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理解是中學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耐心引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不斷擴大詞匯量,逐步加快閱讀速度,并準確理解所讀文章的中心思想,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樂”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閱讀理解 興趣 方法 能力
閱讀是主動積極地獲取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視覺感知書面文字符號并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生接觸英語、吸收語言材料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一、英語閱讀的重要意義
英語閱讀是一項綜合技能,它能夠促進詞匯的積累,提高表達能力,培養(yǎng)英語語感,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學好英語的必由之路。通過閱讀學習詞匯、記憶詞匯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大量閱讀還能保證詞匯在一定的語境中反復出現(xiàn),從而加深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新教材,按大綱要求,每單元約七課時,每單元有一篇對話、兩篇課文、一篇聽力。許多老師感到課時緊張,完不成教學任務,于是就出現(xiàn)了補課和壓縮內容, 降低聽、說要求的現(xiàn)象。第一種現(xiàn)象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第二種現(xiàn)象不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這就導致了下面一些閱讀課中的不利因素:
(一)閱讀心理障礙與觀念錯誤
學生的閱讀心理障礙和閱讀觀念錯誤是阻礙閱讀效率的因素之一。由于習慣于初中基礎階段的字、詞、句翻譯的初學模式,學生自然形成了一種較為固定的閱讀模式:“詞語—句子—翻譯”,習慣于只注重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這種閱讀心理阻礙了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由此也會對閱讀產生概念錯誤,而且不能把握文章的命脈,缺乏宏觀的閱讀思維能力。
(二)不良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有精讀和泛讀之分,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區(qū)別對待。這些不良習慣在閱讀中表現(xiàn)為:
1.閱讀視幅小
視幅指眼睛每停留一次所能清晰地感知的廣度。視幅對閱讀的影響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每看一眼(或稱定置)能看清字數(shù)的多少;二是眼睛定置的次數(shù)與時間。而由于閱讀習慣、大腦感知速度等原因,需要較長的定置時間,則影響閱讀效率。
2.聲讀或心讀
聲讀是指在閱讀時喃喃自語地把每個單詞念出聲來,有時也可能是無聲地動動嘴唇。心讀,就是內心想象著每個單詞的發(fā)音,往往是手指著讀。這種習慣不僅有礙閱讀速度,影響到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3.回讀
回讀就是指再度回來重閱讀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對已看過的內容、句子等感覺不放心所致?;刈x者習慣于有對應的漢語翻譯,否則會有不安全感,導致對閱讀結果缺乏信心,這樣不僅影響閱讀效率,還會阻礙英語思維習慣的發(fā)展。
(三)思維習慣與背景知識的影響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注意到語言的思維習慣也會影響英語的閱讀效率。因此,我們的教與學活動就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講解和學習,還應該是深層的跨語言文化的思維訓練。
背景知識也對閱讀理解起著重要作用。背景知識不僅指文化背景,還指人們掌握的各種知識,包括語言知識本身以及已有的各種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等等。因此,思維習慣與背景知識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提高閱讀理解的關鍵所在。
三、排除不利因素,培養(yǎng)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改變閱讀觀念,克服心理障礙
阻礙閱讀效率的因素之一就是閱讀心理障礙和閱讀觀念的錯誤。所以教師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改變觀念,要使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只注重詞匯、語法,不僅僅是對詞語句子的對應翻譯和修辭的研究探討,更重要的是要獲取信息。所以,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調節(jié)不健康心理的能力,讓他們帶著健康的心理,采取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去讀,要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英語閱讀速度
據(jù)有關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默讀速度是他聲讀速度的兩倍”。教師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利用末梢視覺擴大以語群為組塊的視幅,培養(yǎng)學生克服聲讀或心讀的習慣,自覺地鍛煉擴大視幅,加快速度,加強眼球運動訓練,養(yǎng)成組塊閱讀習慣。
(三)豐富背景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英語閱讀中,背景知識和思維習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是某個民族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的表現(xiàn)形式,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要使學生了解這諸多方面的背景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與說英語國家有關的報紙、雜志,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
人的思維有發(fā)散必有聚合。聚合、發(fā)散的有效激發(f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基礎。教師鼓勵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培養(yǎng)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并發(fā)展個性。激發(fā)學生的聚合思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判斷推理的能力,加強思維的準確性訓練。
(四)指導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閱讀能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不僅需要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擴大詞匯量,豐富背景知識,還需要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應根據(jù)閱讀理解的三個層次設計教學過程,由易到難,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人,逐漸完成由知識層面向能力層面的轉化,只有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實質所在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不斷實踐,勇于探索,才有希望使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水平和綜合理解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崔雅麗.英語學習[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李翔鷹.淺談英語閱讀中的理解[J].外語界,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