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關于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問題已引起體育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焦點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師教學工作負擔重、工作超量等問題上。無論一線教師還是理論研究者都紛紛對該問題展開過討論。但問題在于,一線教師的體育教學工作量真的超量嗎?超多少?是用什么來衡量的?不同學段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都存在超量現(xiàn)象嗎?有沒有顯著性差異?體育教師最適宜的教學工作量應是多少?以上諸多問題困擾著大家。尤其是在《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頒布20余年后,在當今面臨修訂完善的重要歷史發(fā)展機遇中,研究并梳理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狀況,顯得更為重要與迫切,故本期《特別關注》刊發(f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副研究員的專題調查研究,供大家學習。
于素梅,教育學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學生體質健康。
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通過調查獲悉,不同性別、職稱、年齡等的體育教師其教學工作量分布情況有所不同,但體育教師心目中的理想工作量是多少?另外,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外,有一部分體育教師還承擔著學校課余運動隊的訓練工作。有的學校將教師的課余訓練折算成教學工作量,而有些學校未給折算。但究竟擔任課余訓練及工作量折算情況如何?本研究重點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旨為更加合理地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認定提供一定的參考,為政府決策和后續(xù)研究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運用文獻研究、訪談、座談、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比較分析等方法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問題進行研究。調查對象選取了東中西部共1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1 360名城鄉(xiāng)中小學男女體育教師。回收問卷950份,有效問卷710份。分別調查了兩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量。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 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1)不同性別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經過對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都集中在11—15和16—20課時??ǚ綑z驗結果,調查學期p>0.05,上學期p<0.05,說明調查學期不同性別之間差異不明顯,而上學期具有顯著性差異。①
(2)不同學段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對兩個學期的不同學段教師擔任課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不同學段體育教師調查的兩個學期每周課時情況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小學兩個學期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都相對偏高,且多數(shù)集中在16—20節(jié),其中,調查學期占63.8%、上學期占68.3%。而初中、高中學段兩個學期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多半都在每周11—15節(jié)課之間。兩個學期的卡方檢驗結果,都是p=0<0.01,中小學之間有著顯著性差異。除此之外,三個學段的體育教師所擔任的教學工作量達到21節(jié)以上的很少,10節(jié)以下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普遍高于中學。這或許與小學學段體育課課時多(每周3—4課時)而中學相對較少(每周2—3課時)有關,還有可能與小學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相對不足有關。
小學、初中、高中隨著學段的提高,出現(xiàn)了教學工作量逐漸減少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何在?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國家規(guī)定小學1—2年級每周4節(jié)體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節(jié)體育課,高中每周2節(jié)體育課。由于隨著學段的升高,體育課在減少,因此,體育教師的課時會出現(xiàn)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減少現(xiàn)象。
(3)不同職稱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經過對不同職稱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3、圖4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職稱小學體育教師,其占比例最高的是每周16—20節(jié)課。檢驗結果顯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從圖4可以看出,不同職稱中學體育教師,其占比例最高的是每周11—15節(jié)課。檢驗結果顯示也具有顯著性差異。
(4)不同年齡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經過對不同年齡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25歲以下的體育教師每周教學工作量兩個學期都反映出16—20課時所占比例最高。而56歲以上的老教師,每周10課時以下的所占比例最高??ǚ綑z驗結果顯示,調查學期不同年齡工作量具有顯著性差異,而上學期調查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5)不同教齡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經過對不同教齡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不同教齡體育教師兩個學期每周教學工作量分布,呈現(xiàn)出教齡越短教學工作量越大,反之則越小??ǚ綑z驗結果顯示,調查學期不同年齡工作量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而上學期調查結果差異性并不顯著。
