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在特殊的時期會出現(xiàn)行為倒退的現(xiàn)象:原本已經掌握的技能突然不會了,孩子變得特別黏人,好像又回到了離不開父母的嬰兒階段。父母們納悶,孩子到底怎么了?
行為倒退是兒童生長期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導致的,是兒童依賴性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說起“倒退”,可能父母們會想到很多嚴重的后果,認為是嚴重的行為衰退,是孩子的發(fā)育出了問題。事實上,4~6歲的健康兒童出現(xiàn)行為倒退是正?,F(xiàn)象,而且相當普遍。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孩子行為倒退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以下四個小案例較為典型,希望給父母們一些啟發(fā)。
環(huán)境突變不適應
3歲半的晴晴剛上幼兒園一個月,其表現(xiàn)讓媽媽感到很奇怪。老師反映,晴晴在幼兒園要求老師喂飯,要求老師幫助穿脫衣服,還經常尿褲子。其實,晴晴入園前早已學會自己解小便和獨立吃飯了,是個非常省心的孩子。入園后,晴晴在家里也總是黏著媽媽,動不動就哭,吃飯要媽媽喂,上廁所要媽媽脫褲子。媽媽納悶:“這孩子怎么不長進,反而倒退呢?”
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寶寶在剛入園時或多或少會有行為倒退的表現(xiàn),比如不愿意自己獨立吃飯、吮吸手指、尿褲子,甚至大便失禁。主要原因是生活環(huán)境突然改變,孩子一下子難以適應。類似的生活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還包括:寒暑假后重返幼兒園、搬家、換保姆、媽媽重返職場、父母離異、親人離世等。
偶爾的行為倒退,其實是孩子心理自我調節(jié)的一種保護機制導致的,父母應該寬容對待,接受孩子的行為倒退。年幼的孩子認知水平與溝通能力不強,還無法理解許多道理,父母需要通過行動來關愛孩子。如果寶寶要求父母喂飯,偶爾喂一下并不會讓他真正退化到嬰兒的狀態(tài);如果寶寶要求用奶瓶喝水,偶爾用一下并不會使他忘記如何使用杯子;如果寶寶黏人,纏著父母抱,父母不妨微笑著張開雙臂,把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親親孩子的臉蛋,讓孩子感受到你濃濃的愛意。
愛是最能夠讓孩子心靈強大的養(yǎng)料。無條件地愛孩子,并不代表孩子會永遠長不大,相反,孩子會明白,父母是永遠愛自己的,不管自己遇到什么問題,只要轉個身,就能夠回到父母的懷里,這樣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在愛的沐浴下,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關注,從而恢復自信心,慢慢適應當前的生活。
家庭地位受威脅
帥帥的父母是壯族,按政策可以生育第二胎。在帥帥5歲的時候,媽媽給他生了一個小弟弟??粗茸约盒『芏嗟牡艿?,帥帥很快就高興不起來了,他常對媽媽說:“我不想長大。”媽媽說:“你是哥哥,要懂事?!睅泿浾f:“我不要當哥哥,我要當?shù)艿?。”吃飯的時候,帥帥不愿意自己吃飯,呆呆地坐在那里等著媽媽喂。媽媽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讓媽媽喂飯了。再說,媽媽現(xiàn)在要喂弟弟,怎么同時喂你呢?”帥帥說:“你不是有兩只手嗎?一只手喂弟弟,一只手喂我?!钡艿艹阅痰臅r候,帥帥也會蹭到媽媽懷里,要求吃兩口。媽媽說:“媽媽在給弟弟喂奶,你不要來搗亂。”帥帥說:“你不是有兩只奶嗎?一只喂弟弟,一只喂我?!睅泿涍€學弟弟的樣子用奶瓶喝水,晚上上廁所要求媽媽抱著去。媽媽分身乏術,煩惱不堪。
獨占父母的愛是幼兒的本能,當媽媽懷上第二個寶寶或者第二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大些的寶寶因為感知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即將失去,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倒退行為。比如,大部分孩子會出現(xiàn)與小嬰兒爭奪玩具和物品的現(xiàn)象,有些孩子甚至會模仿小嬰兒的哭聲以博得父母更多的關愛。還有些孩子甚至會出現(xiàn)打罵小嬰兒的攻擊性行為。
獨生子女家庭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當家中來了小客人,寶寶會“爭風吃醋”,讓父母非常尷尬。這是因為,父母一般會向孩子強調:“你是大寶寶,應該讓著小寶寶?!薄澳闶切≈魅?,應該讓著小客人?!边@些隱藏著地位改變的話都容易引發(fā)寶寶出現(xiàn)行為倒退。
如果家里有了第二個寶寶,父母一定要讓大些的寶寶明白,不管父母有幾個寶寶,都是一樣愛他的。比如,如果寶寶想當小嬰兒,不妨與寶寶一起回憶他小時候的故事,拿出他小時候的物品來懷舊一番,同時告訴他,不管他長到多大,他永遠是父母心中的寶貝。
父母在關注新生兒的同時,要照顧到大寶寶的情緒。分配東西時,盡量做到公平合理。照顧小寶寶時,要分給大寶寶一定的時間,比如,晚上睡覺時,先給大寶寶講故事,然后再給小寶寶喂奶;或者媽媽給小寶寶喂奶,爸爸負責給大寶寶講故事。
父母還要讓大寶寶明白,雖然父母在照顧小寶寶,但是作為大寶寶,他會有更多的權利。比如,周末可以帶大寶寶去看童話劇,小寶寶則不便出門。媽媽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不妨摟住大寶寶說:“你小時候,媽媽也是這樣照顧你的,而且,當時媽媽全心全意照顧你一個;現(xiàn)在,媽媽不但要照顧小寶寶,還要照顧你。所以啊,你得到的更多?!?/p>
