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挖掘教材,找尋蘊含的數學思想,將其納入備課內容
數學思想不像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等知識都明顯地寫在教材中,而是隱藏于教材之外的無“形”的知識系統(tǒng),對學生數學學習和終身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函數是中學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了這方面的內容,作為中學學習的鋪墊。函數有三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變量的取值是實數;二是因變量的取值是唯一的;三是必須借助數字以外的符號表示函數。數學教師要透過知識,深入挖掘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可用下面的方式幫助找出蘊含著的思想方法。
教師要把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方法納入備課內容,思考所學內容體現什么數學思想?為以后的學習做什么樣的準備?通過什么途徑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
二、加強動手操作,積累活動經驗,體會函數思想
函數作為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在中小學數學內容體系中處于主線地位。函數研究的內容是兩個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一個量的變化引起另一個量的變化,這就是函數表達的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函數必須用數字以外的符號未表示,這是數字表達的抽象。函數的本質是對應關系,這部分知識要抓住“變”與“不變”未認識,一個變化引起另一個變化,但第三個量是不變的。通過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這種變化,在變中尋找不變的量,也為后面的抽象概括積累活動經驗。三年級學習長方形面積時,利用皮筋在方格板上圍成面積為8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學生不斷變化長方形的長,再定出相應的寬;同樣的,不斷變換寬的長度,觀察長的變化。學生通過記錄、比較發(fā)現,面積不變,長變大了,而寬卻變小了,長擴大幾倍,寬反而縮小幾倍。寬的情況亦是如此。這樣的訓練為六年級的反比例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感悟函數思想
在小學階段,目前只有正反比例這些內容用到了抽象的符號進行提煉。數學研究的抽象的東西都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依賴于人的經驗。教師幫助學生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要做到以下方面。
(1)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經驗。教師要選擇學生熟悉的典型事例、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感悟函數思想。在學完正反比例的量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例子未討論。如從廈門到福州,同樣的距離,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速度與所用的時間如何;單價、數量與總價三者之間的關系:家里房子的面積、每塊磚的面積及塊數之間的關系等。有了學生生活經驗做基礎,通過語言表達(什么不變,什么變了引起什么變化),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自身生活經驗的再現,就能降低學習難度。
(2)通過具體數據的計算、表格的填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速度、路程與時間關系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例子。教學中可以借助具體的例子進一步證實與感受函數思想。
引導學生觀察:什么變?什么不變?有什么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符號進行抽象。
(3)一題多變中進一步感受。同樣一個公式,由于其中一個變量的不同引發(fā)另一個量的變化。例如,原題:給一間長9米、寬6米的教室鋪地磚,用面積是36平方分米的方磚未鋪,需要買多少塊磚?改變后:給一間教室鋪磚,用面積是36平方分米的方磚未鋪,需要150塊磚,這間教室有多大?在一題多變中增強對正反比例的辨析,進一步體會正反比例的本質不同。
四、借助直觀圖形,數形結合,深化函數思想
數形結合也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它通過建立數與形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數與形的相互轉化未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教學中通過圖形未表示函數關系,如圓柱形底面積不變,高和體積之間的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如下圖所示),把抽象的數據借助具體的圖像展現出來,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的過程中形成了對函數直觀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表象信息。在動態(tài)變化中引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數量間的變化規(guī)律。函數思想與數形結合思想的結合,使得抽象的學習內容更直觀,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師的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直觀教學。
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思想的獲得,使學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是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制約的,從而了解事物的變化趨勢及其運動的規(guī)律。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yǎng)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康樂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