(6)城鄉(xiāng)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對城鄉(xiāng)體育教師兩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量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7所示。
圖7顯示,無論是城鎮(zhèn)學校還是農村學校,從總體上來看,多數(shù)都集中在11—15節(jié)課和16—20節(jié)課,且前者人數(shù)相對更多??ǚ綑z驗的結果p>0.05,城鄉(xiāng)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7)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現(xiàn)狀及特點
經過對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兩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8所示。
圖8顯示,同一區(qū)域體育教師兩個學期的每周教學工作量具有較大的一致性。但東中西部地區(qū)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有顯著性差異,西部地區(qū)的工作量大的所占比例最高,如每周教學量16—20課時,西部地區(qū)調查學期為45.2%,而東部地區(qū)的為31.8%。
(8)結論
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總體來看有些偏高,但不同類型群體之間,有的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的無顯著性差異。
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的兩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量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不同學段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兩個學期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小學未隨職稱變化而變化,中學隨職稱升高而降低。不同年齡和教齡的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年齡和教齡越小工作量越多,反之,工作量越少。城鄉(xiāng)和不同區(qū)域學校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農村略高于城鎮(zhèn);西部高于中部,中部又略高于東部。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不同性別、不同學段、不同年齡,甚至是不同職稱、不同區(qū)域等的體育教師所擔任的體育教學工作量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性既有學校自身的因素,也有學段規(guī)定課時所引起,還有教師的工作能力等的影響。但不同類型群體體育教師究竟每周應擔任多少課時是合理的,仍需進一步研究。
2.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結果及差異狀況
通過對體育教師目前擔任的教學工作量期望值進行調查,從總體情況來看,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為每周平均11.4課時。其中,有42.5%的體育教師認為目前最理想的工作量約為每周12課時,有18.7%的認為應該是每周10課時,還有4.9%的認為每周11課時為理想工作量。也就是說,有約66.1%的體育教師認為每周應該10—12課時。
(1)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9所示。
從圖9可以看出,男女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非常吻合,都是認為12課時為最理想的比例最高,其中女教師占45.0%,男教師為41.6%。認為10課時和10課時以下的男教師所占的比例略高于女教師。認為每周14課時及以后的各理想課時所占比例,男女教師幾乎完全一致。
(2)不同學段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學段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0所示。
從圖10可以看出,目前,三個學段的體育教師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每周12課時的人數(shù)所占比例為最高,其中,初中占51.3%,高中占41.0%,小學為35.8%。認為每周理想工作量應是10課時的高中所占比例最高,為26.8%,小學與初中幾乎一致,分別是15.4%和15.3%,僅僅相差0.1個百分點。認為每周15課時的,小學比例最大,約占15.4%,而初高中老師所占比例都不足5%。由此可以看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小學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也就是說,學段越高希望的工作量越少,這或許與他們當前的工作量多少有關。且三個學段理想教學工作量有著非常顯著性差異(p=0)。
(3)不同年齡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年齡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1所示。
從圖11顯示的數(shù)據(jù)分布情況可以看出,除56歲以上的體育教師外,其他各年齡段體育教師都一致認為12課時為最理想課時的所占比例最高。且年齡越小比例越高,如25歲以下體育教師認為理想工作量為12課時的人數(shù)占62.2%,而46—55歲年齡段的體育教師占27.8%。相反認為理想工作量在10課時以下的,幾乎呈現(xiàn)出隨年齡的升高而降低,其中56歲以上的占28.6%,25歲以下的占2.2%。
(4)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2所示。
