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長是學校的管理者,一所好的學校,必然有好的校長。如何做好一校之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作風態(tài)度,始終保持對教學工作的良好影響,對教師和學生的良好影響。通過作者多年的教學管理實踐,本文認為要回歸本位,做一名踐行“五點”校長。
【關鍵詞】讀書 想事 聽課 談心 做事
教育管理專家陳桂生說過:“試看現(xiàn)在的校長,校舍在翻新、在擴建,教師要獎金、要職稱,學生要升學、要發(fā)展個性。上級的急急如律令要應付,下面的窩里斗要磨合,多少個會不能不參加,源源不斷的來客,不接待不行。要參加名目繁多的評比,要接受繁多名目的檢查。首長光臨,如逢盛典,外賓造訪,受寵若驚,一個學生打破頭,要煩幾天,幾名學生落榜,要愁一陣。什么‘教’啊、‘導’啊,只能抽空過問……”。這段話多多少少也是我們校長生活的全部或部分寫照。我們不能做孫大圣七十二變,只能學會彈鋼琴,校長終歸是人,也只有一雙手+兩條腿+一個腦袋,外加24小時,既要輾轉于人事俗務,又要以身作則,為教師設身處地的考慮周全,辦點實事,為學校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恪盡職守,怎一個“累” 字了得。我從事校長多年,對此感受頗深。如何做好校長呢?我認為校長要回歸本位,努力踐行“五點”校長。
一、讀點書
一位學者關于讀書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碑斃蠋煹牟蛔x書,可能是自以為比其他的人讀書多,加上工作中困難矛盾風險挑戰(zhàn)比較少,所以繼續(xù)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反而淡化了。在現(xiàn)實工作和生活中,一方面常常表現(xiàn)出教條主義,原來學的是教科書,現(xiàn)在看的也只是教科書,所以只會照搬照抄教科書,有時也就顯得比較機械和單純;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經(jīng)驗主義,靠自己上學時學的那點東西指導學生,憑年復一年的循環(huán),靠代課積累才干,只有低水平重復,沒有大范圍的擴展、新內(nèi)容的充實和質量的提升。
校長的讀書還應在前。校長坐在辦公室里讀書的身影應當是很美的,帶動師生讀書更是學校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二、想點事
工作是做出來的,首先是創(chuàng)新想出來的。想什么?不外乎是想教學與管理,想我們的素質教育。俗話說,腦袋決定口袋,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安荒芟褚话闳四菢由睿駝t只能是一般人”,這是李希貴校長常說的一句話。作為校長經(jīng)營管理著一個學校,這所學校何去何從,不能像一般人那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是一般人,學校也只能是一般的學校,只能是“在其位,謀其政”而已。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幅《無題》漫畫。圖一是上學:不同形狀的長方形、菱形、圓形、三角形等三三兩兩地走進了正方形的學校大門;圖二是放學:一個個相同形狀的小正方形從大正方形的學校大門有序地走了出來。這不就是我們當前所要改掉的應試教育嗎?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死的產(chǎn)品,“圈養(yǎng)”出規(guī)范,“放養(yǎng)”出個性。不能培養(yǎng)適合應試教育的學生,而要辦適合學生的素質教育,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適合學生的才算以學生為本。有了這些思想做基礎,還愁素質教育推進得慢嗎?
三、聽點課
據(jù)報載一所小學接待了一批英美教育觀察團,他們不聽匯報,不參觀現(xiàn)場,而是深入到課堂聽課,實地考察學生的上課情況,實地考察老師的課堂教學。上海的一位名校長曾經(jīng)被英國教育界的朋友應邀出訪,明確提出,無需帶書籍資料和電腦,空身一人,不聽講座,不作報告,只去聽課、評課。一是說明英國朋友的聰明,抓住牛鼻子出絕招;二也體現(xiàn)了這位校長具有很深的業(yè)務功底和應變機智。
校長的聽評課具有示范性、導向性,也是校長敬業(yè)、愛業(yè)、務實、求真的作風體現(xiàn),抓教育的根本在課堂。課堂是最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聽課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發(fā)展、成長的最有效途徑,不以課堂為本的決策和改革是偏廢的、無效的,不聽評課、不常聽評課的校長在教師面前說話也是無力的。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堅持每天聽教師一節(jié)課。校園里,校長提著板凳去聽課的步履是最矯健的,課堂上,校長傾聽師生交流心聲的專注神情是最美的,心情也是最開懷的。一位專家說過,如何給校長定位,校長是教師中的首席。
四、談點心
談什么心?怎么談心?和誰談心?管身還是管心?無疑重在“談”,也就是“溝通”。管理就是溝通,溝通溝通再溝通。毛澤東曾說:把擁護你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你的人搞得少少的,就是政治,就是溝通……真是令人深思,耐人尋味。作為校長,教師的認同和中層干部的支持才是有效的。校長的事業(yè)心、中層的上進心、教師的敬業(yè)心,往往都需要“談”,培養(yǎng)一批既能干事、又能共事的朋友,對于這樣一個團隊,是多么的重要!
對于教師而言,溝通也極其重要。
五、做點活
蘇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長期間,每天早晨八點整到學校走廊去迎接上學的孩子們,整個白天都用來做班主任工作、上課或聽課,晚上則忙于整理筆記。在他當校長的30年間,他致力于跟蹤觀察和研究不同家庭的學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各種表現(xiàn),對3700名左右的學生做了觀察記錄,始終親自帶著四五個最難教育的學生重點觀察和教育。每天聽教師的一節(jié)課,關注一名困難學生,觀察、記錄一次學生的言行;撿起地上的廢紙,換下壞燈泡,擰緊螺絲釘……蘇霍姆林斯基正是通過這些具體實踐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影響了世界教育。
校長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學校管理,職務就是職責,職責就是責任、就是義務,要努力培養(yǎng)想干事、愛干事、干好事、能干事、會干事、善干事、多干事、干成事、干凈事、不出事的干部。管理不是簡單的我說你聽、你做,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就是讓人做事并取得成果。管理的科學性在于讓人高效做事,管理的藝術性在于讓人愉快地做事,管理的戰(zhàn)略性在于讓人正確做事,而且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