如果僅僅是小客人偶爾來訪,父母應該告訴自家寶寶:“小寶寶來做客只是一會兒,你永遠是我們的寶貝。”當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就會平靜許多。
希望獲得更多愛
6歲的琪琪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什么事情都會自己做。但是,在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的時候,琪琪突然變得“無能”了,吃東西要媽媽喂,甚至擦屁股也要媽媽幫忙。說起話來變得奶聲奶氣的,總說“我要吃飯飯”“媽媽,抱抱”“我要喝水水”等兒語。剛開始,媽媽覺得這種現(xiàn)象是暫時的,還總是迎合琪琪。沒想到,兩個月過去了,琪琪的行為倒退現(xiàn)象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嚴重。媽媽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越是要求寶寶長大,要求寶寶獨立自主,寶寶越容易向父母索求愛,越會表現(xiàn)得像嬰兒一樣黏人。事實上,寶寶對愛的需求是有增無減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遇到的外界壓力越來越大,挫折也越來越多,當他發(fā)現(xiàn)父母的關愛有所減少時,必然會通過某種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最好的選擇就是回歸低齡,讓自己變得像嬰兒一樣無助無能,要求父母還像以前那樣關注自己。有些孩子在身體不適時,由于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也會通過行為倒退的方式來暗示父母關注自己。
這種時候,與孩子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不如通過行動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愛。比如,當孩子用兒語說話的時候,父母不妨也用兒語來回應,甚至扮演嬰兒,讓寶寶換位扮演成人。
當寶寶明確表示想回歸低齡時,父母不妨贊同,并告訴寶寶,他得像嬰兒一樣早早睡覺,不能看電視,不能喝飲料,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等等。當寶寶正為喪失權利而猶豫的時候,父母適時打開電視,遞給孩子一瓶飲料,說:“我可是很享受現(xiàn)在的生活,你呢?”
父母還可以通過肯定寶寶的行為來引導他享受成長的快樂。比如,當寶寶彈了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不妨告訴他:“真是彈得越來越棒了,看來是長大了!”如果寶寶是女孩,當她穿新衣服時,不妨說:“真是越長越漂亮了!你小的時候可是肥嘟嘟的哦!”總之,父母要讓寶寶感受到被關注和被愛,這樣寶寶的心理需求才會得到滿足,才能真正享受成長的快樂。
因壓力大而退縮
末末從兩歲開始就學認字、學數(shù)數(shù)、學英語,剛滿4歲的時候,末末又被媽媽拉去學小提琴。結果,媽媽發(fā)現(xiàn)末末出現(xiàn)了一系列怪異的表現(xiàn):上小提琴課時經常發(fā)呆,有時候還吮吸手指頭,回到家也不愿練琴了,一會要小便,一會要大便,忙個不停。每次送末末去學小提琴時,媽媽都很煩,因為末末總黏著她不肯去。媽媽很納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怎么了?
有些寶寶在學習某項新技能時,或者父母拿孩子與別的寶寶比較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哭鬧、黏人、吮吸手指等行為倒退現(xiàn)象。其實,這是寶寶逃避現(xiàn)實,抗議父母過高要求的一種表現(xiàn),父母也可以把這理解為孩子的“求救信號”。
父母若是以過高的標準要求孩子,對于寶寶而言是一種有條件的愛。寶寶被父母的高標準所驅使,會很努力,而且時時擔心父母因為對自己失望而減少對自己的愛。父母的標準和要求越高,寶寶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對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也就越大。正像弗洛伊德所說:“人的心理發(fā)展到某個階段時,可能因為恐懼而倒退到早期階段。倒退是不能應對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p>
媽媽對末末過高的期望和要求給末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盡管他很努力,但他的努力是為了獲得媽媽的贊許,是為了贏得媽媽的關愛。年齡小的時候,他能應付那些不難的技能,但學習小提琴對他是個挑戰(zhàn),挫敗感令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即害怕讓媽媽失望,害怕母愛因此減少。如何擺脫危機呢?末末本能的反應是逃避成長,回到低齡階段。
只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孩子才能有足夠的心理營養(yǎng)去面對成長路上的各種困難。過度的早期教育是違背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都是一種摧殘。
總之,行為倒退對幼兒來說是階段性的,也是正常的,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孩子總是在不斷長大的。只要父母能夠用愛心和耐心來對待,孩子終究會走向成長之路。另外,行為倒退暴露了寶寶的心理狀況,父母應該敏感地察覺到寶寶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變化,幫助寶寶調整心理狀態(tài),快樂地成長。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