圖12可以看出,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表現(xiàn)出年齡越大希望理想工作量少的比例越高,如認為10課時及以下為理想工作量的,具有21年以上教齡的體育教師人數(shù)所占比例最高,具有11—20年教齡的次之,具有6—10年教齡的占據(jù)第3,具有5年以下教齡的人數(shù)所占比例最少。如認為10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21年以上教齡體育教師占26.9%,11—20年教齡體育教師占22.1%,6—10年教齡體育教師占16.0%,5年以下教齡體育教師占10.6%。另外,除21年以上教齡的體育教師認為10及以下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高于12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以外,其他三個年齡段的體育教師都是認為每周12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且最高的5年以下教齡的教師占51.4%,超過了一半以上的人數(shù)。認為理想工作量是12課時的具有6—10年教齡的體育教師的比例也接近50%。
(5)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3、圖14所示。
圖13可以看出,不同職稱的小學體育教師都認為12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且反映出職稱越高比例越高。如小教高級占38.3%,小教一級占35.3%,小教二級占27.3%。另外,從小教二級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分布情況來看,認為理想工作量為14課時、10課時、10課時以下的所占比例完全一致,都為18.2%,說明小教二級體育教師理想工作量判斷比較分散。而小教二級和小教高級的情況,除了12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最高,且較為接近外,10課時和15課時兩種判斷幾乎完全一致。判斷10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都占16.0%,判斷15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小教一級為14.7%,小教高級為14.9%,二者之間僅差0.2個百分點。
圖14顯示,不同職稱的中學體育教師其理想工作量,職稱越低將12課時作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越高,且隨著職稱的不斷升高,所占比例逐漸減少,分別為80.0%、53.2%、45.3%、26.6%。相反,認為每周10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職稱越高所占比例越大。如中教高級為30.4%,中教一級為22.6%,中教二級為14.4%等,認為每周13課時及以上為理想工作量的各類職稱的體育教師都非常少。
(6)城鄉(xiāng)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城鄉(xiāng)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5所示。
城鄉(xiāng)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圖15可以看出,城鄉(xiāng)體育教師也都表現(xiàn)出每周12課時為理想工作量的比例為最高,其中,城鎮(zhèn)為41.4%,農村為45.0%。其次是認為10課時的城鄉(xiāng)比例幾乎完全一致,城鎮(zhèn)為18.7%,農村為18.8%,都占據(jù)第二。
(7)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調查
經過對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理想教學工作量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6所示。
從圖16可以看出,東中西部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都是每周12課時所占比例最高,且西部已超過了60%,東部和中部分別為36.8%和32.9%。另外,認為10課時以下的東部略高于中部,東中部都明顯高于西部。西部所占比例不足東部和中部的一半。東中西部的理想工作量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8)結論
體育教師的理想工作量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的教師認為理想工作量在12課時左右,也因群體差異而有所不同。有的群體之間有顯著性差異,有的沒有,如城鄉(xiāng)之間、男女之間都沒有顯著性差異。
3. 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從對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是否被折算成教學工作量的情況調查獲悉,大約有77%的教師的課余訓練未被折合成教學工作量,僅有23%的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被不同程度地折算成教學工作量。這意味著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是義務工作。具體情況分述如下:
(1)不同學段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經過對不同學段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7所示。
從圖17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不同學段之間折算教學工作量的情況無顯著性差異,且都是不折算的遠遠高于折算的,如初中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有81.6%的不折算,只有18.4%的折算成了教學工作量。
(2)不同性別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經過對不同性別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8所示。
從圖18可以看出,不同性別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無顯著性差異,不折算的都高達75%以上,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課余訓練是否折算不因性別而變化。
(3)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經過對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19所示。
從圖19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都是不折算的遠遠高于折算的,最高的達80%不折算,且卡方檢驗結果,不同年齡之間課余訓練折算情況無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是否折算,不因年齡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4)城鄉(xiāng)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經過對城鄉(xiāng)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20所示。
