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李小姐近日眩暈來診,血壓升高,原本以為是更年期情況,詳細問診后,發(fā)現雖有更年期癥狀,但餐后兩小時血糖升高,膽固醇及甘油三脂偏高,腹圍目視起來應該超過了標準。李小姐還感到近日神倦疲勞感加重,但工作及應酬增多,無法有過多休息及運動。我耐心地告訴她荷爾蒙與代謝癥候群的關系,以及「三高」的危險性,必須從工作與生活習慣改變起,否則即使事業(yè)再輝煌,也難保能享受到成果,屆時有了成就沒了健康,一切都不值得。
在我的勸說和指導下,李小姐進行了半年的指標追蹤與中藥的長期調理,并針對性地進行了埋線減重,目前不僅身材恢復,且血壓血糖也都恢復正常了,雖仍有超標血脂,但已不再有眩暈及更年期癥狀。
【病理分析】
「三高」是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是代謝癥候群的基礎,這已經是非長者的問題,目前正是壯年企業(yè)家及高管的最大隱形殺手,更是造成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所謂代謝癥候群,是因為同時養(yǎng)成的幾種家庭及職業(yè)生活習慣產生的內臟脂肪肥大而誘發(fā)動脈硬化,總體表現疾病和癥狀包含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以及高血糖。
談到這,我們來說說如何診斷代謝癥候群,一般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2.合并以下四項指標中任二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降低,血壓升高(收縮壓≥130或舒張壓≥85mm Hg),空腹血糖(FPG)升高;或此前已接受相應治療。而須要注意代謝癥候群的高危險群如下:40歲以上,有「三高」家族史者、肥胖及中廣身材者、熬夜及宵夜者、工作壓力大者、女性更年期過后者、有心血管疾病史者。
【醫(yī)生建議】
現代研究發(fā)現,隨著年齡增高,荷爾蒙的缺乏是造成脂肪容易堆積、血壓上升及二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這也印證了中醫(yī)的腎虛、血瘀及痰濕等證型的看法。當「三高」產生時,中西醫(yī)結合共治是最安全的方法,就像有了兩個管家,雙管齊下,標本兼治,而及早的中醫(yī)調理預防是最佳的上上之策。
中西藥同時服用時最好間隔一個半小時,而定期且持續(xù)的監(jiān)測與提早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永遠遠離「三高」的方法,懂得整理自己的健康也是事業(yè)長青的重要功課。另外,遠離「三高」先從降血脂開始,瘦子或吃素就不會高血脂,肥胖的人、血脂異常的家族史族群、喜食高熱量的人群、吸煙者、運動量不足的人、有肝膽腎疾病的人都是高血脂的危險族群。
「三高」是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是代謝癥候群的基礎,這已經是非長者的問題,目前正是壯年企業(yè)家及高管的最大隱形殺手,更是造成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猝死……的主要原因。
【治療方案】
「三高」的治療方法,中西醫(yī)大不同,西醫(yī)主要是透過化學藥物降低及控制三高的機制和癥狀,而中醫(yī)則會將焦點擺在造成「三高」產生的原因及因這些原因而產生的病理產物及臟腑虛損。這是角度及治標治本的差異,有道「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常見的中醫(yī)證型和癥狀如下:
● 肝陽上亢:易怒、緊張、眩暈、口干舌燥等;
● 痰濕阻滯:易困倦、口干、頭昏重、身熱喜冷、腹脹腹瀉、肥胖等;
● 瘀血停滯:刺痛、膚干、疲勞感、面色無華等;
● 肝腎陰虧:焦慮、失眠、目澀、便秘等;
● 脾虛胃熱:排便不暢、口臭、腹脹好食、出汗等。
中醫(yī)除給個性化處方外,運用經絡治療疾病及改善癥狀效果良好,有效地穴位按摩可幫助你改善三高的現況,例舉幾個簡便易記的穴位,讓自己隨時調整一下:
● 中脘穴:劍突與肚臍聯機的中間點,用拇指或魚際輕揉按摩,可健脾養(yǎng)胃,加強消化代謝;
● 合谷穴:拇食指合攏后,肌肉的隆起處,可用原子筆圓蓋輕揉,降糖并促進代謝;
● 內關穴:手掌內側橫紋向肘三橫指的中點處,輕揉可降血壓及養(yǎng)心;
● 三陰交:足內踝尖上四橫指處,按揉可調節(jié)內分泌及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