和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大學生自殺危機受到國務院、教育部和其他相關部門的重視。高校輔導員須以高度的責任感,構建輔導員的大學生自傷自殺心理危機干預的知識結構,幫助大學生度過他們剛剛脫離家庭獨立生存的人生的這個特殊時期,完成生活的轉變,茁壯成長,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
參考文獻:
[1]何仁輝,蔣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定位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1).
[2]吳偉花.論高校生命教育的倫理意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