從圖20可以看出,城鄉(xiāng)相比,課余訓練不被折算成教學工作量的農村高于城鎮(zhèn),分別為78.7%和76%??ǚ綑z驗結果來看,城鄉(xiāng)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5)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課時情況
經過對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課余訓練折算情況進行調查,其結果如圖21所示。
從圖21可以看出,不同區(qū)域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也是絕大多數(shù)不被折算成教學工作量。且西部地區(qū)的比例最高,達79.9%,其次是東部,再次是中部地區(qū)。
(6)結論
經調查獲悉,大部分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都不被折算成教學工作量,從總體情況來看,占77%。其中,不同學段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城鄉(xiāng)之間有顯著性差異,不同區(qū)域之間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三、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認定問題及策略
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普遍較高,且教師承擔學校課余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大部分不給折算成工作量。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反映出,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專業(yè)與職業(yè)技能的進一步發(fā)展。
1. 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認定問題
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的認定存在若干問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的認定缺乏權威性科學標準
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究竟多少應該是最合適的,是否需要有性別差異、年齡差異、職稱差異、區(qū)域差異等,目前這些還都是未知數(shù)。座談的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省份在談到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問題時,都很茫然,而且,大多是學校自己結合專兼職教師人數(shù)進行統(tǒng)籌。大部分省份的體育教師認為工作量太大,但由于缺乏認定權威性標準,根本就無處表達自己的意愿。就學校而言,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需要給體育教師排多少節(jié)課就排多少節(jié),也因沒有標準而自主認定。有時,因學校班級多、人數(shù)多、教師少,即便是教務部門在排課的時候,考慮到了體育教師的工作超量情況也無可奈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這一法規(guī)性文件中,也未能明確規(guī)定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認定方法和標準。這會不同程度地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合理認定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2)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缺乏教師缺編問題的充分考慮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學校體育教師缺編現(xiàn)象較為嚴重,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小學,兼職教師的比例依然很高,專職教師嚴重不足。再加上國家規(guī)定小學課時多于初中和高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1—2年級每周4節(jié)體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節(jié)體育課,高中每周2節(jié)體育課,小學專職體育教師缺編現(xiàn)象尤為嚴重,課時又多,因此,在給體育教師排課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缺編問題,課時超量現(xiàn)象大多數(shù)是因教師數(shù)量絕對不足導致的。這一問題存在的根源如果長期得不到應有的解決,超量認定仍將長期延續(xù)。
(3)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不夠全面
目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70%以上僅僅考慮到了課堂教學工作,而課余訓練、早操、課間操等都未作為工作量考慮其中。從調查的課余訓練的折算情況就可以看出,大部分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屬于額外工作,又不計報酬,有的課余訓練的次數(shù)還較多,高的達每周3—4次。體育教師固然需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長期這樣辛勞又缺乏物質和精神鼓勵,訓練的效果就有可能會打折扣,組織課余運動隊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級別和形式的比賽時,有時也很難充分調動起工作熱情。在調查中了解到,即使可以折算或有報酬,折算成報酬也微不足道。如有的訓練一次補貼5元錢,還有的折算成0.25個課時,這種象征性的補助實在令人深思。長此以往,或多或少地會波及體育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或許因教學工作量大,負擔重,會出現(xiàn)應付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體育課堂上的“放養(yǎng)”現(xiàn)象。
(4)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多為學校所為
體育教師每周需要上幾節(jié)課?這一問題往往并非教師所能支配,而大都是學校教務部門根據(jù)整體情況硬性分配,至于學校是否存在體育教師缺編現(xiàn)象,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是否超過了所承受的能力等往往不被作為首要考慮的條件?;诖?,就會很自然地出現(xiàn),體育教師師生比越高,教師的工作量相對會安排得越少、越輕。對于體育教師師生比低的學校,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自然就會越多、越重。但很大程度上體育教師很少有選擇權,而是一味地服從。有的在工作中感受到體力不支的現(xiàn)象時會和同事交流,但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選擇默默地工作與無私地奉獻。這種學校單方認定體育教學工作量的方式,尤其是長期超量工作現(xiàn)象,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既不利于教師的教研工作的開展,也難以有效地提高其教科研水平。
