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烏鎮(zhèn)西柵的民宿23幢吃飯,菜單上品種不太多,慣常有的清蒸白水魚、醬鴨、羊肉都吃過好多次了,便問長得高高的主人沈根生有什么拿手的私房菜可以讓我們嘗嘗鮮,沈根生與他的妻子高春美很不好意思地說:“發(fā)明了兩款新菜,今天準備讓孔老師點評點評?!蔽亿s忙說:“點評不敢當,烏鎮(zhèn)農(nóng)家菜歷史悠久,材料新鮮,鼓勵大家新創(chuàng)作或是老翻新,趕緊上菜吧!”
一盆紅燒魚上桌了,是蘿卜干燒昂刺魚。春夏的時候,上海人愛用春筍與豆腐燒昂刺魚,不放醬油,鮮白的湯汁讓人直嘆春天的美好。江南人都愛吃這種魚,沒什么土腥味,小骨刺也很少,老少皆宜。昂刺魚做紅燒的其實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加上了蘿卜干,而且是蕭山蘿卜干,切碎堆在魚身上,一嘗之下,非常驚艷,關(guān)鍵在魚肉入味,醬香撲鼻。
沈根生是家里掌勺的,他介紹說,為了入味,要在兩條約200克重的昂刺魚背部開花刀劃兩下,再下油鍋煎一下,周邊放入蒜泥爆香;蕭山蘿卜干切成的碎末撒在魚身上和四周,然后放生抽和老抽各半,放白糖,略多放一點水煮開后改小火燜,直至魚肉脫骨。喜歡辣味的可以放干的紅辣椒,燒6~7分鐘,起鍋前撒一把香蔥。
這道菜好吃有幾個關(guān)鍵點,一來昂刺魚是野生的,活殺的。這魚生命力很強,買回來后用網(wǎng)兜兜起來,吊在河水里養(yǎng)著,客人點了之后撈上來殺,以保證鮮活;第二點是蘿卜干的運用,切碎的蘿卜干與魚一起燒,會有咸味滲出,融合在魚湯里面,散發(fā)出鄉(xiāng)土的親切感,吃的時候好似沐浴在陽光中。老沈特別強調(diào),這個淡水魚只要油煎過就去腥了,不用再放料酒,只需醬油即可。
盤子里兩條濃油赤醬的蘿卜干紅燒昂刺魚,很快就被我們搶光了??粗鴼埩舻聂~湯,對面的小朋友眼睛放光,欲罷不能。我趕緊讓盛了兩碗白米飯,將濃汁魚湯拌入,和好胃口的同伴們一起嘩啦嘩啦送進肚子里。滿口黏甜的米飯,沒空說話,簡直太享受了。
孔雀開屏
老沈發(fā)明的另一道新菜叫 “孔雀開屏”:一條大鳊魚活殺,從背部切開,肚子部分保留連刀,用鹽腌制15分鐘左右;清水沖洗后,在大盤子里盤起來成放射狀,每一道開口處夾一片咸肉;然后在魚身上倒蒸魚豉油,放入大型高壓鍋內(nèi)蒸6分鐘即可。
雖然,我對老沈為咸肉蒸鳊魚這道菜夸張的取名有點不以為然,但是利用咸肉的咸鮮來吊鮮還是很可取的。蒸魚的火候控制得不錯,保證了肉質(zhì)鮮活。看來,他家一定也失敗過幾次,任何美食的制作,熟能生巧就對了。
臨河而餐,心情舒暢,這一餐我們還吃到了“酒釀燒河蝦”以及“馬蘭頭炒春筍”,時鮮清爽,回味無窮。民宿23幢的主人勤勞善良,一家管理著8個房間,兩桌飯菜。23幢曾經(jīng)在2009年兩度被評為“好房東”,前國務(wù)院副總理吳儀到烏鎮(zhèn)的時候,慕名跑到他家參觀。上海著名滬劇演員每年要去5~6次,與老沈交上了朋友,一起過春節(jié)。武漢一位書法家也特別喜歡他們家,寫了大幅的書法,題詩贈送,這些都讓老沈家視為榮耀,非常珍惜。
孔娘子廚房之——昂刺魚和春筍
昂刺魚燒豆腐是江南菜,配上春筍,圖個時鮮。
買好昂刺魚請攤主加工,因為不熟練,會被刺傷。鍋燒熱放少許油,爆香生姜和蔥白后,將洗凈的昂刺魚放入稍微煎一下;然后加水少許,放入切片的竹筍,略滾后見到湯色泛白,再加料酒。燒魚一般是油煎好后馬上噴料酒的,但是做魚湯就不能早放,因為料酒一放,魚湯不容易煮出乳白色。豆腐視各人喜歡,老豆腐嫩豆腐都可以,劃開成塊,輕輕放在魚上面,不要翻炒,讓豆腐吸收湯汁,蓋上鍋蓋略煮5分鐘,加鹽、味精調(diào)味,撒上蔥花后即可起鍋。
這個菜湯水不宜太寬,味道濃郁為佳。竹筍和昂刺魚一起煮出的湯不僅乳白如牛奶般漂亮,而且鮮得如春天般嫵媚。尤其值得贊美的是,昂刺魚的魚肉非常細膩,凝如脂玉,入口即化。它除了頭部和腮邊骨架十分堅硬外,渾身骨頭很少,病人和小孩食用極方便,拎起魚腦袋用筷子一捋,掉下的魚肉中一點刺也沒有。而那些豆腐借了魚的光,吸汁飽滿,味道甘美,吃在嘴里分不清是魚肉還是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