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的中國人,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快速取得成功。這或許是“成功學”書籍持久熱銷的原因。
可是,它們真的能帶來成功嗎?它們在宣揚什么樣的成功?
“這個世界上,真有一種叫‘成功學’的學問嗎?”
這幾年,類似這樣的討論,在圖書策劃人盧國俊和他出版界的朋友之間,呈現(xiàn)愈演愈烈之勢。九十年代初期,以“卡耐基經典系列”熱賣為開端,中國人開始進入讀“成功學”的時代?,F(xiàn)在,十多年過去,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讀者喜歡成功學。從首都機場T3航站樓書店,到鄉(xiāng)鎮(zhèn)地攤兒,穿皮鞋或者膠鞋的都會把手伸向《我的成功可以復制》。
時評人石述思在《為什么那么多人癡迷成功學》一文中寫道:“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于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商界準精英們投身其中,在一種人為營造的集體無意識中不能自拔?!?/p>
他將這類成功學比喻為“紅丸”——古時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服用的丹藥,“剛吃下時可能紅光滿面、狀態(tài)好得能每晚連幸數(shù)妃,但結局都一樣——暴斃?!?/p>
“其實,中國人喜歡的是成功,”盧國俊又補充了一句,“其實背后是更害怕失敗?!睙崂?/p>
1998年12月中旬,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中央電視臺開始在在黃金時段——《焦點訪談》播出前播放一條特殊的廣告。
廣告里,在一個巨大的圖書模型前,著名電影導演謝晉拿著一本封面為黃色的書,說:“《學習的革命》,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孩子的一生。”
《學習的革命》是一本關于學習方法的書,由美國人沃斯和新西蘭人德萊頓合著,作者顛覆了以往的學習理念,力求在最短時間里獲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結果。
北京科利華集團出版了這本書。出版之始,科利華集團就對外宣布,將投資一億元,推廣發(fā)行1000萬冊《學習的革命》。12月12日,第一次印刷的500萬冊在全國范圍內同一時間隆重上市??评A集團同時出擊30多個大城市舉行巡展活動。
“它讓中國讀者第一次有了‘成功勵志’的圖書概念?!北R國俊說。
這本總共524頁的書,右頁是正文。左頁是名人名言、讀者文摘之類,十幾個字甚至幾個字就占一頁。
當時,曾有媒體記者到美國最大的網(wǎng)上圖書銷售站Amazon.corn查閱該書英文版的銷售情況。從1997年初就在美國上市,歷經兩年,《學習的革命》在Amazon.com賣了不到兩萬冊,用暢銷書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業(yè)績平平。
可《學習的革命》帶來了中國“成功勵志”的熱浪。值得一提的是,《學習的革命》出版后,一部叫做《學生的革命》的三卷本也橫空出世,聲稱是一種“源于美國風靡臺灣的快速學習法”。
這股熱浪在不斷強化?!度诵缘娜觞c》、《誰動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給加西亞》等銷量巨大的勵志類讀物不斷出現(xiàn)在中國讀者面前。
2009年,是“職場成功學”的鼎盛之年,以《杜拉拉升職記》、《浮沉》為代表的職場成功學書籍大火。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裁員”和“自?!背蔀槁殘鰞纱箨P鍵詞,《杜拉拉升職記》這樣的小說,迅速被披了件職場必讀的外衣。
“圖書和社會狀態(tài),有著緊密聯(lián)系?!边@種熱潮很容易讓盧國俊想起2000年左右的IT熱時,IT類圖書也跟著大火爆的情形。當時,市場主力圖書是計算機類圖書,全國六七百家出版社,至少有500家在做計算機的書。
在“成功學”熱浪席卷中國的最初幾年,學生尤其是高校學生是一個巨大的讀者群體。他們需要從這些書里汲取營養(yǎng),面對即將到來的人生挑戰(zhàn)。后來,上班族、企業(yè)高管、政府人士等紛紛加入讀“成功學”的隊伍,成功學的讀者群體究竟是什么,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出版人潘良看來,“(這)說明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內心不夠強大,需要憑借外力去推動自己成長?!?/p>
