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句話表明,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然后主動地進行學習。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語文課堂的趣味,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要學會依據(jù)教材的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去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趣味。
一、動手動腦,引發(fā)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相對來說比較差,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考慮到這一點,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動手動腦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
在教學生學習拼音時,我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方法。當我出示音節(jié)卡片時,學生們輕聲拼讀“h-u-ang-huang”,隨著我一張張抽取卡片,學生們跟著我的動作一會兒拍手,一會兒擺頭,認認真真地學習著。一張張音節(jié)卡片,一個個實物形象,一次次演示動作,創(chuàng)設了非常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讓學生動動腦筋,在課堂上扮演角色,學生就會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認真鉆研課文,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他們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將教材形象地展現(xiàn),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生扮演得越逼真,就會越感到親切,越感到愉快輕松。在《兩只小獅子》一文中有幾處對話,這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做了一些小獅子的頭飾,還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小樹作背景,讓學生戴上頭飾上臺表演,學生們又高興又激動,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快樂的教學氣氛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他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二、巧布環(huán)境,營造情境
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想讓學生很快地融入學習中去,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布置,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我是小小推銷員》這一口語交際時,我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大商場的樣子,還設計出十幾個攤位,并一一地標上醒目的“廣告牌”,如“新鮮水果店”“學友文具店”等,然后再擺上學生帶來的物品。這樣,把課堂營造成一個購物現(xiàn)場的情境,讓學生充當?shù)曛骱皖櫩偷牟煌巧?,體驗討價還價的過程,從而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電教置境,體驗情感
教師不僅要善于利用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展示,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把握各種教學時機,采用多種手段,持續(xù)強化學習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圍,使所設置的教學情境隨著教學活動的步步推進,得到持續(xù)的強化,越來越鮮明、生動。這樣,學生的感受也就會隨之越來越清晰、深刻,學生的情緒也就越來越飽滿,體驗也會不斷深化、升華。電教媒體具有視聽結合、聲畫并茂、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如果教師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
如在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時,我采用了電教手段。這篇文章反映的是一個中國孩子的父親在維護世界和平時犧牲了,當時世界動蕩不安,硝煙彌漫,可是對于現(xiàn)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想象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什么樣的。因此,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部戰(zhàn)爭影片,并且定格在一個孩子哭嚎的場面,一下就把學生帶入了戰(zhàn)爭中,讓學生深切地去感受。學生們看到這個畫面,都流出了傷心的眼淚,帶著這種悲痛的心情,讓他們再學習課文,就很容易理解了。
又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只要稍微抬起頭,準會撞破額角……”,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我給他們播放了游人過這條孔隙時的錄像,錄像中的人們平躺在小船里一動不動?!斑@條孔隙真的太小了,只有讓兩個工作人員在船的兩頭拉繩,船才能在當中進出。”播放了這段錄像后,學生能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我們還可以利用音樂渲染氛圍。借助音樂可以渲染當時的教學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感受,這對于理解課文很有幫助。我在教學《小音樂家楊科》這一課時,讓學生配樂朗讀,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小楊科的悲慘生活。
總之,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必須從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需要出發(fā),設計和使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涵和表達特點,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創(chuàng)新美,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責編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