2. 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策略
(1)加大深入研究力度,為認定標準的制定提供客觀依據(jù)
對我國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做全面、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目前幾乎為空白,教育主管部門在制定標準的時候難以找到可靠的依據(jù),尤其是要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定量,多少為合適,超多少課時為超量,達到多少為工作量不足,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定額前提都需要科學依據(jù),科學的依據(jù)源于研究,源于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最為緊迫的事情是為制定標準提供理論依據(jù)。本研究在全國11個省市進行了調查,初步了解了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狀況,并對教師心目中的理想工作量進行了調研,其研究結果顯示,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總體偏高。當然,還需要很多的后續(xù)研究跟進,例如,如何根據(jù)學校人數(shù)、班級人數(shù)、教師人數(shù),以及當前的教學工作量和理想工作量推導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認定公式。如果能夠推導出認定公式,將對各級各類學校工作量認定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2)教學工作量認定需納入法規(guī)化軌道
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多少是最適宜的,新任教師應該是多少?中年教師、老年教師應該是多少?小學、初中、高中體育教師都應該分別是多少?這些量的規(guī)定需要在國家頒布的相關文件中有所體現(xiàn),而借助《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修訂的良好機遇,將工作量標準寫入新的條例,將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課余訓練等以前所謂的額外工作,更應該有恰當?shù)臍w屬,使體育教師們勞有所得,也就是說使他們的勞動價值充分得到認可和尊重。
(3)差異與變通要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
由于中國國情所決定,我國不同區(qū)域之間、校際之間都客觀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有的差異還非常顯著,如有些地區(qū)教師缺編問題還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但每個學生享受體育教育的權利又不可剝奪,在教師少、體育課時又不能變的矛盾中,部分地區(qū)和學校的體育教師出現(xiàn)超工作量現(xiàn)象不可避免,但需要有一個限定性,也就是說需要有個上線,最高不能高于多少。假如變通一下,班級合并上體育課,也要規(guī)定最多班級人數(shù)不能超過多少人,否則就難以確保體育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對凡是出現(xiàn)超工作量現(xiàn)象的教師,要能夠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如借鑒大學超工作量津貼發(fā)放辦法,為中小學體育教師爭取超量報酬,要能夠體現(xiàn)同工同酬,力爭杜絕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4)減少學科差異,實現(xiàn)公平認定
體育教師一方面普遍存在工作量大的現(xiàn)象,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學科、專業(yè)之間的差異性較為突出,如體育課不按正常課時算績效,而是要乘一個系數(shù),這個系數(shù)大都低于1,如有的學校乘以0.8,甚至有的系數(shù)只有0.5。而其他學科的系數(shù)往往會超過1,有的為1.1、1.2不等。這種學科的人為差異,不利于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因此,需要充分考慮認定工作的公平性,不但要考慮同等系數(shù)折算問題,還要根據(jù)學校情況客觀考慮每一個學科的工作量科學化認定和制度化管理。
(5)學校工作量認定工作應拓寬思路、調整角度
學校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認定,基于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拓寬思路、調整角度來完成。在學校根據(jù)需要分配工作量的基礎上,需要考慮教師的工作能力,還要考慮適當標準,并對超工作量的情況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以尊重教師的勞動和關心教師的發(fā)展。每學期或每學年最好能夠對體育教師的教學開展座談,這樣有利于更加完善認定工作。另外,對于那些擔任課余訓練任務的教師更需要區(qū)別對待,將其課余訓練折算成工作量是一線教師的期待,也是對他們勞動價值的認可和激勵。否則,參與額外的義務勞動的教師就會越來越少。
四、結束語
當前,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認定工作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學校大都是根據(jù)自己的師資情況以及學生班級人數(shù)等進行的,因此,不同區(qū)域、不同學校之間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就會有所不同,而且這種差異性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稱,以及城鄉(xiāng)體育教師之間都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要想能夠使認定工作更加科學、合理,不但需要對目前的教學工作進行調查,適時調整視角,更需要將其認定標準納入法制化軌道。
注釋:
①本文中出現(xiàn)的調查學期是指發(fā)放并填寫問卷所在的那一學期;上學期是指發(fā)放并填寫問卷那一學期的前一個學期。本研究是對一學年(被調查學期+上學期)工作量情況的調查和分析。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