可悲
一個得到業(yè)界認可的事實是,成功勵志書的門類很多,可總體方向有兩個:一個方向是向外的,多數(shù)著眼于追求成功,適合工作上提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另一個系列是向內的,是面向讀者內心,強調修養(yǎng)的。
還有種更簡單的分類:國產的和外國版權的。
盧國俊說,從書名上大致可以分辨出究竟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成功學。類似于一個什么人的發(fā)財記、年薪百萬的秘密、圈子決定成功之類的書,基本上都是國內的成功學書籍。而類似于“正能量”、“當下的力量”之類的,則大多為外版成功學。
“國外大多都是從提升自身出發(fā),而國內則更多從外部出發(fā),看重與外界的聯(lián)系,”盧國俊總結說,“歸納起來就是幾個經常占據(jù)封面的大寫詞語,圈子,關系,人情?!?/p>
2008年6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美國新智慧學家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結果引發(fā)了一陣跟風熱潮,類似“十大性格”、“八個訣竅”這類標題的成功學書籍層出不窮。
“這也是中國人的‘成功學’?!北R國俊說。
去年年底,盧國俊接到了一個讓他興奮的電話。
電話來自臺灣“綜藝天王”吳宗憲的經紀人。經紀人說,憲哥的公司想在大陸發(fā)展,想要在大陸出本自傳,配合宣傳,講講人生故事。
盧國俊心里一陣激動:“憲哥可是紅遍華人世界啊,出自傳是美事一樁?!?/p>
勵志人生,盧國俊與經紀人就書的方向達成了一致,可具體到怎么做書,兩個人有了分歧?!皯椄鐩]時間寫?!眳亲趹椊浖o人的提議直截了當:找個高質量的寫手,定個地方,頂多一個星期,憲哥把做過的事情說一說,剩下的事情交給寫手了。
這樣的提議,盧國俊聽來并不陌生:“國內成功人士的成功學的書,一類是自己動手寫,第二類是派一個寫手,帶著錄音筆,與成功人士對話,可能對話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第三類則是定下選題,不打招呼,狂搜資料,寫手狂寫,書出來了,當事人都不知道。”
業(yè)內的普遍共識是,第一類的成書方式絕對不超過10%。
對于經紀人的提議,盧國俊難以接受。不過,他也理解:
“吳宗憲出席商業(yè)活動可能至少30萬起步,誰還費勁巴力地寫書?”
即便這樣,盧國俊還是找了幾家相熟的出版社,想把這本書做成,因為“肯給你一個星期,說自己故事的成功人士也不多”。
吳宗憲的書,盧國俊遭到了拒絕。
“有好掙的錢,干嘛掙難掙的?”出版社拒絕的理由,在他的預料之中:版稅太高,成本太高。
盧國俊接觸了很多類似的寫手。一個寫手寫20萬字的書,先是搜大約80萬字的資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書里的還是網(wǎng)上的,“所以你會在不同的成功學書里,看到相同的橋段”,再就是和策劃人一起定目錄,目錄定好后,就是乾坤大挪移一樣地復制粘貼,慢手兩個月出三本書,快手一個月出三本書。
沒有電腦之前,流行的攢書方式是“剪刀+漿糊”,現(xiàn)在則是“復制十粘貼”,“負責任的寫手會變換角度使用案例,不負責的直接糊上了,攢書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只要價錢合適,寫手都敢答應3天出20萬字的活兒?!?/p>
“寫手今天寫經濟,明天寫言情,后天寫兇殺,保底價是千字八十,讀著這樣出來的書,怎么成功?”有時候,盧國俊想到讀者捧著攢出來的書激勵自己的樣子,會覺得“實際上很可悲”,“如果讀者知道了,這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比傳銷還激烈”
在圍繞是否真的存在“成功學”的討論上,有人說,成功學的書和一度很火的養(yǎng)生學的書,從讀者追逐層面上看,沒有什么區(qū)別,綠豆、茄子和活泥鰍可以治病,成功學的書,不管是心理學、厚黑學,還是營銷學、管理學,總會沾上那么一兩樣,滿足人們速成成功的欲望,也并非一無是處。也有人說,你見過一個靠學成功學獲得成功的讀者嗎?倒是靠講成功學賺得盆滿缽滿的成功學大師有不少。
“一個人一年講課,少的收入幾百萬,多的一年講幾個億的利潤?!北R國俊和朋友們說的是在各個機場高聲講授《易經》、《論語》等國學的“培訓大師”。
盧國俊曾經與上述大師之一有過接觸。大師隱晦地表示,時間緊張,寫書的可能性不大。大師助理則干脆地說,老師的日程已經排到兩年后了,現(xiàn)在主要精力在演講上,演講半個小時幾十萬到手了,碼字得多長時間。
后來,盧國俊在機場看到這個“大師”的演講視頻,頓時泄了氣,“說是要以最短的時間幫最多的人成功,純粹就是一套洗腦的東西?!?/p>
