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地理教學逐年的深入和發(fā)展,各項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這些作為的主體旨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途徑。作為學生,成績的不同層次也為教師帶來不小的工作壓力。本文意在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模式,通過“點—線—面”的地圖標示進行空間的定位以及一些知識的切入。
【關鍵詞】點線面的空間定位 地圖標示 相關知識的切入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個性的學習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進行具體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嘗試和創(chuàng)新。本文著重探索的是通過簡單的圖形進行初步的空間定位,進而深入掌握其他知識,旨在以新穎的、易傳播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基礎學習和發(fā)展學習。
一、點的定位
確定某一區(qū)域,通常要確定該區(qū)域的具體位置,即經(jīng)緯的絕對定位。但本文采用經(jīng)緯的約等化定位,便于線和面的展開。例如:開羅(30°N,31 °E)將粗略定位為:開羅(30°N,30 °E)。我們將定位出如下點:1.開羅,2.紅海中部,3.索馬里半島東部海域,4.霍爾木茲海峽附近,5.印度河口附近,6.斯里蘭卡,7.孟加拉灣(恒河河口附近),8.長江河口附近,9.密西西比河河口附近。
二、點的連線
我們以開羅這個特殊的城市(緯度和經(jīng)度都是30度)為起點,開始我們的連線。如圖所示:
起點開羅之下為2個等邊三角形,這樣學生通過圖形的簡單而特殊的記憶可以對點上一些特殊地理位置進行特殊記憶。
三、面的開展
以點和線鋪展開來進行區(qū)域的確定。如圖所示:
現(xiàn)在我們大致確定:左側由3個三角形組成的半島為阿拉伯半島,右側2個為印度半島。
四、延伸學習
通過點線面的內在聯(lián)系,我們可以延伸出許多相關地理知識,便于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
(一)航運。歐洲、地中海、紅海、黑海航線經(jīng)過開羅附近的蘇伊士運河到達紅海、索馬里半島附近、印度洋(2個三角形之間)、印度洋以東地區(qū)。中東航線經(jīng)過霍爾木茲海峽到達印度洋沿岸及以東地區(qū)。
(二)板塊運動、造山運動、地形。圖示陰影區(qū)域便是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沿線(約等化)。此區(qū)域屬于板塊消亡地帶,所以形成高原、山峰(珠穆朗瑪峰)。
紅海則是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有著名的東非大裂谷。
(三)印度季風。地球的自傳和公轉運動以及地球自傳軸的方向產(chǎn)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四季變化和溫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guī)律。由于海陸分布和地貌等的不均勻性,地表的溫度并不完全按緯圈帶分布,而呈現(xiàn)出非帶狀的不均勻分布。大氣的溫度、壓力和密度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大氣壓力分布(即氣壓場)的不均勻會導致大氣的運動,大氣的運動又會引起氣壓場的重新調整。
(四)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沿著北緯30度,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的走向又為我們提供了兩個三角形。如圖所示:
長江入??诖笾碌木暥葹椋罕本?0度和東經(jīng)120度(東八區(qū)所在)。
(五)中國和美國的相對位置比較。北緯30度大致經(jīng)過密西西比河的河口,據(jù)此我們可以判斷,美國相對于中國更靠北。當然作物的分布因為積溫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更多的比較基于地理位置這個首要因素。
五、總結
通過點線面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氛圍,這是此次嘗試的重要目的,當然還有許多聯(lián)系性的知識不再贅述,謹此參考學習。
【參考文獻】
[1]張?zhí)鞈丫幹? 中國外貿港口與航線.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2]張武冰主編. 世界地形圖. 中國地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