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一朵淡紫色的小花開在田野,那么樸素淡雅芬芳,那就是桔梗。
平日里,我們都喜歡吃的狗寶咸菜就是桔梗。這兩年,由于產(chǎn)量和人為炒作,作為止咳平喘的中藥材桔梗已身價不菲,25元一斤。它是韓食小菜佳品。女兒是個徹頭徹尾的韓迷。
《韓流颶風》雜志席卷了女兒。她是一個擁有《Easy》、《韓流颶風》的小不點。從上中學起就不斷購買,后來發(fā)展成郵購。家里成摞成堆地擺放著,她不讓動的雜志書籍。她青春年少地迷戀著韓國文化,韓國觀光的書籍,介紹韓國風光、習俗的光盤也被收藏在家里,她夢想到濟州島、到首爾旅游。她完完全全是個崇尚韓國的小人。追尋她迷戀韓國文化的起因與我領(lǐng)她到韓國第一家飯店吃飯有關(guān),與她所上高中對門是朝鮮族中學有關(guān),與媒體大播韓劇有關(guān),與飲食業(yè)大開韓國餐廳有關(guān),與提倡健康飲食,說韓食是最健康食品有關(guān)。我就不一一追溯啦。
女兒去年考大學,到一個海濱城市念書離開了家。她每次回來都有進步和變化。她不再要求我?guī)ロn食飯店吃飯,她開始為我們做韓食,買了韓國的各式醬、調(diào)料、真露燒酒等,什么壽司、炒米粉、酸辣蘿卜、韓式烤肉、大醬湯,吃得我滿頭大汗,心頭喜歡,但嘴上不表揚。畢竟女兒長大了,懂事了。韓國有許多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她與我的交流是相互平等的。她更多的是呵護關(guān)心我的身體,特別腰脫的病痛,只要她在家,總是替我把手爐充好電熱了后拿給我熥腰,父女情深。
一次,她在讀《陪安東尼度過的漫長歲月》時,那天是周日,我正走在朋友聚會的路上,她給我發(fā)短信說:“當你離開家之后,才知道自己多想家,多愛父母。安東尼這句話說得真好?!蔽医o她回短信說,女兒長大了成長了有感悟了。她給我回短信說:嘿嘿,也沒什么,就是看到了挺有感觸的。我讀后鼻子一酸,眼淚就情不自禁地落下來,起風了,深秋有了一絲絲寒意。
想想,我的父母親都離開了我們,唯一的女兒在海邊城市讀書,十分的牽掛,百分的疼愛,千分的思念。為此,我還曾給女兒寫過小詩,用以遣懷。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只身在外馬無韁,客居他鄉(xiāng)淚千行”。我還把她當小孩,絮叨這絮叨那。她一直想學韓語,始終沒有倒出時間來。她現(xiàn)在學的專業(yè)是應(yīng)用日語。她盡量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充實自己,為未來而學習。
她這個年紀正是喜歡明星、崇拜明星的時候。她的房間粘貼著周杰倫、東方神起的海報。購買收藏了東方神起、周杰倫的大量唱片。她非常喜歡給家人做飯,懂得孝順老人。她從小就是家里的開心果。春節(jié)回來,她讓我給她買了一套斯蒂芬妮·梅爾的小說《暮光之城》,看得挺帶勁。平日里她喜歡漫畫,什么幾米,什么《三毛》、《父與子》啦等等。往往孩子的成長是不經(jīng)意間的事。做父母的不一定感覺那么明顯。父母親的愛就是環(huán)繞那大山的嵐,總云山霧罩護衛(wèi)著那山,招之即來揮之不去。
每次回家,女兒都會同我上書店一逛。淘書的樂趣,父女倆是心照不宣。站在一處,看上半天,意猶未盡地離去。遇到心儀的書籍,或欣喜歡唱,或怡然忘形,或手舞足蹈,樂在其中。上次女兒回來,她專挑美國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書揀,有《分手信》、《戀戀筆記本》、《瓶中信》等。這次,她想系統(tǒng)聽王立群講的《百家講壇》和音樂發(fā)展史。
10歲之前養(yǎng)子,20歲之前是教子,20歲以后的孩子已不是用你教了,而是進入讓你助的階段。做父母的只能給她一些建議,要經(jīng)常用商量的口吻與她交談。幫助她成長成才。
又到春暖花開,女兒和大自然的桔梗一道也在茁壯成長著,綻放青春的瑰麗。我該怎樣幫助她走向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呢?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