其實,有些時候,這些專業(yè)的出版策劃人,也并不能完全搞懂成功學的書為什么會長時間地受追捧,以及人們?yōu)楹螌ηё职耸畨K錢攢出來的書沒有分辨能力。
盧國俊的一位朋友曾經專門去瀏覽某一專門販賣成功學的“大師”的網(wǎng)站,他發(fā)現(xiàn),在交流區(qū)里,數(shù)萬名成功學愛好者在里面不分晝夜地討論成功、賺錢、升遷,相互之間激勵,語句里透露著亢奮,“比傳銷還要激烈?!?/p>
“之前總是擔心沒有市場,后來慢慢想通了,騙子多,傻子更多,所以騙子總能得逞?!币晃怀霭嫒俗猿暗馈?/p>
盧國俊用了剛剛結束的倫敦奧運會舉例:“這個社會的導向不正確,像對奧運金牌的追逐,大家都關注金牌是誰,寫銀牌的不多,寫銅牌的更少?!?/p>
“全民都在盯著‘成功’,”在盧國俊看來,這就是一個龐大的需求,一個龐大的社會心態(tài),“這種群體性的社會心態(tài)不改變,讀‘成功學’的中國人就會越來越多?!?/p>
背后的功利主義
機場,是觀察“成功學”在中國流變的一個重要窗口。
首都機場報刊投發(fā)零售公司原市場部經理郭瑞泉說,成功勵志類圖書出現(xiàn)在首都機場報刊圖書市場上,大致是在2000年左右。郭是首都機場期刊渠道創(chuàng)建者之一。
據(jù)他介紹,機場期刊渠道大致在上世紀80年代建立,起初主要品類為旅游圖書畫冊,到了90年代初,時尚生活類期刊圖書則成為了首都機場的主流。
在郭瑞泉看來,成功勵志類圖書在機場的出現(xiàn),則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改革開放后,發(fā)財致富很正常,到時候了。”
在他的記憶里,剛開始賣得最好的是有關卡耐基的書。實際上,卡耐基人際溝通和口才學方面的書籍進入中國,最開始在大學生中很有市場,被奉為提高溝通能力和演講技巧的經典。而卡耐基的書在機場的流行,則說明整個中國有了對于成功的旺盛需求。
2010年9月底,媒體報道負責首都T3航站樓書店經營的中信書店,撤下所有質劣價高、內容雷同的成功類、管理類書籍。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暢銷書和200余種期刊。
實際上,中信出版在六個月前才接手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14家書店的經營。
據(jù)中信書店事業(yè)總部執(zhí)行總裁陳非介紹,過去,機場書店的顧客主要集中在私營企業(yè)家和公務出行者。因此,書店主營的兩類書籍主要是管理類、成功學書籍和講述官場軼事的小說。“現(xiàn)在,超過50%的顧客都是普通白領和高知階層?!标惙钦f,機場乘客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新的顧客群。
中信書店表示,成功勵志類圖書從前期開始整體銷售占比就不到5%,之后經過持續(xù)的結構優(yōu)化與品種精選,相關品種不斷減少。
可這并不意味著成功勵志類出版物在機場的受冷。
從2000年培訓行業(yè)興起后,機場書店出現(xiàn)了以講授管理學、國學、易經等的“培訓大師”的系列出版物,到2005年左右形成一定的體系與規(guī)模,受到眾多旅客追捧。
據(jù)中信書店提供給《中國周刊》記者的數(shù)據(jù)看,近幾年該類商品占中信書店整體銷售的8%~10%之間,表現(xiàn)比較平穩(wěn)。不過,中信書店方面強調,“該類產品也從未被列為一個專門的品類進行重點關注,僅有少部分的精品引入?!?/p>
“‘成功學’三個字,已經越來越少出現(xiàn)在宣傳中,甚至是避諱,”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圖書出版人表示,“可這不意味著它失去市場,相反,這類出版物保持著平穩(wěn)的出版態(tài)勢,在絕大多數(shù)出版社的年度選題計劃里的位置重要,有的出版社甚至專門有‘勵志部’。”
在出版人潘良看來,成功學或者叫做心靈勵志圖書的暢銷,恰恰說明了讀者渴求改變的愿望?!斑@種初衷是好的”,可關鍵是現(xiàn)在泥沙俱下,讀者難以從粗制濫造的出版品中甄別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很多國內原創(chuàng)的書籍,在宣揚人際相處中的厚黑學,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權謀和算計,通過利用他人謀取自己的成功等,這樣教授技巧和攻心計的成功學讀物可以說是糟粕,如果選擇不當,自然會導致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彼麑Α吨袊芸酚浾弑硎?。
(實習生葉宇婷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