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角色轉變的問題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的思考。本文以新課程基本理念為指導,分析了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進行自身角色轉變的必要性,討論了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角色特質,并提出有效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角色轉變的策略。
一、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角色特質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角色的特質主要是由基礎教育的性質、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地位以及中學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決定的,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示范思想品德的楷模。
培養(yǎng)有責任的“四有公民”,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這必然要求教師首先應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示范者。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這就需要教師應是一個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較強的民主法律意識和崇高的倫理道德觀念的人,教師只有把傳承和推廣先進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識以及道德品質視為己任,身教多于言教,學為人師,行為師范,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成為思想品德的示范者與踐行者,才能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與楷模。
2.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者。
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已不再是真理的代表以及知識的權威,也不再是學生獲得進步與成長的唯一源頭,而應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這是新課改下教師角色轉變的需要。若想扮演好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端枷肫返抡n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xiàn)實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擴展自己的經(jīng)驗;課程評價要以激勵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為主,輔以終結性評價。
二、有效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角色轉變的策略
1.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并付諸實施。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學理念對實際的教學起著引導和指示作用,任何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始于新的教學理念的誕生。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是成功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地位,樹立摒除舊教育理念的決心和勇氣,勇敢面對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確立起與新課標要求相適應的、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理念。
2.積極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擔負著德育任務的中學思想品德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使命性,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yè)知識與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外,同時還要具備一些獨特的素質: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素質、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等。此外,思想品德教師還要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以勝任高強度、高負荷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
3.踴躍參加校本課程的教研。
新課程倡導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中心,以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為研究目的所開展的研究活動。校本課程的教研著重強調教師教研能力的開發(fā)與提高,可將這種教研能力歸納為基本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觀察能力,精力分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教育機智。新課改下的校本教研能夠促使教師通過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與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整體理論素養(yǎng),并形成不斷學習、革新、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學習行為模式,不斷提高研究、分析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4.建立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必須要建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在這個評價體系中,重視教師個體的發(fā)展,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并構建由管理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還要突出評價的過程,以質性評價為主,并將模式化評價和個體化評價相結合,重視教師的個體差異。