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許多國內(nèi)的外語專業(yè)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力練習時處于老師播放錄音學生聽,然后老師公布答案這樣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面。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在聽力課當中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我們需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關(guān)鍵詞:外語教學;法語;聽力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0-0063-01
一、對于法語初學者來說,提高法語聽力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我校法語系是以《走遍法國》作為聽力課的教材,它的課文內(nèi)容貼近生活,而且課文所講的故事富有趣味。按道理來講學生應該會比較有興趣來學習這本教材,可事實是部分學生只能抓住對話當中的一兩個單詞。學生普遍反映出課文語速太快,聽到的單詞發(fā)音與自己記憶中的單詞發(fā)音對不上號等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降低,學習效果也因此而降低。由此看來,想要提高法語專業(yè)學生對聽力課的學習效果必須從如何讓學生聽懂聽力材料入手。
二、外語學習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的課程,外語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大量練習的基礎上,而外語聽力更是如此。在聽力材料或者外語日常對話當中,說話人往往會帶有一定的語氣,這就造成了同樣的一句話從不同的人的口里說出來其重音、語調(diào)以及節(jié)奏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說的一句話聽起來都不一樣。在法語當中,由于還涉及到連音聯(lián)誦,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法語專業(yè)的學習,相當部分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上好聽力課。剛才已經(jīng)提到過外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而在一般情況下聽力課的課時安排相對較少。而且在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當中,學生只有在教師播放聽力材料的時候才能進行聽力練習,這就造成了練習量進一步減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當在沒有播放聽力材料的時候盡量說法語,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聽力材料”。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學生在播放聽力材料的間隙也能練習法語聽力,課堂效率提高;第二,讓學生覺得法語距離他們的生活更近,更有融入感,更愿意聽;第三,在正式播放聽力材料之前,教師可以用法語向?qū)W生作一個簡短的背景介紹,使學生更容易聽懂錄音。在我校法語系的聽力課當中,由于使用了《走遍法國》這一套故事情節(jié)非常強的教材作為聽力材料,教師堅持在播放錄像之前用法語向?qū)W生作故事的前情提要或者背景介紹,這一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許多在初期覺得聽力較難的學生仍然保持了對聽力課的興趣。在這種興趣的支撐下,這些學生在課前認真地做好了詞匯及語法的預習,并聽力課上積極地配合教師,發(fā)揮了主動參與性,聽力成績也有了提高。
三、在法語語音當中有一個比較有特點的現(xiàn)象,連音和聯(lián)頌,它們的出現(xiàn)增加了口語表達的準確性以及發(fā)音的便利性。然而這么一個好處多多的特點卻成了許多低年級學生在聽力中遇到的一個巨大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癥下藥。第一,法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語言,法語的語法和語音都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到過的。他們只學習了一段不長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高中時期英語的學習方法和語感上;第二,在法語當中,語法和聽力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只做聽力練習是無法提高聽力水平的。由于法語中連讀、聯(lián)頌和省音的存在,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好幾種讀音,而哪種情況可能會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是與語法知識掛鉤的。可是許多學生由于剛才講的第一點并沒有對語法和聽力之間的聯(lián)系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這個問題上,教師應該在聽力課上當學生遇到困難聽不懂時,引導學生根據(jù)聽力材料的故事情節(jié)來猜測材料中的人物大概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意思,并鼓勵學生列出盡可能多的可能性,然后根據(jù)語法知識讓學生自己造句。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造出的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能夠達到和聽力材料的原文相差無幾的程度。當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時,由于聽力材料里所涉及的連音聯(lián)頌等難點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學生自己的語言當中,這些難點就不再成為學生聽力的障礙。這種辦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難,學生會在很大程度上獲得成就感,并樹立起繼續(xù)攻克下一個難關(guān)的信心。
四、剛才在第三點中談到,當學生在聽力中遇到困難時應當猜測文中人物可能說的話,并以此為根據(jù)通過語法知識來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固然不錯,但是也有其缺點,那就是學生并不一定每次都能獨立地準確地猜出文中人物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時甚至會相差甚遠。因此,當學生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應當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來引導學生,讓其達到預期目標。以我校法語系聽力課使用的《走遍法國》為例,在第一冊(上)第五課《問卷調(diào)查》當中,文中人物的對話相對較長,而且內(nèi)容較為復雜,涉及了許多事物。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人物的肢體語言較少,場景也幾乎沒有變化。在這一課當中學生如果遇到難以聽懂的對話將很難做出猜測。這時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的提示或引導,比如:通過用法語告訴學生主角為什么會做這個問卷調(diào)查,讓學生通過觀察錄像中人物的表情來判斷主角是否順利,主角是否想要留住路人。學生可以此為依據(jù)來猜測主角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被提問者的可能的回答。最初學生可能給出各種各樣的猜測,這時教師應當繼續(xù)積極地引導學生,直到學生給出與原文比較接近的答案。比如在《問卷調(diào)查》這一課中,教師可以給出主角調(diào)查內(nèi)容:周末人們喜歡干什么。有了這一條提示,錄像中的大部分對話特別是路人的回答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來回答這個問題,而大部分人在周末喜歡做的事情都差不多,無非睡懶覺,逛街,運動等大同小異的事情。若教師發(fā)覺這一方法效果不足或者不太適用于聽力材料,教師甚至可以根據(jù)日常生活自編場景來引導學生的思維。這樣一種以學生本身熟知的事物為基礎去探索未知事物的教學方法非常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五、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實際能力這一目標是絕對的,各種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的方法和手段則是可以變化的。適用于任何情況的教學方法是不存在的。這就要求教師在牢固掌握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實際教學當中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