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程呼喚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新課程改革實踐的主陣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應試教育思想大行其道,教師教學模式陳舊、改革創(chuàng)新不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重學會輕會學,重接受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重智能發(fā)展輕情商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壓抑,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缺乏參與意識,課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動聽講和記錄,缺少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缺乏問題意識;缺乏合作意識,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缺少生生、師生多元合作;缺乏情感意識,忽略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人格培養(yǎng);缺乏反饋意識,不能自覺地、多元地反饋交流自己的學習信息。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很苦,因此,我們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yōu)質。
二、有效課堂教學的內涵
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概括了師生二者之間的關系。“教”在古代是“上施下效”的含義,“學”是“模仿”的意思?!坝行А笔菍虒W活動實現(xiàn)的“質量”與“價值”的判斷。能實現(xiàn)預期目的就有效果,教學活動具有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思想積極和先進就是有“價值”?!敖獭迸c“學”的關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是相互的、過程是互動的,結果是互在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減負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教學。
三、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領悟課程改革的精髓。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依據(jù),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尺。理解、掌握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是進行教學的基礎?!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新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方面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元化、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边@明確要求歷史教育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使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人。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關鍵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優(yōu)質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育創(chuàng)新呼喚教學創(chuàng)新,我們必須更新教育和教學觀念,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為先導,對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重新定位,努力探索教學發(fā)展的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2.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教師有怎樣的學科教育觀念,其次取決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水準。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教師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必須有著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要廣泛閱讀歷史書籍。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靶逕捵约旱穆曇簦屗烂顒勇?;修煉自己的語言,讓它妙趣橫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課程資源,授課中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報刊、文學作品等物質資源,充分體現(xiàn)歷史的多樣性。新課程呼喚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徹底拋棄“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教學活動中努力做到師生互教互學,平等對話,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新課改理念的靈魂。學生習慣了傳統(tǒng)的聽講模式,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主動探究歷史問題的精神。在新舊課程轉型的時期,我們必須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性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教學上要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歸納總結、梳理知識。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真正地實現(xiàn)了由教師讓學生學到學生求教師學;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來解答問題到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探究問題的轉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4.要及時進行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是檢驗一堂歷史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一般有兩種檢測方式:一種是利用多媒體檢測基礎知識。針對學生較容易出錯的地方,用幻燈片以選擇或填空的形式打出來,當堂訓練反饋。另一種是課后的測試,教師要及時批改,及時評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