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兼容性、非對等性、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的特征。本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前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提高班主任的核心職業(yè)素質(zhì)等方面提出了對策措施。
【關鍵詞】班主任 學生 和諧關系 素質(zhì)教育
一、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特征分析
第一,明確的目的性。班主任和學生關系的目的是要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發(fā)展的需要并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zhì),雙方所有的互動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這一特點將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一般的人際關系明顯地區(qū)別開來。
第二,兼容性。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兼具工具性和情感性的一種關系。所謂工具性是指這種關系是一種工作關系,具有明確的目的,即建立這種關系是要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所謂情感性是指這種關系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關系的維持和發(fā)展離不開雙方情感的正常交流與表達。
第三,非對等性。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得到幫助和引導,班主任給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因而雙方的互動以學生為中心。
第四,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這里所謂利益并不僅僅是指經(jīng)濟利益,也包括學生的政治利益以及其他社會利益等。這些利益集中體現(xiàn)為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滿足上。因而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就是要以滿足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需要為中心。
二、當前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班主任與學生互不認同,關系淡漠
當前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冷漠化在各校都普遍存在,這種冷漠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學生人數(shù)眾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部分同學在與班主任的交流溝通中存在障礙,擔心自己找班主任被同學說“閑話”,進而不愿找班主任;三是部分班主任較少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偏聽學生會、社團以及班干部的意見,而廣大學生渴望真誠平等,從而導致隔閡。
(二)部分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不暢,矛盾突出
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之間的矛盾突出是近年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班主任作為學校教師隊伍以及學生事務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教師與干部的雙重角色。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代表學校發(fā)言,是學校管理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需站在學校的立場上發(fā)言,要傳達、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使所管年級、班級的目標和學校的整體目標一致;同時班主任也是學生權益的維護者,為了贏得學生的信任,必須要考慮學生的意愿。但是學校的政策規(guī)定有時會與學生的意愿發(fā)生矛盾,班主任處于學校與學生的夾層中,結果往往是學生理解的要執(zhí)行,學生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由此直接引發(fā)的師生矛盾使很多班主任處于兩難境地。
(二)部分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功利,感情缺失
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功利化現(xiàn)象長期以來也是廣為人們詬病的一個現(xiàn)象,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很多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正常的學習相關專業(yè)課程之外,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學生社團、學生會的相關工作,參加其他各種競賽活動等等。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在當前學校里的這些活動中,班主任的能量都非常之大,甚至常常在這些活動擁有決定性的發(fā)言權,導致部分班主任利用手中權力進行“尋租”。
(三)部分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庸俗,關系不當
所謂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庸俗化,是指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根本契約屬性和人身屬性的由原生態(tài)的正常的狀態(tài)顛倒、覆沒與變異為一種庸俗狀態(tài)的過程、趨勢以及狀態(tài)。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這種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庸俗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可謂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尤其是在班主任與學生關系沾染了以契約為紐帶的市場經(jīng)濟色彩之后,部分班主任和學生變得更加庸俗和勢利。
三、構建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對策措施
(一)提高班主任的核心職業(yè)素質(zhì)
在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構建中,班主任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班主任而言,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也正是基于此,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學生素質(zhì)教育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著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構建。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熱愛學習,善于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不和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學生因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結果而遷怒于班主任的工作所造成的,業(yè)精才知師勞。
(三)建立健全班主任與學生對話機制
當前要建立健全班主任與學生的對話機制,可以從以下幾種溝通方式入手努力。一是面談溝通法,這是使用得最普遍、最直接的溝通法。二是書信或電子郵件溝通法,通過書信的形式溝通師生感情是一種傳統(tǒng)的方法,也是很多班主任愿意使用的好方法。三是手機短信溝通法,這種方法同時兼顧實時性與間接性。利用這種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 。
(四)注重班主任與學生間的情感連接
根據(jù)心理學研究,人的大腦中的邊緣系統(tǒng)有一個個體保存和種族保存的功能,也就是說人的發(fā)育在動作思維、形象思維、符號思維、抽象思維之前還有一個印象保存,班主任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使用有效的媒介,最重要的是班主任的工作態(tài)度與情感態(tài)度及工作手段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美)托馬斯·戈登. 頂好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M]. 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2(05).
[2]陳萬柏,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劉正高,丁為民. 教育的溝通與認同[M]. 武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