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復習課作為一種常見的課型,其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已學過的零散、分散的化學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加工,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拓展學生思維,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綜合應用的能力。長期以來,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強調知識系統(tǒng)性、結構性,采取一種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和訓練的對象。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學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學習比較被動。實踐表明,在復習中要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自學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主動探求知識,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一)從實驗現象中發(fā)現探究內容
化學教學過程中,很多科學方法都能和化學實驗融合在一起。實驗能為學生提供感悟、操作、體驗、探究和發(fā)現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主動的發(fā)展。因此,復習課的實驗探究不應僅停留在對實驗的回憶和想象中。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驗情境。
比如在做溴水與苯酚溶液反應的實驗時,讓學生自己動手來選擇儀器和藥品做實驗。在學生的實驗中會發(fā)現有三種情況a.不產生沉淀。b.有少量沉淀。c.沉淀明顯。由此讓學生來討論出現這幾種情況的原因以及本實驗的最佳條件和操作方法。
又如在上硝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拿出一個用透明試劑瓶盛放的濃硝酸。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時學生發(fā)現瓶中的濃硝酸是黃色的。這里我就可以提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濃硝酸的物理狀態(tài),為什么呈黃色?應該怎樣保存?常見的需要棕色瓶保存的物質還有那些?等等。
(二)從生活中尋找探究內容
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探究式教學應將知識的學習置身于一個社會情境、生活情境或者問題情境中。當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重構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進入知識的真實應用領域,這不僅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也能從真實、逼真的生活中學到新的知識。例如在復習硝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講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不法分子用“藥金”來冒充黃金騙取錢財,這種“藥金”的主要成分是銅鋅合金,希望同學們用所學的知識來辨別一下“藥金”與黃金。這時候學生的興趣都很大,他們自然想到了硝酸,講硝酸可以與除金、鉑外所有金屬反應。也有很多同學提出了很多適用的方法:有的講真金不怕火煉,用火燒就可以了;有的說用物理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測它們的密度就可以了;還有的說銅和鋅是兩種金屬活性不同的金屬,可以組成原電池……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課堂的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不少。在學習漂白性物質時,我就引用84消毒液成分,混用漂白粉等清潔劑導致中毒等事例。
二、引導探究,活躍思維
(一)重組教材,改進實驗
化學教材是根據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特點來編排的。所以我們在復習的時候需要對教材重組,根據不同的模塊來整合知識,達到復習的最好效果。例如我們在復習元素化合物時,引導學生結合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學生就會很自然地用元素周期律去分析化合物的性質特點。
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所以課本實驗很多,而且大多是制備實驗和性質驗證實驗,所以實驗裝置都相對比較簡單。我們可以在對物質的檢驗提純、尾氣吸收等方面來改進實驗。對現象不夠明顯,反應條件不易掌握,效果不夠理想的實驗加以改進。
(二)給出課題,自行設計
設計實驗能力這個是近幾年高考重點考查對象,與課程改革趨勢強調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實驗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靈活運用實驗方法能力是一致的?,F在全國高考卷中的實驗題,經常需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一些性質或者現象。
例如,我在原電池教學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用銅、鐵、鋅、銀、稀硫酸、導線和燒杯設計一個原電池,并寫出電極反應式,引導學生從原電池原理、構成條件和電極反應等方面設計出形形色色的電池。然后討論評價,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及時反饋,歸納整理
在引導探究、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了,但所獲取的知識點較為零亂,不利于記憶,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各個知識點歸納起來,實現知識的結構化、體系化、網絡化和規(guī)律化,幫助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網絡,把零散知識提升為規(guī)律,注重化學學科規(guī)律的形成教育。
以無機化學為例,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以“元素→存在→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含氧酸(氫氧化物)→重要的鹽”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穩(wěn)定性、酸堿性、氧還性、特殊性)→用途→制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與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所以高三復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的相應知識點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應用,使枯燥的復習課充滿活力。在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起了很大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就感,更加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化學的熱情,當然也提高了復習效率。采用此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教師對問題的設置。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一些探究性實驗及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