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文學殿堂中的驕子,有著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永遠無法企及的魅力。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先賢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古典詩詞。與“暴風驟雨”式的外國詩歌相比,中國古典詩詞更具“梅子黃時雨”的柔婉含蓄,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但是,由于古典詩詞與我們年代相隔久遠,在教學中,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易突破的難點。而且,在高考的指揮下,古詩詞不再美麗。面對一道道精心設計的題目,學生在學習中變得冷漠厭倦。為了避免這種種不利因素,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究與不斷的反思,總結出以下幾種優(yōu)化高中古詩詞教學之有效策略。
一、提高認識,繼承詩教傳統(tǒng)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詩教”的觀點,認為詩歌對民眾具有教化作用,他在教育孔鯉時就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學詩,可以使人開闊視野,美化語言,陶冶情操,有利于培養(yǎng)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和提升人格品位。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當我們面對偉大詩人們那一篇篇光照千古的作品時,也千萬不可忽視了“詩教”的重要性,而應當將它繼承且發(fā)揚光大。
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古詩詞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起到德育、美育和智育的作用??梢赃@么說,詩歌教學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豐厚文化底蘊和提高個人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舉措。比如,學習杜甫的詩,我們能在體會他憂國憂民情懷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愛國意識;學習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能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蘇軾的豪放詞作,能使學生胸襟開闊、意氣風發(fā)……
二、誦讀為本,做到聲情并茂
葉圣陶先生曾說:“不朗讀,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蔽覀円渤B牭竭@樣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確如此,我們在進行古典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最不可違背了“教學千法讀為本”的原則,要想方設法讓誦讀成為詩歌教學課堂中的一個亮點。
我們很多老師在面對一首經(jīng)典古詩詞的時候,總是容易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所束縛,過于注重分析講解,甚至像文言教學式的進行支離破碎的翻譯。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只會無限度地破壞詩詞那和諧的音律和優(yōu)美的意境。所以我們應當大膽地弱化老師的講解,強調學生的誦讀,給學生足夠的自我領悟的空間,恢復他們學習主體的地位。
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能眼、口、耳、思并用,能從表層意思過渡到對潛在情懷的全面感知。但是,多數(shù)學生還無法自主地做到葉圣陶倡導的“美讀”境界。所以,我們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不能忽略了老師的主導性。老師應當在節(jié)奏、語調、語速、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一些明確的指導。這樣,學生誦讀起來就有了一個方向和一定的準則。當然,我們也不能純粹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應允許學生先暴露問題。這也就是說,在學生了解了詩歌寫作背景、情感傾向之后,就可以讓他們揣摩詩歌的節(jié)奏,先各自默讀,再齊讀。在這初讀的過程中,必然會暴露一些問題,這是一種好現(xiàn)象,因為只有暴露了問題,老師接下來的誦讀指導才會更有針對性。
在對學生進行了這一系列的指導之后,我們就要再次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齊讀,然后請幾個學生單獨朗讀,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要馬上指正,如果學生讀得好,老師也應給予肯定。當然,老師也可以作示范朗讀,或者播放名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對照中提高自己。只有經(jīng)過了反復的誦讀,學生才可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詩詞,這樣所取得的效果絕不是灌輸式的講解能達到的。
三、情景再現(xiàn),感悟意境之美
中國古典詩詞最美之處在于其蘊涵了豐富情感的優(yōu)美意境,讀者只要用心品味就能獲得美的享受。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鑒賞詩歌的難點也正在于此。因為中國古典詩詞在語言上具有很強的跳躍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想象,才有可能在學生腦海中再現(xiàn)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境,才能讓他們深切地感悟古典詩詞美之所在。
其實,感悟意境之美首先得建立在前文所說的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這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聲情并茂的朗讀必然能將學生帶進詩詞文本,讓他們有切身的體驗;對情境的領悟又能反過來作用于誦讀,讓學生的誦讀有質的提升。
四、適當延伸,拓展學習空間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卻應當是無限的。所以,我們“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自己甩開步子走。在古典詩詞的學習方面,我們應當按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次地給他們一些不同的課外學習建議。不過,在給建議之前,我們必須充分地了解學情,提供一些他們有興趣的課外學習資料。
將詩歌教學向課外延伸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認真思考,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就一定能拓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空間,從而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是有難度的,在教學中遇到種種困難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那么,肩負著“詩教”重任的高中語文教師所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進入古典詩詞那優(yōu)美的意境中,讓他們熏陶出高雅的人格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