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論述了提高學生聽力的重要性,又闡述了聽的概念和聽力理解的幾個要素。聽力要素包括:接受 、注意 、理解意義 和記憶 。隨后介紹了聽力理解的三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緊接著說明了影響學生聽力效果的幾個要素:背景知識、詞匯、語法、語音知識和句子的理解能力、聽者興趣的側重點。還分析了聽力幾種常見的考試題型。最后,文章論述了學生應該掌握的一些聽力技巧。
【關鍵詞】聽力要素 聽力理解模式 聽力技巧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提及四種能力——聽、說、讀、寫。在這四種能力中,聽力無論對于教師的教,還是對于學生的學來說,都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從大的方面來說,聽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
一、聽力理解模式
在聽的過程中聽者是如何獲取意義的?得到普遍認可的有三種模式。
(一)自下而上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是從語言的角度對聽力過程進行解釋。該模式認為,人們理解口頭語言是一個從部分到整體對語言進行線形加工的過程。即切分和理解構成單詞的語音信號、構成短語或句子的單詞、構成連貫語篇的短語或句子
(二)自上而下模式
20世紀80年代早期盛行的自上而下模式也被稱為宏觀加工模式 。該模式認為,聽力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激活聽者的圖式知識和情景知識。圖式知識指與話題有關的背景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以及語篇的組織結構如體裁、語言輸出的目的等。
(三)相互作用模式
由于“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單靠“自下而上模式”或“自上而下模式”難以解釋“聽”的全過程。因此人們更多的接受這樣的觀點,即聽力過程既包含了自下而上過程,也包含了自上而下過程。這就是相互作用模式。
二、影響聽力的幾個要素
(一)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就是對于要聽文章的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如誰在說、事件發(fā)生的地點等。
(二)詞匯
如果一篇聽力材料中,學生有較多的詞匯沒有學過,而其中一些詞匯又對文章的理解起著關鍵的作用,不管學生的聽力策略有多高明,要想理解這篇文章都是很困難的。因此,利用各種手段堅持不懈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很重要亦很必要。此外,詞匯不僅包括單個的單詞,重視詞組的學習和運用也很必要。英語中一個詞有著大量的搭配,不同的搭配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意義。這一特點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所以掌握單詞的詞組也很重要。
(三)語法、語音知識和句子的理解能力
1.一個聽者不但要有豐富的詞匯,語法、語音知識能力也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在“聽”的理解意義的過程中,許多功能詞,如介詞、冠詞等常常被弱化。這樣,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會感到句子不完整。如果能利用語法語音知識加以理解補充,就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2.語序也是英語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英語與漢語一個非常顯著的差別就是語序。語序變了,意義可能就變了。因此,聽者在推測、識別單詞時,需要按單詞出現的順序進行。
3.掌握特殊句式的特點,熟練識別特殊句式。英語中有些句式的字面意思與句子的實際意義有些不同。我們在閱讀中碰到這些句式時可以反復琢磨,仔細推敲。而聽轉瞬即逝,往往沒有時間推敲。這就要求聽者熟練掌握這些句式。
三、聽力技巧
(一)預測所要聽的內容
雖然聽力理解主要通過聽來理解文章,但也不是聽者對所聽內容一無所知。聽者可以利用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試卷中要考查的內容進行預測。
(二)抓住大意,注意細節(jié),捕捉重點
要求學生能懂每一個單詞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即使是我們聽漢語也不是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而是重點抓住說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英語聽力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在聽的基礎上,特別聽第一遍時,盡量理解事件、情節(jié)發(fā)生的背景 ,抓住文章的大意。在聽第二遍時注意一些細節(jié),特別是與問題相關的部分,抓住文章的重點,而不是把每一個詞都理解、記住。
(三)及時筆錄,注意方法
在聽時做一些適當的筆錄是很必要的,很少人不借助于筆頭能記住所要考查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數字、電話號碼、日期等。許多人有這樣的體驗,他們能聽清楚數字的表達,但是回頭來做題時有些已經忘了。如果花些時間,使之進入長時記憶就影響了聽下面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及時筆錄是很有幫助的,也是一種重要的聽力方法和策略。當然對于數字,特別是較大的數字,平時還應多訓練,達到很熟的程度。這樣才能在聽時不會手忙腳亂。
(四)把聽與其他技能結合起來
反復的、單一的聽力訓練,學生難免生厭。教師應恰當地把聽與說、寫等結合起來。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聽說能力的提高應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
(五)增強信心
信心是聽力有效訓練的一個條件。如果學生在沒聽之前就對聽力感到畏懼,那么聽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所以要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去聽,利用聽到的去解決問題。當然,這種信心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所產生的信心。
總之,聽是我們獲取知識、愉悅身心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渠道之一,并且聽力是考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查項目。教師應從背景、詞匯、知識、句子理解等各方面加以訓練,并且使學生掌握恰當的聽力技巧。相信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就會大幅度地提高。
【參考資料】
[1]魯子問,康淑每,呂良環(huán). 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 英語教育設計.
[2]楊連瑞,肖禮全. 現代英教學化[M].英語教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