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史稱周公,是我國三千年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謚文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胞弟。 周公是西周開國的重臣,又是周成王的老師。政治上他曾經“繼文王之業(yè),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政”,實現了制禮作樂的大舉,創(chuàng)造了西周一代燦爛大備的政治、思想、文化和教育,被譽為“郁郁乎文哉”,為后世所敬仰。
歷史上素有“周孔之教”的稱謂,標志著周公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不僅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有開啟的作用,而且,對我國古代教育思想體系的形成,也是一位提示“路徑”的先導。
一、“敬德保民”重教思想的提倡
“敬德保民”是周公的政治主張,運用于教育上,則是將“敬德”專為重教,強調教師的重要;把“保民”專為教民,大力提倡社會教化。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是對殷人敬神事鬼的修正和補充,對于我國傳統教育重人事、輕神事特點的形成,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奴隸社會發(fā)展到周公之時,已經歷經了夏、商兩代的敗亡,特別是“小邦周”滅“大邑商”,是歷史上所罕見的,這不能不引起統治者的震動和思想家的思考。周公認真總結了歷史教訓,深刻揭示了敬德的重要性。他說“我不可不監(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以夏朝和殷朝的滅亡為“鑒”,他向周朝的統治者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即夏、商兩代承天受命,為何國祚不得其延,“早墜闕命”呢?他認為這都是由于夏、商統治者“唯不敬闕德”所致。周公鄭重指出,敬德的程度決定著天命的得失和國運的興亡,從政治的高度,論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周公明確提出“保民”的主張,他在滅殷伐商的戰(zhàn)爭中目睹殷人的陣前倒戈,作為思想家的周公敏感到民情不可辱,指出統治者必須重視民情的向背。
周公以德教民,注重社會教化的思想,直接為孔子所繼承,并將其發(fā)展成“為政以德”和“為政教民”。我國古代“化民成俗”,“以教化為大務”傳統的形成,周公是首開其端者。
二、“制禮作樂”與教育政治倫理化的發(fā)端
歷史上公認周公的重要業(yè)績是制禮作樂,這是他對整個社會實施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據史籍記載他曾倡導過籍田禮,即始耕禮。每年春天,周天子到國都南郊的公田,舉行一次始耕典禮,表示提倡勤勞耕作之風。周公提倡始耕禮,對于鞏固新田制,形成重視農業(yè)生產和勤于公田耕作的風氣,以及推動社會進步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就周公制禮作樂的內容分析,周禮有著鮮明的政治倫理化的傾向。例如“孝”和“友”這兩項道德規(guī)范,周公曾大力提倡,他認為人之罪惡莫大于“不孝不友”,如果人民到了“不孝不友”的地步,就是天理滅亂之時,那必須用文王所制定的刑罰,嚴加處治,不得姑息?!靶ⅰ钡慕逃乓延兄芄呢暙I在于使其由殷人以孝來敬神祭祖,引入現實的家庭內部,使之成為協調家庭人倫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他認為孝敬父母就要負奉養(yǎng)之責,使父母幸福,做人子的應當尊敬之心服侍父母,為之勞作,不得傷害父母的心;做父母應當負責撫養(yǎng)子女,不使得染患疾病。周公倡導的孝道,明確規(guī)定了人在家庭中應盡的基本義務和享有的權利,其目的在于維護氏族宗法制度。周公改制后,孝的教化產生了君權、父權、夫權三位一體的宗法觀念的萌芽。從此,孝的教育便成為“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立后嗣”的重要手段。
三、恭謙禮賢與人才思想的初創(chuàng)
周公認為治國安邦,成就大業(yè),必須有賢才的大力輔佐。為了尊賢用賢,周公謙恭自律,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兒子伯禽。當伯禽代他去治理封地魯國時,臨行前,他諄諄告誡說“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敝芄宰约阂回灩Ь创t的實例,要求兒子千萬莫要以為自己官大位顯而輕視賢士,體現了他對于人才的高度重視?!爸芄虏福煜職w心”的美談,就來源于此。
為任用真正的賢才,周公特別強調要把識人置于首位。周公以自己的實際體會指出,對擔任不同官職的人的德與能,應按不同的標準,從不同角度進行考查,而著重考查其德才與所任官職是否相稱。這就是后世所稱的“三宅考吏法”:“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它要求對治事之官應著重考查其是否善于理事;對牧民之官應著重考查其是否能使民安居樂業(yè);對執(zhí)法之官則應著重考查其是否公正執(zhí)法。這樣考核官吏,選拔人才,就能做到德不浮其民,官不曠其職,使德與官、才與職相稱。周公還十分深刻地指出:如果對人只看表面現象,聽其言談,憑個人愛惡決定取舍,而不著重考查其德行,必將造成賢劣不辨的惡果。周公的這些主張,在中國人才思想史上可謂開識人之方的先聲,是非??少F的。
周公很重視人才的品德,他在恪盡師保之責,對成王施行的德教之中,充分體現了人才必須德才兼?zhèn)涞乃枷?,在使用人才方面,周公也頗多識見之明,他主張逸于使賢,對人才要放手使用,不可多加干涉。他推崇周文王為政治國,決不輕易干預下屬職權范圍內的事情,使各司其職,以發(fā)揮才能。
周公的人才思想,不僅直接關系到西周的選賢任能,作用顯著,而且也影響到后世,其中一些見解至今仍不失其有益的啟示作用,值得珍視。
【參考文獻】
[1]尚書·酒誥.
[2]尚書·無逸.
[3]尚書·康誥.
[4]詩經·大雅·文王.
[5]史記·魯周功世家.
[6]貞觀政要·尊敬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