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象似性是認知語言學中比較重要的理論框架,是指語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間有一種必然的聯(lián)系與理據(jù)性。本文擬定借鑒國內(nèi)外專家研究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方法,將對英語構詞法,包括對詞的結構(含語音)和意義進行深入研究,從根本上提高語言能力和運用水平,從而大大提高語言學習額投入與產(chǎn)出比。
【關鍵詞】象似性 認知語言學 詞匯教學
一、概述
象似性理論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框架之一,它是依據(jù)“現(xiàn)實—認知—語言”這一基本出發(fā)點而得出的結論。象似性是指語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間,即語言的形式和內(nèi)容之間有一種內(nèi)在的、必然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可論證的,有理據(jù)的。象似性理論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形式與概念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視角和理論框架,揭示了語言現(xiàn)象和人的認知與思維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本文擬定借鑒國內(nèi)外專家研究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方法,將對英語構詞法,包括對詞的結構(含語音)和意義進行深入研究,并依據(jù)距離象似性、擬音象似性、標記象似性、順序象似性、數(shù)量象似性、隱喻象似性等進行分析,旨在積極尋找和著力解釋詞匯形式與所指意義之間的對應性象似關系,把外界的關系、人類的經(jīng)驗結構和認知方式與語言形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描述清楚,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從根本上提高語言能力和運用水平,從而大大提高語言學習額投入與產(chǎn)出比。
二、學界的研究概況
象似性最早由美國哲學家、符號學家皮爾斯(Charles S. Pierce)于19世紀提出,他認為人類符號的過程有一個由具體臨摹到抽象指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里形成了三種互相區(qū)分又互相聯(lián)系的記號,即icon,index和symbol。根據(jù)象似符的復雜、抽象程度及各種相似特征,他又將其分為映象符(imagic icon)、擬象符(diagrammatic icon)和隱喻(metaphor)。海曼(Haiman)將皮爾斯的象似性簡化為映象符和擬象符。他進一步將擬象象似性分為兩種:成分象似(iconicity of isomorphism)和關系象似(iconicity of motivation),并且把關系象似進一步劃分為數(shù)量象似性、順序象似性、距離象似性和標記象似性。
象似性研究在我國學界開展已十多年,研究的學者也算不少。近年來,研究層面也逐漸鋪開,包括概念探討、理論構建、實證研究等。其中關于理論指導意義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句法和語篇層面,語音層面象似性的探討也初見端倪。但將象似性理論同英語構詞法結合起來,并把這種認知詞匯的教學法應用于詞匯教學的嘗試目前仍比較少。根據(jù)這一現(xiàn)狀,我的研究就擬定在這一方面,即象似性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法的結合。
三、語音象似性與擬聲構詞
烏爾曼(Ullmann)將語音象似性分為直接擬聲和間接擬聲。直接擬聲是用語言形式直接模仿自然界或人類聲音,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世界與符號本身兩者的象似性,是使語言表達生動逼真的一種修辭手法。所謂的間接擬聲是指詞中的一個音素或音素組合使人產(chǎn)生某種語義上的聯(lián)想。直接擬聲主要廣泛體現(xiàn)在擬聲詞(onomatopoeia)上,如chuckle,chatter,giggle,bubble,yeep,cuckoo,roar等等。間接擬聲中某些音素能表示特定的象征性含義,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下表。
四、距離象似性與派生構詞
距離象似性被定義為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反映了所表達的概念成分之間的距離,即語符距離象似于概念距離。如果概念上的距離約靠近,在思維時就越容易把他們放在一起加以考慮,用來表達他們的符號也就越容易一起出現(xiàn),從而在距離上靠得更近。
基于體驗哲學的認知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的結構來自于身體對世界的感知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最緊密的語符與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當屬名詞和數(shù)量概念的關系。一些表示計量的詞根就容易與那些表示數(shù)量的前綴結合成詞。如下表。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語符合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表示方向的前綴傾向于同表示動作的詞根結合成很多詞匯。如下表。
五、隱喻象似性與復合構詞
復合詞兩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語義盡管不同,但在特定上下文中很少會有誤解,因為不少復合詞的語義是通過隱喻象似性引出的新的語義。隱喻象似性是一種更加復雜的心理過程,是利用從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標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即通過隱喻轉義來實現(xiàn)詞語的形式和意義之間的關聯(lián)。如下表。
以下是短語中隱喻象似性的若干實例:
①Old people——senior citizen , the longer living (兩者之間在“年老”上存在著象似性)
②A stupid child——a slow learner (笨的人反應慢)
③Blind——visually retarded (瞎的人視力存在障礙)
④Opium——black stuff (其共同特征是黑)
⑤Cocaine——doctor white (其共同特征是白)
⑥r(nóng)adio electrician——radio doctor (電工和醫(yī)生的相似之處在于:將壞了的東西修理)
⑦die——to join the silent majority (死了的人就不再說話了)
⑧slum——culturally deprived environment (貧民窟是很臟很亂的地方,即沒有了文明)
總結
象似性理論為英語的詞匯教學將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一改傳統(tǒng)的枯燥詞匯教學法。一旦能成功把象似性理論應用于詞匯教學中,那么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效率和興趣都會大大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曉敏. 語言象似性解析[J]. 讀與寫, 2008 (10) : 51-52.
[2]王寅. 語言符號象似性研究簡史[J]. 山東外語教學, 2000 (3) : 42.
[3]周妞. 語言符號象似性之語用分析[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2) : 71-73.
[4]王春艷, 劉素華. 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7 (3) : 66-67.
[5]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王寅. 論語言符號象似性[J].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 ( 5) :36-38.
[7]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